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56,分211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怀金
金装
金价
锵金
金缕衣
金仆
金床
金瓶
金容
金源
金穰
金锡
金扉
金部
金错刀
《漢語大詞典》:怀金(懷金)
(1).怀揣金印。 汉 扬雄 《法言·学行》:“使我紆朱怀金,其乐不可量已。” 晋 张悛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 孙 氏虽家失 吴 祚,而族蒙 晋 荣,子弟量才,比肩进取,怀金侯服,佩青千里。” 宋 秦观 《自警》诗:“拜命怀金谁谓荣,低头未免拾言责。”
(2).怀带金宝。后汉书·杨震传:“ 王密 为 昌邑 令,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 。” 南朝 宋 鲍照 《行药至城东桥》诗:“扰扰游宦子,营营市井人。怀金近从利,抚剑远辞亲。”
《國語辭典》:金装(金裝)  拼音:jīn zhuāng
1.以金镀于物体表面。如:「佛要金装,人要衣装。」
2.盛装。唐。李白洗脚亭〉诗:「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
《国语辞典》:金价(金价)  拼音:jīn jià
黄金的价钱。如:「金价通常随国际情势的变化而涨跌。」
分类:黄金价钱
《漢語大詞典》:锵金(鏘金)
(1).撞击金属器物而发声。 南朝 梁 费昶 《咏入幌风》:“鏘金驱响至,举袂送芳来。” 唐 刘商 《山中寄元二侍御》诗之二:“拖紫鏘金济世才,知君倚玉望三台。” 唐 李夐 《恒岳晨望有怀》诗:“从官叨佐理,衔命奉珍羞,荐玉申诚效,鏘金谅有由。”
(2).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唐 黄滔 《魏侍中谏猎赋》:“盖以诗也中律鏘金,成章璨綺。” 唐 沈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诗:“鏘金七言凌 老杜 ,入木八法燔高轩。”
《國語辭典》:金缕衣(金縷衣)  拼音:jīn lǚ yī
1.以金色丝线编织而成的衣服。南朝梁。刘孝威〈拟古应教〉诗:「书铺绿琐琉璃扉,琼筵玉笥金镂衣。」
2.古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用的葬服。参见「金镂玉衣」条。
3.诗名。七言绝句。乐府诗集题为唐李锜所作。李锜曾任节度使,其妾杜秋娘以善唱此曲著名,概因如此,唐诗三百首中径题作者为杜秋娘。
4.乐曲名。唐。杜牧〈杜秋娘〉诗:「秋持玉斝醉,与唱金镂衣。」
《漢語大詞典》:金仆(金僕)
见“ 金僕姑 ”。
《國語辭典》:金仆姑(金僕姑)  拼音:jīn pú gū
一种箭。《左传。庄公十一年》:「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唐。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之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漢語大詞典》:金床
亦作“ 金床 ”。
1.尊者所坐的交椅。南史·西域传·滑国:“无城郭,毡屋为居,东向开户。其王坐金牀,随太岁转,与妻并坐接客。”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年七岁坐 大明汗 之金牀,统南方八十万 汉 人。”
2.华美的床。初学记卷二引 唐 卢照邻 《秋霖赋》:“若夫绣轂银鞍,金床玉盘,坐卧珠璧,左右罗紈。”
《漢語大詞典》:金瓶
(1).泛称精美的瓶状容器。(1)汲器。《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牀,金瓶素綆汲寒浆。” 唐 黄滔 《景阳井赋》:“最堪惆悵,金瓶之咽处依然。”(2)酒器。 南朝 梁 沈约 《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象筵鸣宝瑟,金瓶泛羽巵。” 明 常楼居 《山坡羊·赏月》曲:“银屏,望嬋娟自在明。金瓶,儘狂夫自在倾。”
(2).花瓶的美称。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八九:“一枝插向金瓶里,捧进君王玉殿来。”
(3).即金奔巴瓶。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如此者或一二人,或三四人,驻 藏 大臣覆验,择日以金瓶掣籤。”参见“ 金奔巴瓶 ”。
《漢語大詞典》:金奔巴瓶
