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9
词典
1
分类词汇
48
共49,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4
4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研述
阐证
指事类情
永字八法
证阐
菩提道灯论
大般涅槃经
菩提正道菩萨戒论
法性宗
大同主义
分子运动论
阐释
百科全书
德意志意识形态
大众哲学
《漢語大詞典》:
研述
研究并阐述。 清
黄景仁
《题汪松溪遗集并所著诗学汝为》
诗:“铸山煮海富研述,四始六际逾纷纶。” 清
黄景仁
《平定两金川大功告成恭纪》
诗序:“臣草茅下士,夙黯研述,每陋前言,或多未当,谨抽极思之致,敢附奏御之篇。”
分類:
阐述
《漢語大詞典》:
阐证(闡證)
阐述证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学规》
:“德孚閭閈,望重学林者,会长延请賁院,阐证圣宗,为后学标準。”
分類:
阐述
证明
《漢語大詞典》:
指事类情(指事類情)
谓阐述事理,譬喻情状。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清
赵翼
《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
》
:“ 梅村 诗有不可及者二:一则神韵悉本 唐 人,不落 宋 以后腔调,而指事类情,又究转如意。”
分類:
阐述
述事
事理
譬喻
情状
《國語辭典》:
永字八法
拼音:
yǒng zì bā fǎ
书法用笔的基本类型。取「永」字中侧(点)、勒(横)、努(直竖)、趯(钩)、策(斜书向上)、掠(撇)、啄(右短撇)、磔(捺)等八种不同的运笔方式,当作学习书法正楷点画的简要法则。
分類:
阐述
正楷
点画
用笔
《漢語大詞典》:
证阐(證闡)
论证阐述。 严复
《原强》
:“至其证阐明确,犁然有当于人心,则非亲见其书者莫能信也。”
分類:
论证
阐述
《国语辞典》:
菩提道灯论(菩提道灯论)
拼音:
pú tí dào dēng lùn
书名。阿底峡撰。阐述佛教修习次第,依上士、中士、下士之三士道循序渐进,著重在发菩提心、持戒、修观,并强调显教的修持,是修行密续的基础。后有仲敦巴等人专弘其说,形成西藏佛教噶当派的特色,对西藏佛教有广大影响。
分类:
书名
阐述
佛教
修习
次第
上士
中士
下士
循序渐进
《国语辞典》:
大般涅槃经(大般涅槃经)
拼音:
dà bō niè pán jīng
佛教典籍。北凉昙无谶译。内容阐述佛身常住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等大乘思想。原分四十卷。这个本子传到南朝,慧观和谢灵运等加以润文修订,并对照法显译本,增添品数,分成三十六卷,而有北本、南本传世。
分类:
佛教
佛教典籍
教典
典籍
阐述
常住
和一
一切众生
佛性
大乘
思想
《国语辞典》:
菩提正道菩萨戒论(菩提正道菩萨戒论)
拼音:
pú tí zhèng dào pú sà jiè lùn
书名。宗喀巴撰。系统的阐述佛教戒律及戒律精神,是西藏佛教格鲁派的重要律典之一。
分类:
书名
系统
阐述
佛教
教戒
戒律
精神
《国语辞典》:
法性宗
拼音:
fǎ xìng zōng
佛教宗派名。凡阐述真如不空,一切存在,都是法性随缘而起的大乘佛教宗派。如华严、天台、禅宗等。简称为「性宗」。
分类:
佛教
教宗
宗派
阐述
真如
不空
存在
为
《国语辞典》:
大同主义(大同主义)
拼音:
dà tóng zhǔ yì
主张世界大同的政治理想。《礼记。礼运》篇所阐述的大同思想颇为完备。
分类:
主张
大同
政治
治理
理想
阐述
思想
完备
《漢語大詞典》:
分子运动论
用物质结构的原子分子论来阐述热现象的理论。19世纪中叶开始建立。其要点是:(1)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微粒(分子或原子)组成的;(2)分子(或原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热运动,这种热运动越剧烈,宏观物体温度就越高;(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分類:
用物
物质
结构
阐述
理论
《國語辭典》:
阐释(闡釋)
拼音:
chǎn shì
详细解说。如:「古书中的每一字句,他都阐释得清清楚楚。」
分類:
阐释
阐述
解释
《國語辭典》:
百科全书(百科全書)
拼音:
bǎi kē quán shū
一种工具书。搜罗重要资料,分门别类,用简明文字叙述,以方便查索取阅。或取程度体裁相关的科学书籍若干种,汇刊为一编的书籍,皆称为「百科全书」。百科全书与中国类书的观念相似,但类书编纂以集前人之见为主,而百科全书则每条完整,将原始本末,完全叙出,使读者可以得到有系统,较完整的概念。
分類:
全面
系统
阐述
知识
门类
《漢語大詞典》: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作于1845-1846年。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分類:
马克思
第一次
系统
阐述
历史
唯物主义
原理
《漢語大詞典》:
大众哲学
艾思奇著。1934年至1935年在
《读书生活》
连载,1936年出版单行本。用生动通俗的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读物,在当时影响很大。后收入
《艾思奇文集》
。
分類:
年至
连载
出版
生动
通俗
阐述
马克思
主义
哲学
原理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