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银两(銀兩)  拼音:yín liǎng
银子、白银。因银以两计,故称为「银两」。《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那一夥强盗听了说话,果然只取包裹来,搜了银两去了。」《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既是女流,为甚么不守闺范,私自逃出,又偷窃了宋家的银两,潜踪在本县地方做甚么?」
《漢語大詞典》:顶头银两(頂頭銀兩)
旧指顶承胥吏等职所需的银两。 明 萧世延 等《嘉隆新例》卷一:“ 嘉靖 七年正月吏部题奉圣旨,吏役顶头银两积弊有年,屡经禁奏,未见革除,这所言的是。”亦省称“ 顶银 ”。 明 吴应箕 《江南汰胥役议》:“而书役之害,则尤有甚者。书役例无工食,而顶银且倍於隶快,则所得亦必倍於隶快可知矣。” 明 吴应箕 《江南汰胥役议》:“正用之外,又有酒食之费半之,夫庶人役於官者,例给工食以酬劳,以其顶银为本,以工食为利,诚公私两济。”参见“ 顶首 ”。
《國語辭典》:顶首(頂首)  拼音:dǐng shǒu
出钱承受他人的职业或财产。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胥吏》:「其四,京师权要之吏,顶首皆数千金,父传之子,兄传之弟。」也作「顶收」、「顶手」。
《漢語大詞典》:旗扁银两(旗扁銀兩)
清 制,发给新中式举人、进士树旗立匾于宅门的银两。《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乡、会试中式人员,应得旗扁银两及表里缎疋,应照举人、进士例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