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闻名(聞名)  拼音:wén míng
1.听到名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礼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
2.著名。如:「西湖美景,闻名全国。」
《漢語大詞典》:闻名丧胆(聞名喪膽)
听见名字就吓破了胆。形容威名很大,使人听到即甚为恐惧。 郭澄清 《大刀记》第六章:“这个吓得鬼子、汉奸闻名丧胆的 梁永生 ,就是当初那个大闹 黄家镇 的 梁永生 。”
《國語辭典》:闻名不如见面(聞名不如見面)  拼音:wén míng bù rú jiàn miàn
听闻比不上亲眼目睹的真切。《北史。卷九一。列女传。魏房爱亲妻崔氏传》:「具丘人列子不孝,吏欲案之,景伯为之悲伤,入白其母。母曰:『吾闻闻名不如见面,小人未见礼教,何足责哉!但呼其母来,吾与之同居,其子置汝左右,令其见汝事吾,或应自改。』」《红楼梦》第七七回:「『闻名不如见面』,空长了一个好模样儿,竟是没药性的爆竹,只好装幌子罢。」
《國語辭典》:遐迩闻名(遐邇聞名)  拼音:xiá ěr wén míng
不论远近,莫不知其名声。指名气很大。如:「经过多年奋斗,她已是遐迩闻名的小说家。」
《国语辞典》:闻名天下(闻名天下)  拼音:wén míng tiān xià
名声响亮,天下皆知。如:「他是一位闻名天下的音乐家。」
《国语辞典》:闻名遐迩(闻名遐迩)  拼音:wén míng xiá ěr
声名远播,远近皆知。如:「他的医术闻名遐迩。」
《国语辞典》:闻名于世(闻名于世)  拼音:wén míng yú shì
名声显著于当今世上。如:「我国的全民健康保险制度闻名于世,不少国家派员前来考察学习。」
《国语辞典》:远近闻名(远近闻名)  拼音:yuǎn jìn wén míng
形容名声响亮,众人皆知。《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繇此远近闻名,都称他做法师。」
《國語辭典》:举世闻名(舉世聞名)  拼音:jǔ shì wén míng
形容名气极大,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如:「中国菜举世闻名。」
《國語辭典》:名闻(名聞)  拼音:míng wèn
声名。《书经。尧典》「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句下汉。孔安国。传:「既有四德,又信恭能让,故其名闻,充溢四外,至于大地。」
分類:名声闻名
《國語辭典》:得名  拼音:dé míng
1.获得美名、佳誉。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2.得到名次。比喻取得较好成绩。如:「这次比赛,他一定会得名。」
《漢語大詞典》:自名
(1).自称;自命。 宋 苏轼 《辛丑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作口号》:“诗人如布穀,聒聒常自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京师沟渠极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名为‘无忧洞’。”金史·陈规传:“南渡后,諫官称 许古 、 陈规 ,而 规 不以訐直自名,尤见重云。”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虽然自名为‘文艺独白’,但照 林先生 的看法来判断,‘散文非散文,小品非小品’,其实也正是‘杂文’。”
(2).因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而闻名。南史·文学传·吴均:“先是, 均 将著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 齐 起居注及群臣行状。”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序》:“ 翰 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 金 王若虚 《诗话》:“近岁诸公以作诗自名者甚众,然往往持论太高。”
(3).自通名姓。后汉书·赵孝传:“ 孝 既至,不自名,长不肯内。”
《漢語大詞典》:传名(傳名)
传播而闻名。 唐 杨师道 《阙题》诗:“ 燕 赵 蛾眉旧倾国, 楚 宫腰细本传名。”
《國語辭典》:善知识(善知識)  拼音:shàn zhī shì
佛教用语。佛教称能引发他人向上、增善去恶乃至證悟成佛的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六:「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一心供养而无厌足。」《儒林外史》第三八回:「我这里有个海月禅林,那和尚是个善知识,送先生到那里去住罢。」
《漢語大詞典》:发闻(發聞)
(1).传播;显扬。书·吕刑:“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 孔颖达 疏:“ 苗 民自谓是德刑者,发闻於外,惟乃皆是腥臭。”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 虞 舜 之大圣也,德音发闻。”《后汉书·寇恂传》:“内得人心,外破 苏茂 ,威震邻敌,功名发闻,此谗人侧目怨祸之时也。” 宋 曾巩 《寿昌县太君许氏墓志铭》:“女子之善,既非世教所奬成,其事实亦罕发闻於后。” 清 朱仕琇 《松溪令潘公去思碑》:“他日去柄大政於朝,勋劳天下。究其治迹发闻之处,自 松溪 始。”
(2).犹闻名,传扬名声。国语·齐语:“於子之乡,有居处好学、慈孝於父母、聪慧质仁、发闻於乡里者,有则以告。” 唐 韩愈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学生﹞以所进业发闻於乡閭,称道於朋友。” 宋 王安石 《直讲刘仲章可大理寺丞》:“尔以通经发闻於世,允蹈所学,尚何训哉!” 清 吴敏树 《湖北按察使贵阳唐子方先生哀辞》:“公往以名举人,为县令 湖北 ,以才能发闻,洊陟藩翰。”
(3).发声使人听到。 汉 王符 潜夫论·卜列:“ 孟賁 狎猛虎而不惶,婴人畏螻蚁而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