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阴虚(陰虚)
中医学名词。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素问·调经论》:“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阳明全篇〉》“脉浮而芤”注:“脉浮而芤,浮为阳盛,芤为阴虚。”
《国语辞典》:光阴虚度(光阴虚度)  拼音:guāng yīn xū dù
旷废时日。《红楼梦》第三七回:「单表宝玉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的旷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
《国语辞典》:阴虚发热(阴虚发热)  拼音:yīn xū fā rè
中医上指人体内精血津液等阴液过度损耗所浮现的虚热现象。多会出现盗汗、口乾、舌红、脉细数等症状。
《国语辞典》:阴虚火旺(阴虚火旺)  拼音:yīn xū huǒ wàng
中医上指阴精亏损而导致虚火亢盛的现象。主要表现于烦躁易怒、两颧潮红、口乾咽痛、性欲亢进等徵状。
《国语辞典》:阴虚阳浮(阴虚阳浮)  拼音:yīn xū yáng fú
中医上指真阴不足、津血亏损而导致阳气浮越的病变。主要徵侯有头晕目眩、面色潮红、眼红、咽乾、喉疼、牙痛等。
《國語辭典》:亢阳(亢陽)  拼音:kàng yáng
1.阳气极盛。《易经。乾卦。上九》「亢龙有悔」句下唐。孔颖达。正义:「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明史。卷二二七。陆树德传》:「仲夏亢阳月,宜益慎起居。」
2.旱灾。三国魏。曹植〈告咎文〉:「亢阳害苗,暴风伤条。」《周书。卷三○。于翼传》:「旧俗,每逢亢阳,祷白兆山祈雨。」
《漢語大詞典》:滋阴(滋陰)
滋补阴虚,为中医的一种疗法。《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病〉》“吴茱萸汤方”注引 清 沈明宗 曰:“心烦不得眠而无下利,乃肾水枯少,故用黄连阿胶汤滋阴清火,急救肾阴为主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据《食物本草》,这东西是滋阴的。”
《國語辭典》:骨蒸  拼音:gǔ zhēng
中医上指午后出现盗汗,面颊和手、足、心轻微发热等症状,常见于结核病患者。
《国语辞典》:补阴(补阴)  拼音:bǔ yīn
中医称治疗阴虚症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