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于公门户
  
于家决岳
 
大我门
 
容驷路
 
容驷马
 
容高盖
 
廷尉门高
 
志容驷
 
车马高门
 
里门窄
 
门大容千驷
 
门小愧车马
     
高门大车
 
高门庆
 
高门驷马
 
高闾

相关人物
于公
 
于定国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于定国〉~304~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于定国〉~3046~
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例句

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 刘禹锡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

《骈字类编》:门小(门小)
唐 皮日休 贫居秋日 门小愧车马,廪空惭雀鼠。
分类:门小
《國語辭典》:小门小户(小門小戶)  拼音:xiǎo mén xiǎo hù
家境贫困,没有身分地位的人家。如:「咱们是小门小户,拿什么跟人家比?」《红楼梦》第二九回:「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的这个势派。」
《漢語大詞典》:旁门小道(旁門小道)
犹旁门左道。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苏溪 作歌之意,正谓旁门小道,似是而非者。” 明 宋濂 《宏道法师碑》:“﹝ 宏道法师 ﹞日与其徒研覆妙旨,凡旁门小道,力排斥。”
分類:旁门左道
《國語辭典》:监门(監門)  拼音:jiān mén
1.守门的小吏。《周礼。地官。司门》:「祭祀之牛牲系焉,监门养之。」
2.监守门户。《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傕使校尉监门,隔绝内外。」
3.职官名。掌宫殿门禁与守卫等事。《隋书。卷二八。百官志下》:「左右监门,各率一人,副率二人,掌诸门禁。」
《漢語大詞典》:衡庐(衡廬)
(1).衡门小屋,言其简陋。多指隐者之居。 晋 皇甫谧 高士传·姜岐:“ 岐 少修孝义,栖迟衡庐,乡里归仁,名宣州里。” 明 杨珽《龙膏记·旤媒》:“蒙投辖,愿执鞭。只是盼衡庐,久縈念。”
(2).谦称自己所居房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田荔裳》:“ 伊川 之东,衡庐在焉,君何不同往耶?”
(3). 衡山 和 庐山 的合称。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 南昌 故郡, 洪都 新府,星分翼軫,地接 衡 庐 。”新唐书·卢藏用传:“隐 终南 、 少室 二山,学鍊气,为辟穀。登 衡庐 ,彷徉 岷 峨 。与 陈子昂 、 赵贞固 友善。”
《漢語大詞典》:牙吏
衙门小吏。 宋 苏舜钦 《并州新修永济桥记》:“欲兴远谋,默有成算,遣牙吏 秦谦 ,助浮屠辈以諭郡中,命行众悉。”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 赵元昊 每遣使奉表入贡,不过称教练使,衣服礼容,皆如牙吏。”
《漢語大詞典》:四门学(四門學)
古代学校名。 北魏 正始 四年创立四门小学,初设于京师四门,后与太学同在一处。 唐 代四门学为大学,隶国子监,传授儒家经典,性质与国子学、太学同,惟学生家庭出身品级较低。 隋 代及 北宋 亦设四门学,存在时间很短。 元 以后废。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
《國語辭典》:筚门闺窦(篳門閨竇)  拼音:bì mén guī dòu
比喻贫苦人家或贫苦人家居住的简陋。参见「筚门圭窬」条。《左传。襄公十年》:「王叔之宰曰:『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
《漢語大詞典》:抱关执钥(抱關執籥)
持门闩,拿钥匙。指监门小吏的职务。
《漢語大詞典》:于公高门(于公高門)
西汉 于定国 父 于公 为县狱吏,治狱公平,自谓有阴德,子孙必有兴者。因高大其门,令能容高车驷马。见《汉书·于定国传》。后因以指为官贤明而子孙显贵的人。 唐刘禹锡《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 于公 必有高门庆, 谢 守何烦晓镜悲。” 清 钱谦益 《祖忠臣先赠中大夫制》:“ 于公 之门已高,岿然绰楔; 毕万 之后必大,蔚矣云仍。”
《漢語大詞典》:驷车(駟車)
驾四马之高车。 明 李东阳 《题屠司寇元勋小像》诗之三:“ 汉 法持三尺, 于 门拥駟车。”参见“ 駟马高门 ”。
《漢語大詞典》:驷马高门(駟馬高門)
汉书·于定国传:“始 定国 父 于公 ,其閭门坏,父老方共治之。 于公 谓曰:‘少高大閭门,令容駟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 定国 为丞相, 永 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以“駟马高门”谓门第显赫。 元 姚燧 《王思廉之祖沂赠恒山郡庄惠侯制》:“伍符尺籍,事专司六部之间;駟马高门,报顾在百年之后。”亦省作“ 駟马门 ”。 明 李东阳 《左时翊方伯挽诗》:“駟马门高归兴逸, 五羊城 远使车停。”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一邱一壑旧花园,陋巷重开駟马门。”
分類:门第显赫
《漢語大詞典》:驷马门(駟馬門)
见“ 駟马高门 ”。
《漢語大詞典》:驷马高门(駟馬高門)
汉书·于定国传:“始 定国 父 于公 ,其閭门坏,父老方共治之。 于公 谓曰:‘少高大閭门,令容駟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 定国 为丞相, 永 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以“駟马高门”谓门第显赫。 元 姚燧 《王思廉之祖沂赠恒山郡庄惠侯制》:“伍符尺籍,事专司六部之间;駟马高门,报顾在百年之后。”亦省作“ 駟马门 ”。 明 李东阳 《左时翊方伯挽诗》:“駟马门高归兴逸, 五羊城 远使车停。”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一邱一壑旧花园,陋巷重开駟马门。”
分類:门第显赫
《漢語大詞典》:驷马高盖(駟馬高蓋)
见“ 駟马高车 ”。
《國語辭典》:驷马高车(駟馬高車)  拼音:sì mǎ gāo chē
形容富贵者车马的壮盛。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做的个五花诰夫人,驷马高车锦绣裀。」也作「高车驷马」。
《國語辭典》:高门(高門)  拼音:gāo mén
1.高大的门。《史记。卷七四。孟子荀卿传》:「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文选。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2.富贵的人家。《庄子。达生》:「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唐。李白 宴陶家亭子诗:「曲巷幽人宅,高门大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