金瓶。藏语称瓶为奔巴。 清 代拈定达赖和班禅额尔德尼两喇嘛及诸活佛的化身转世者时用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乘用兵之后,特运神断,创颁金奔巴瓶,一供于 中藏 之 大招寺 ,遇有呼毕勒罕出世,互报差异者,纳籤瓶中,诵经降神,大臣会同达赖、班禪于 宗喀巴 前掣之。”清史稿·高宗纪六:“命御前侍衞 惠伦 等齎金奔巴瓶往 藏 ,贮呼毕勒罕名姓,由达赖喇嘛等对众拈定。”
《漢語大詞典》:金容
(1).指金光明亮的佛像面容。 南朝 齐 王融 《法乐辞》之三:“金容涵夕景,翠鬢佩晨光。” 隋 江总 《优填像铭》:“毫光此遇,法相今逢,眸云齿雪,月貌金容。”《敦煌变文汇录·维摩诘经菩萨品变文(甲)》:“金容现而日月藏暉,神力呈而乾坤振动。”
(2).对神的尊称。《封神演义》第五八回:“弟子奉师命,特恳金容大发慈悲,救援无辜生灵。”
《漢語大詞典》:金源
金国 的别称。 金 阿鲁图 《进〈金史〉表》:“维此 金源 ,起于海裔。”金史·地理志上:“ 上京路 即 海古 之地, 金 之旧土也。国言‘金’曰‘按出虎’,以 按出虎水 源於此,故名 金源 。建国之号,盖取诸此。” 清 钱谦益 《〈列朝诗集〉序》:“《中州》之诗,亦 金源 之史也。”
《漢語大詞典》:金穰
古代根据太岁星运行的方位来预测年成的丰歉。太岁星运行至酉宫(正西方)称“岁在金”,预示农业丰收。语出史记·天官书:“然必察太岁所在: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此其大较也。” 宋 秦观 《代谢历日表》:“宣布詔条,预识金穰之岁。” 宋 沈与求 《舟过荻塘》诗:“村北村南歌自答,悬知岁事到金穰。”参见“ 六岁穰,六岁旱 ”。
《漢語大詞典》:金锡(金錫)
指锡杖。《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忽闻金锡之声震地,那个猛兽恰像有人赶逐他的,窜伏亭下,敛足瞑目,犹如待罪一般。”参见“ 锡杖 ”。
分類:锡杖
《國語辭典》:锡杖(錫杖)  拼音:xí zhàng
僧侣所持的手杖。依律制,为沙门外出时所持。杖头装饰有金属环,振动时能发出锡锡的声音而得名。
《漢語大詞典》:金扉
华贵的门户。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遂排金扉而北入,宵靄靄而晻曖。” 唐 李频 《寄远》诗:“槐欲成阴分袂时,君期十日復金扉。” 前蜀 毛文锡 《纱窗恨》词:“后园里看百花发,香风拂,绣户金扉。”
分類:华贵门户
《骈字类编》:金部
晋书职官志:魏尚书郎有金部。南史江子一传:为南津校尉,弟子四历尚书部金郎。 隋书卢昌衡传:齐氏受禅,历恩平令太子舍人。寻为仆射祖孝徵所荐,迁尚书金部郎。孝徵每曰:吾用卢子均为尚书郎,自谓无愧幽州矣。唐书百宫志:户部尚书一人,侍郎二人。掌天下土地人民钱榖之政,土地之差。其属有四:一曰户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仓部。唐六典:金部掌权衡度量之制,太府卿掌以二法平物,一曰度量,二曰权衡。通典:魏金部郎,唐改为司珍,咸亨初复旧。掌库藏金宝货物。 唐职林:汉置尚书郎四人,其一主财帛委输,盖金部郎曹之任也。玉海:建炎元年八月,依祖宗旧法,山泽坑冶隶金部转运。 中兴系年录:宋徐宗说在度支会右曹金部皆阙官,因令兼领三曹金榖纤悉之地。而宗说素有心计,于天下经费出入盈缩之数,莫不通知,老吏为之敛手。
《國語辭典》:金错刀(金錯刀)  拼音:jīn cuò dāo
1.一种古代的钱币。为汉王莽时所铸,见《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宋。梅尧臣饮刘原甫家〉诗:「次观金错刀,一刀平五千。」
2.刀环或刀柄镀金的佩刀。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3.一种书法绘画的笔法。南唐李后主善书画,常作颤笔弯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称之为「金错刀」。《宣和画谱。卷一二。行书六。李煜》:「复喜作颤掣势人,又目其状为金错刀,光喜作行书,落笔瘦硬,而风神溢出。」
《國語辭典》:错刀(錯刀)  拼音:cuò dāo
1.治玉石的工具。
2.一种古钱。为王莽所铸,一刀值五千钱。《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王莽居摄,变汉制,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又造契刀、错刀。……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与五铢钱凡四品,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