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柱干(柱幹)
比喻能担大任的重臣。《汉书·李寻传》:“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闻於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篤。”
分類:大任重臣
《漢語大詞典》:铉司(鉉司)
指重臣。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三表》:“以鉉司崇贵,袞位渊严。”
分類:重臣
《漢語大詞典》:铉辟(鉉辟)
指重臣。 南朝 梁 江淹 《谢开府辟召表》:“台召鉉辟,斯文亟曖。”
分類:重臣
《國語辭典》:三朝元老  拼音:sān cháo yuán lǎo
1.历事三个朝代或三位君主的重臣。宋。赵师侠〈水调歌头。台星明翼轸〉词:「共仰三朝元老,要识一时英杰。」《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天子念他是三朝元老,不忍加刑。」
2.比喻单位里资深望重的人。如:「她是我们公司的三朝元老,被历任总经理倚为左右手。」
分類:重臣帝王
《國語辭典》:具瞻  拼音:jù zhān
语本《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为民众所瞻仰。《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今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道冠民宗,具瞻惟允。」
《漢語大詞典》:宰臣
(1).为帝王主管膳食的官吏。韩非子·内储说下:“ 文公 之时,宰臣上炙而髮绕之, 文公 召宰人而譙之曰:‘女欲寡人之哽耶?奚为以髮绕炙?’”
(2).帝王的重臣;宰相。宋书·徐羡之传:“ 羡之 起自布衣,又无术学,直以志力局度,一旦居廊庙,朝野推服,咸谓有宰臣之望。”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元宗二则:“ 玄宗 初即位,礼貌大臣,宾礼故老……其他宰臣,优宠莫及。”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又谓旧岁星变考察,其所惩抑者,半为不附宰臣之人,此又大诬也。”
《漢語大詞典》:屏翰
保卫。《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四年》:“四辅屏翰京师,兵力不可偏重。”明史·靖江王守谦传:“以 洪都 重镇,屏翰西南。”
分類:保卫
《漢語大詞典》:两府(兩府)
指行使宰辅权的两个重臣及其所在的机构。如 汉 代的丞相和御史, 宋 代的中书省和枢密院等。汉书·翟方进传:“故事,司隶校尉在司直下,初除,謁两府。” 颜师古 注:“丞相及御史也。” 唐 韩愈 《送张侍郎》诗:“司徒东镇驰书謁,丞相西来走马迎,两府元臣今转密,一方逋寇不难平。”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盖枢密使 唐 制以内臣为之,故常与内诸司使、副为伍。自 后唐 庄宗 用 郭崇韜 ,与宰相分秉朝政,文事出中书,武事出枢密,自此之后,其权渐盛,至今朝遂号为两府。事权进用,禄赐礼遇,与宰相均。”《续通志·贰臣传一》:“盖自 唐 迄 明 之初,身都两府而不能扶危定倾,庙鼎已移,台鉉再辱,则有 李琪 。”
《漢語大詞典》:藩翰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毛 传:“藩,屏也;翰,干也。”后因以“藩翰”喻捍卫王室的重臣。《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宗子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 宋 苏舜钦 《祭滕子京文》:“改麾于 吴 ,忽此凶变。人亡师保,国失藩翰。”清史稿·世祖纪二:“宗室诸子贝勒等,皆太祖、太宗子孙,为国藩翰,理宜优遇。”
(2).喻指藩国。晋书·张方传:“ 晋氏 之祸难,实始藩翰。”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安边:“且 光武 居 河南 单于於内郡,以为 汉 藩翰,终于一代,不有叛逆。”《水浒传》第八九回:“於戏!敬事大国,祗畏天地,此藩翰之职也。”
(3).指布政使。 清 吴敏树 《湖北按察使贵阳唐子方先生哀辞》:“公往以名举人,为县令 湖北 。以才能发闻,洊陟藩翰。”
(4).犹藩篱。比喻界域。 唐 元稹 《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 李 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 宋 秦观 《魏景传》:“如 同叟 者虽不足以窥 老 庄 之藩翰,亦 葛稚川 之流乎?” 清 薛雪 一瓢诗话三二:“ 温飞卿 、 段柯古 诸君,虽与﹝ 李玉溪 ﹞并名,不能歷其藩翰。”
《漢語大詞典》:台臣(臺臣)
指宰辅重臣。 唐 玄宗 《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诗》:“集贤招袞职,论道命台臣。”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是以台臣庶官文武之列抗疏於内,方伯藩守亿兆之众同词於外。”
(1).古时御史台的官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今臺臣争之不胜,则诸阉所畏者谁歟!”元史·张起岩传:“臺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 明 李东阳 《送张修撰养正擢佥都御史北巡》诗:“共道臺臣出中祕,不比御史尚书郎。”
(2).泛指台阁大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在大部臺臣,岂非为军国筹至当计深远哉!”
