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期服  拼音:jī fú
古代的丧服。为齐衰一年的丧服。《梁书。卷三一。袁昂传》:「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四。卑幼期丧免妨试》:「诸州士人以期制妨试,奔凑京毂,请自今卑幼期服,不妨取解。」
《國語辭典》:参堂(參堂)  拼音:cān táng
进谒、拜见长辈或位尊者。《儒林外史》第七回:「举人报中了进士,即刻在下处摆起公座来升座,长班参堂磕头。」也作「参场」。
《漢語大詞典》:干堂
亦称“ 参堂 ”。 宋 官员注授差遣的方式之一。京朝官若不经吏部注授差遣,而直接赴政事堂由宰相注授,谓之“干堂”。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叔祖侍郎 婺 倅满秩造朝,未暇干堂,且归 嘉禾 。”
《國語辭典》:八拜  拼音:bā bài
1.行八次礼:(1)古时对神明所行的礼节。《儒林外史》第四○回:「萧云仙纱帽补服,自己站在前面,率领众百姓,叫木耐在旁赞礼,升香、奠酒,三献、八拜。」(2)古时对父执辈所行的礼节。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一○:「韩魏公留守北京,李稷以国子博士为漕,颇慢公。公不为较,待之甚礼。……久之,公著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
2.结拜为异姓兄弟姊妹。参见「八拜之交」条。
《漢語大詞典》:乡尊(鄉尊)
对同乡长辈的敬称。《醒世姻缘传》第四回:“ 钱老先 闻知众位乡尊苦留不放。 钱老先 説:‘他们虽是爱 童定宇 ,不过是眼底下烦他相陪取乐,我却替 童定宇 算计个终身。’”
《國語辭典》:训示(訓示)  拼音:xùn shì
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教导指示。
《漢語大詞典》:倾背(傾背)
逝世,去世。多指长辈。魏书·北海王元详 传 :“ 北海 叔奄至倾背,痛慕抽慟,情不自任。” 宋 苏轼 《与蒲诚书》:“近得 山南 书,报伯母於六月十日倾背。伯父之丧未及一年,而灾祸仍重如此,何以为心!” 明 宋濂 《张氏图谱序》:“邇者先祖又倾背矣。痛念世德弗昭,家牒不脩,皆无以示远,爰辑为一书。”
《漢語大詞典》:风谏(風諫)
用委婉曲折的语言规劝君主或长辈、上司。《孔子家语·辩政》:“ 孔子 曰:‘忠臣之諫君有五义焉:一曰譎諫,二曰戇諫,三曰降諫,四曰直諫,五曰风諫。’” 王肃 注:“风諫,依违远罪避害者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卒章归之於节俭,因以风諫。奏之天子,天子大説。”
《國語辭典》:太太  拼音:tài tai
1.明时对巡抚以上官员妻子的尊称。《续说郛。第一六。甲乙剩言。边道诗》:「盖部民呼有司卷属,惟中丞以上得呼太太耳。」
2.称谓:(1)丈夫称妻子。如:「太太,晚饭准备好了吗?」(2)对已婚妇女的尊称。《儒林外史》第二回:「就如女儿嫁人的,嫁时称为『新娘』,后来称呼『奶奶』、『太太』,就不叫『新娘』了。」(3)仆人称女主人。《红楼梦》第三回:「一个丫鬟走来笑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
《漢語大詞典》:枣脩(棗脩)
枣子与肉脯。古代妇女拜见长辈时携带的礼物,取其起早而虔敬之意。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贄,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 孔颖达 疏:“枣,取其早起也;脩,取其自脩也。” 南朝 齐 张融 《与从叔永书》:“榛栗枣脩,女贄既长,束帛禽鸟,男礼已大。” 宋 苏辙 《大行太皇太后上仙功德疏》:“贄罢枣脩,襚陈褘狄,敢荐竺文之秘,少资天福之餘。”
《漢語大詞典》:慈躬
对父母等长辈身体的尊称。《痛史》第七回:“﹝ 文天祥 ﹞奏道:‘不知太皇太后慈躬如何了?’太后道:‘今日受这一惊,益发沉重了。’”
《國語辭典》:谕知(諭知)  拼音:yù zhī
告谕而使知悉。用于上对下。
《漢語大詞典》:随任(隨任)
(1).指旧时长辈做官晚辈随在衙署生活。《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王生 在 福建 随任两年,方回 浙中 。”镜花缘第九五回:“ 卞 家哥哥为何不随任京华?到此几年了?”
(2).犹听任。 清 侯方域 《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筮仕 保定 令。邑故褊小,公为政随任其俗,人不知有令。”
《漢語大詞典》:爷儿(爺兒)
长辈和晚辈男子的合称。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八回:“咱们爷儿似的,你有为难,咱全知道。”
《漢語大詞典》:枣修
同“枣脩”。
枣子与肉脯。古代妇女拜见长辈时携带的礼物,取其起早而虔敬之意。
《漢語大詞典》:枣脩(棗脩)
枣子与肉脯。古代妇女拜见长辈时携带的礼物,取其起早而虔敬之意。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贄,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 孔颖达 疏:“枣,取其早起也;脩,取其自脩也。” 南朝 齐 张融 《与从叔永书》:“榛栗枣脩,女贄既长,束帛禽鸟,男礼已大。” 宋 苏辙 《大行太皇太后上仙功德疏》:“贄罢枣脩,襚陈褘狄,敢荐竺文之秘,少资天福之餘。”
《國語辭典》:贤契(賢契)  拼音:xián qì
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本县权做个主婚,贤契万不可推托!」《儒林外史》第七回:「贤契绩学有素,虽然耽迟几年,这次南宫一定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