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唐诗续补遗
安济庙,在清流县南梦溪洞口,即九龙阳数潜灵王庙也。自唐有之,莫详创始封爵之由。庙前有滩险甚,往来之舟非祷于祠下不敢行。宋朝赐今额。嘉祐中,枢密直学士蔡公襄知泉州,有布衣上谒,自称宁化九龙进士。公与坐,莫测其为神。及送之庭除,忽不见,始异之。取刺而观,于中得诗五十六字,寻加访问。明年,递诗于庙,尸祝不虔,失其真迹。大观间,县尉张龟龄尝序其事。今林木森阴,观者必敬。诗云云。末题闽通文二年四月封明威校尉,永隆二年正月封兴瑞将军,九月封阳数潜灵王。
《漢語大詞典》:阳数(陽數)
(1).奇数。汉书·杜周传:“礼壹娶九女,所以极阳数,广嗣重祖也。”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阳数一三五七九,九,数之极也。” 三国 魏 曹丕 《九日与锺繇书》:“九为阳数,而日月竝应,俗嘉其名,以为宜於长久。”
(2).指阳寿。《西游记》第五七回:“朕因促病侵身,魂游地府,幸有阳数臻长,感冥君放送回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倩儿》:“儿阳数未尽,冥司悉不收録。”
分類:阳数奇数
《漢語大詞典》:阳节(陽節)
(1).指轻疾猛厉、刚劲显露的气势。国语·越语下:“刚彊以御,阳节不尽,不死其野……尽其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宜为人客,刚彊而力疾;阳节不尽,轻而不可取。” 韦昭 注:“彼阳势已尽而吾阴节盛满,则能夺之。先动为客,於时宜为人客,刚彊力疾,阳数未尽,虽轻易人犹不可得取也。”
(2).阳数。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阴节不尽,阳节不兴,故倾否开泰之大人,以极剥为极復。”
(3).阳春时节。 唐 张九龄 《巡属县道中作》诗:“矧逢阳节献,默听时禽鸣。”
《國語辭典》:重阳(重陽)  拼音:chóng yáng
农历九月九日。参见「重阳节」条。宋。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词:「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國語辭典》:重九  拼音:chóng jiǔ
农历九月九日。参见「重阳节」条。南朝梁。王筠〈摘园菊赠谢仆射举〉诗:「重九惟嘉节,抱一应元贞。」
《国语辞典》:重阳节(重阳节)  拼音:chóng yáng jié
九为阳数,俗称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习俗多于此日相率登高、饮菊花酒、佩带茱萸以避凶厄。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诗:「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也称为「暮节」、「登高节」、「老人节」、「重九」、「重阳」、「重阳日」。
《漢語大詞典》:一九
(1).谓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极则复于一,终而复始,故用以喻循环之理。《参同契》卷下:“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復始。” 蒋一彪 集解:“阳生於一成於九。阳数至九则极,极则復於一,此谓一九之数,终而復始。”
(2).佛教语。指净土宗九品往生的教义。 唐 迦才 《净土论序》:“二八宏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 东 夏 。”又 唐 迦才 《净土论序》:“二八之观齐阔,一九之生同归。”“二八”指净土宗的“十六观”。
(3). 满 俗赠献之礼,以九数为贵,至少一九,至多九九。清史稿·礼志八公主下嫁仪:“初定﹝额駙﹞諏日诣午门,进一九礼,即纳采也。”
(4).从每年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亦指第一个九天。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一:“至后九九气候,谚云:‘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