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宝钗(寶釵)  拼音:bǎo chāi
旧时妇女头上装饰所戴的簪子。唐。李贺 少年乐诗:「陆郎倚醉牵罗袂,夺得宝钗金翡翠。」《西游记》第二三回:「满头珠翠,颤巍巍无数宝钗簪;遍体幽香,娇滴滴有花金缕细。」
《國語辭典》:宝钗楼(寶釵樓)  拼音:bǎo chāi lóu
唐宋时咸阳城内的一著名座酒楼。位于今西安附近。宋。陆游〈对酒〉诗:「但恨宝钗楼,胡沙隔咸阳。」自注:「宝钗楼,咸阳旗亭也。」宋。刘克庄 沁园春。梦孚若词:「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
分類:咸阳酒楼
《漢語大詞典》:荆钗(荆釵)
(1).荆枝制作的髻钗。古代贫家妇女常用之。 唐 李山甫 《贫女》诗:“平生不识绣衣裳,閒把荆釵亦自伤。” 明 潘绂 《老女吟》:“无端忽听邻家语,笑整荆釵独闭门。”参见“ 荆釵布裙 ”。
(2).借指贫家妇女。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分岁词》:“荆釵劝酒仍祝愿:‘但愿尊前且强健!’” 元 房皞 《贫家女》诗:“持身但如冰雪清,德耀荆釵有令名。” 清 陈维嵩 《减字木兰花·岁暮灯下》词:“零落而今,累汝荆釵伴藁砧。”
(3).指《荆钗记》。 元 柯丹丘 作。现今流传者多为 明 人改本。写 宋 王十朋 与妻 钱玉莲 双双拒绝权贵威逼,夫妻忠贞相爱的故事。 清 李渔 《比目鱼·发端》:“ 刘旦 生来饶艷质, 谭生 一见钟情极,默订鸞凰人不识。遭母逼……演《荆釵》,双双沉溺。”按,此谓重演《荆钗记》故事,形容双方爱情真挚。
《國語辭典》:荆钗布裙(荊釵布裙)  拼音:jīng chāi bù qún
用荆枝为钗,用粗布为裙。指贫穷或节俭妇女粗劣的服饰。南朝宋。虞通之〈为江教让尚公主表〉:「荆钗布裙,足得成礼。」《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况锦衣玉食者,未必能安于荆钗布裙也。」也作「布裙荆钗」、「荆钗布袄」、「荆钗裙布」、「裙布荆钗」。
《骈字类编》:钗横(钗横)
唐 孟昶 避暑摩诃池上作 帘开明月独窥人,敧枕钗横云鬓乱。
《漢語大詞典》:钗梁(釵梁)
钗的主干部分。 北周 庾信 《镜赋》:“悬媚子於搔头,拭釵梁於粉絮。” 倪璠 注:“言釵梁用粉絮拭之,其色光明也。” 宋 周邦彦 《渔家傲·般涉》词:“日照釵梁光欲溜,循阶竹粉霑衣袖。” 清 龚自珍 《临江仙》词之二:“酒渴思茶交午夜,沉烟閒拨釵梁。”
分類:主干干部
《國語辭典》:钗股(釵股)  拼音:chāi gǔ
国画中画墨竹之枝,称直枝为「钗股」。
《國語辭典》:凤钗(鳳釵)  拼音:fèng chāi
古代妇女高贵的头饰,有挽髻和美化仪容双重用途。最初的时候,秦始皇命人用金银制成凤形钗头,用玳瑁为钗身,称为「凤钗」,作为宫人的头饰。后来,历代的风俗,也多用凤钗作为贵妇人的首饰。但形状随自己的意思,没有一定的造形。
《國語辭典》:裙钗(裙釵)  拼音:qún chāi
裙子和头钗,皆为妇女的服饰。故用为妇女的代称。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我虽是个妇女身,我虽是个裙钗辈。」《红楼梦》第一回:「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
分類:妇女
《漢語大詞典》:鸾钗(鸞釵)
鸾形的钗子。 唐 李商隐 《河阳诗》:“湿银注镜井口平,鸞釵映月寒錚錚。” 刘学锴 余恕诚 集解引 道源 注:“《杜阳杂编》:‘ 唐 同昌公主 有九鸞之釵。’” 明 唐寅 《题美人图》诗:“鸞釵压鬢髻偏新,雾湿云低别种情。” 清 纳兰性德 《桂》诗:“露铸鸞釵色,风薰 鷲岭 香。”
《漢語大詞典》:松钗(松釵)
松叶。因其双股如钗状,故名。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松五粒》:“凡松叶皆双股,故世以为松釵。” 宋 汪藻 《龟山上方》诗:“僧盂收柏子,樵径扫松釵。”
分類:松叶双股
《漢語大詞典》:燕钗(燕釵)
旧时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燕子形的钗。 唐 李贺 《湖中曲》:“燕釵玉股照青渠, 越王 娇郎小字书。” 叶葱奇 注:“燕釵,指燕子形的釵。” 元 杨维桢 《题杨妃春睡图》诗:“蟠龙髻重未胜綰,燕釵半落犀梳偃。” 清 朱昆田 《和远士无题》之三:“燕釵新缀小於菟,五色丝缠八角符。”
《漢語大詞典》:钗分(釵分)
比喻夫妻或恋人分离。 宋 吴潜 《蝶恋花·吴中赵园》词:“镜断釵分何处续,伤心芳草庭前緑。”参见“ 分釵断带 ”。
《國語辭典》:分钗断带(分釵斷帶)  拼音:fēn chāi duàn dài
金钗分成两段,衣带断为两截。比喻夫妻离异。也作「分钗破镜」。
分類:离异夫妇
《國語辭典》:钗钏(釵釧)  拼音:chāi chuàn
钗与镯。泛指妇女的饰物。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囊虚把钗钏,米尽拆花钿。」
分類:妇人饰物
《漢語大詞典》:钗燕(釵燕)
钗上之燕状镶饰物。传说佩之吉祥。语本太平御览卷七一八引洞冥记:“ 元鼎 元年,起 招灵阁 。有神女留一玉釵与帝,帝以赐 赵婕妤 。至 昭帝 元凤 中,宫人犹见此釵,共谋欲碎之。明旦视之匣,唯见白鷰直升天,故宫人作玉釵,因改名玉鷰釵,言其吉祥。” 宋 范成大 《题汤致远运使所藏隆师四图·倦绣》诗:“困来如醉復如愁,不管低鬟釵燕溜。” 清 赵执信 《绝句》之八:“緑云撩绕惹生衣,釵燕参差拂镜飞。”
《骈字类编》:钗影(钗影)
唐 刘禹锡 采菱行 长鬟弱袂动参差,钗影钏文浮荡漾。
《骈字类编》:银钗(银钗)
唐 杜甫 负薪行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唐 李远 剪䌽 剪䌽赠相亲,银钗缀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