《漢語大詞典》:藩宣
(1).比喻卫国重臣。语本诗·大雅·崧高:“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马瑞辰 通释:“‘宣’,当为‘垣’之叚借……‘四国于蕃,四方于宣’犹《板》之诗:‘价人维藩,大师维垣’也。” 唐 白居易 《杭州刺史谢上表》:“合当鼎鑊之诛,尚忝藩宣之寄。” 宋 秦观 《代谢敕书奖谕表》:“因缘肺腑之亲,昧冒藩宣之寄。”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臣小国藩宣之寄,犹惧不任,乞付於子,况朝廷之上相哉!敢以死请。”
(2).用以指藩国、藩镇。 唐 白居易 《崔群可秘书监分司东都制》:“辅弼藩宣,不失其道。”
《國語辭典》:国老(國老)  拼音:guó lǎo
1.国家的元老。古代用以称退休的公卿大夫。《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国老皆贺子文。」
2.中药的甘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二。草部。甘草》:「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喻世明言。卷三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好甘草!性平无毒,能随诸药之性,解金石草木之毒,市语叫做『国老』。」
《國語辭典》:仲父  拼音:zhòng fǔ
1.称谓。古称父亲的大弟。
2.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故称为「仲父」。
3.齐桓公对管仲的尊称。《荀子。仲尼》:「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遂立以为仲父。」
4.秦始皇对吕不韦的尊称。《史记。卷八五。吕不韦传》:「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5.晋人对王导的尊称。《晋书。卷六五。王导传》:「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克己励节……朝野倾心,号为仲父。」
《漢語大詞典》:元侯
(1).诸侯之长。左传·襄公四年:“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与闻。” 杜预 注:“元侯,牧伯。” 孔颖达 疏:“牧是州长,伯是二伯,虽命数不同,俱是诸侯之长也。”国语·鲁语下:“元侯作师,卿帅之,以承天子。” 韦昭 注:“元侯,大国之君。”
(2).指重臣大吏。 唐 羊士谔 《送张郎中赴凤翔府幕》诗:“仙郎佐氏谋,廷议宠元侯。” 唐 杜牧 《中丞业深韬略志在功名》诗:“八部元侯非不贵,万人师长岂无权。”
《漢語大詞典》:居守
(1).留置守护。左传·成公十六年:“ 韩厥 将下军, 郤至 佐新军, 荀罃 居守。” 明 李东阳 《重修季子庙记》:“刑部尚书 白公 昂 尝读书其间,慨其敝陋,谓居守道徒曰:‘吾他日必修之。’”
(2).特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重臣镇守京都或行部。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 晁错 议,欲令上自将兵,身留居守。”新唐书·辅公祏传:“六年, 伏盛 入朝,留 公祏 居守,復令 雄诞 握兵副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甘露瑞雪:“上南巡,﹝ 顾鼎臣 ﹞奉勅居守,寻殁於位。” 清 唐甄 潜书·诲子:“天子南征,大人居守,政事取决,如 伊尹 、 周公 之摄,此 慎 之所不如也。”
(3).官名。留守的别称。 唐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自居守 河南 尹以及百事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諮而处焉?”按,此“居守”谓 东都 留守 郑馀庆 。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公直:“既发囊,唯有人左臂,若新支解焉。羣吏乃反接,送于居守。”
(4).犹守成。 明 李东阳 《张秋》诗:“创业固不易,居守乃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