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金石为开(金石為開)  拼音:jīn shí wéi kāi
比喻诚心诚意足以打动万物。汉。刘向《新序。卷四。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开,况人心乎?」《初刻拍案惊奇》卷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漢語大詞典》:金石之交
(1).比喻坚贞不渝的友情。 宋 句延庆 《锦里耆旧传》:“今专驰卿列,备达衷怀,重论金石之交,别卜塤篪之分。”亦作“ 金石交情 ”、“ 金石至交 ”。《群音类选·〈葛衣记·到既渝盟〉》:“丝萝契合原非强,为甚把金石交情一旦忘。” 清 洪楝园 《后南柯·招驸》:“卑人与令兄金石至交,今与娘子又琴瑟永好,想是前缘分定呢。”亦省作“ 金石交 ”。汉书·韩信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 汉王 为金石交,然终为 汉王 所禽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尤梁溪 延之 ,博洽工文,与 杨诚斋 为金石交。” 清 唐孙华 《题蒙泉湄亭图》诗:“生平金石交, 赵傁 託同志。”
(2).指盟约。 郭沫若 《战声集·人类进化的驿程》:“五万个口惠而实不至的泛交,抵不过一个同生死共患难的知心。这样金石之交我们是否已经缔订?”
《分类字锦》:金石之乐(金石之乐)
见国典注
分类:赏赉
《國語辭典》:金石之言  拼音:jīn shí zhī yán
比喻珍贵的劝告或教诲。《三国演义》第六○回:「玄德乃恍然曰:『金石之言,当铭肺腑。』」也作「金玉良言」。
《國語辭典》:金石至交  拼音:jīn shí zhì jiāo
比喻交情深厚,如金石般坚固。如:「他们可称得上是金石至交,别人绝对无法加以离间的。」
《漢語大詞典》:金石之交
(1).比喻坚贞不渝的友情。 宋 句延庆 《锦里耆旧传》:“今专驰卿列,备达衷怀,重论金石之交,别卜塤篪之分。”亦作“ 金石交情 ”、“ 金石至交 ”。《群音类选·〈葛衣记·到既渝盟〉》:“丝萝契合原非强,为甚把金石交情一旦忘。” 清 洪楝园 《后南柯·招驸》:“卑人与令兄金石至交,今与娘子又琴瑟永好,想是前缘分定呢。”亦省作“ 金石交 ”。汉书·韩信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 汉王 为金石交,然终为 汉王 所禽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尤梁溪 延之 ,博洽工文,与 杨诚斋 为金石交。” 清 唐孙华 《题蒙泉湄亭图》诗:“生平金石交, 赵傁 託同志。”
(2).指盟约。 郭沫若 《战声集·人类进化的驿程》:“五万个口惠而实不至的泛交,抵不过一个同生死共患难的知心。这样金石之交我们是否已经缔订?”
《漢語大詞典》:金石可开(金石可開)
见“ 金石为开 ”。
《國語辭典》:金石为开(金石為開)  拼音:jīn shí wéi kāi
比喻诚心诚意足以打动万物。汉。刘向《新序。卷四。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开,况人心乎?」《初刻拍案惊奇》卷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漢語大詞典》:金石交情
见“ 金石之交 ”。
《漢語大詞典》:金石之交
(1).比喻坚贞不渝的友情。 宋 句延庆 《锦里耆旧传》:“今专驰卿列,备达衷怀,重论金石之交,别卜塤篪之分。”亦作“ 金石交情 ”、“ 金石至交 ”。《群音类选·〈葛衣记·到既渝盟〉》:“丝萝契合原非强,为甚把金石交情一旦忘。” 清 洪楝园 《后南柯·招驸》:“卑人与令兄金石至交,今与娘子又琴瑟永好,想是前缘分定呢。”亦省作“ 金石交 ”。汉书·韩信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 汉王 为金石交,然终为 汉王 所禽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尤梁溪 延之 ,博洽工文,与 杨诚斋 为金石交。” 清 唐孙华 《题蒙泉湄亭图》诗:“生平金石交, 赵傁 託同志。”
(2).指盟约。 郭沫若 《战声集·人类进化的驿程》:“五万个口惠而实不至的泛交,抵不过一个同生死共患难的知心。这样金石之交我们是否已经缔订?”
《分类字锦》:金石独止(金石独止)
困学记闻山谷诗金石在波中仰看万物流出孟子注万物皆流而金石独止
分类:节操
《國語辭典》:金石不渝  拼音:jīn shí bù yú
形容坚如金石而不可改变。宋。欧阳修〈除许怀德制〉:「荷宠灵之优渥,挺金石不渝之操。」
《分类字锦》:金石贯诚(金石贯诚)
李商隐为安平公谢表谨当冰霜励志金石贯诚
分类:
《國語辭典》:金丹  拼音:jīn dān
仙人道士以金石炼制的药,相传服之可以成仙。见《抱朴子。内篇。金丹》。
《漢語大詞典》:清赏(清賞)
(1).谓清标可赏。晋书·王戎传:“ 濬冲 清赏,非卿伦也。” 唐 王维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诗:“ 惠连 素清赏,夙语尘外事。”
(2).指幽雅的景致或清雅的玩物(金石、书画等)。 南朝 齐 谢朓 《和何议曹郊游》之一:“江陲得清赏,山际果幽寻。”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馆阁观画:“通閲一百六十餘卷,絶品不满十焉,暇日想像书之,以为平生清赏之冠。” 明 唐顺之 《夏日听沈君弹琴诗》之一:“山居足清赏,独恨不能琴。”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此图内幅一小跋云:‘ 荆浩 临泉清赏卷,是其得意之作。’”
《國語辭典》:勒铭(勒銘)  拼音:lè míng
在金石上镌刻记录功绩的文字。《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夫以二子之贤,勒铭两国,犹削迹归愆,请命乞身,望之无劳,盖其宜也。」宋。陆游 夜泊水村诗:「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國語辭典》:锵锵(鏘鏘)  拼音:qiāng qiāng
1.拟声词:(1)形容玉石撞击声。《三国演义》第四四回:「衣冠济济,剑佩锵锵,分班侍立。」(2)形容铃声。《诗经。大雅。韩奕》:「百两彭彭,八鸾锵锵。」汉。秦嘉〈赠妇诗〉三首之三:「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3)形容凤凰和鸣声。《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2.高耸巍峨的样子。《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命琅掌策驷兮,踰高阁之锵锵。」
3.行走的样子。《文选。左思。吴都赋》:「出车槛槛,被练锵锵。」也作「蹡蹡」。
《國語辭典》:合符  拼音:hé fú
1.合验符信。古人将文字书写在木竹或金石上作为符信,剖而为二,各执其一,并合时可作为凭證。《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
2.符信相合。《管子。宙合》:「时德之遇,事之会也,若合符然。」
3.引申为事物彼此相合无误。南朝梁。陆倕〈新刻漏铭。序〉:「况入神之制,与造化合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