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五阴(五陰) 拼音:wǔ yīn
佛教用语。阴是堆、积聚的意思。佛教称构成人或其他众生的五堆成分为「五阴」。分别为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其中除色阴外,其馀皆属精神层面。色指组成身体的物质,受指感觉,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识指认识分别作用。由于每一种阴,都是由许多分子积聚而成,故称为「阴」。《维摩诘所说经。卷上》:「乐观五阴如怨贼。」也称为「五蕴」。
《骈字类编》:溪阴(溪阴)
宋 梅尧臣 寄文鉴大士 明日呼儿整篮舆,欲烦重过小溪阴。
《漢語大詞典》:河阴(河陰)
黄河 南岸之地。《国语·晋语九》:“与 鼓子 田於 河 阴,使 夙沙釐 相之。” 韦昭 注:“ 河 阴, 晋 河 南之田。”《文选·陆机〈赠冯文罴〉诗》:“发軫清 洛 汭,驱马 大河 阴。” 李善 注引《穀梁传》:“水南曰阴。”
《骈字类编》:晓阴(晓阴)
唐 崔涂 残花 迟迟傍晓阴,昨夜色犹深。
《骈字类编》:阴凝(阴凝)
嵇康明胆论:五材存体,各有所生。明以阳曜,胆以阴凝。
《骈字类编》:济阴(济阴)
诗曹谱疏见汶南下。史记梁孝王世家:济阴哀王不识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为济阴王。一岁卒,无子,国除,地入于汉,为济阴郡。又彭越传:汉元年秋,齐王田荣畔项王,汉乃使人赐彭越将军印,使下济阴以击楚。汉书地理志:济阴郡,故梁,景帝六年别为济阴国。宣帝甘露二年更名定陶。 后汉书祭祀志:章帝元和二年三月,上东巡狩,将至泰山道,使使者奉一太牢,祠帝尧于济阴成汤灵台上。 晋书文立传:前在济阴,政事修明,后于东宫尽辅导之节。元史地理志:曹州,唐初为曹州,后改济阴郡。 越绝书:梁古治,今济阴、山阳、济北、东郡毕也。 水经见濮水下。
《漢語大詞典》:山阴道(山陰道)
用 王徽之 访 戴逵 事,以寄托对友人的怀念或惜别之情。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怀卢十四侍御弟》诗:“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不识 山阴 道,听鸡更忆君。” 宋 王沂 孙《齐天乐·赠秋厓道人西归》词:“冷烟残水 山阴 道,家家拥门黄叶…… 江 南恨切,问还与何人,共歌新闋?”参见“ 山阴乘兴 ”。
《骈字类编》:阴长(阴长)
易:临彖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注:八月阳衰而阴长。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素问: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又本音。礼记祭义疏见阴短下。
《漢語大詞典》:阴虫(陰蟲)
(1).冰蚕。 王嘉 《拾遗记·虞舜》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阳燎出於冰木,阴虫生於炎山。”
(2).秋虫,如蟋蟀之类。 南朝 宋 颜延之 《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夜蝉当夏急,阴虫先秋闻。” 宋 梅尧臣 《夏日晚霁》诗:“寳气无入发,阴虫入夜鸣。”
(3).虾蟆。 晋 陆机 《漏刻赋》:“伏阴虫以承波,吞恒流其如挹。”《文选·陆倕〈新漏刻铭〉》:“灵虬承注,阴虫吐噏。” 李周翰 注:“阴虫谓虾蟆。”
(2).秋虫,如蟋蟀之类。 南朝 宋 颜延之 《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夜蝉当夏急,阴虫先秋闻。” 宋 梅尧臣 《夏日晚霁》诗:“寳气无入发,阴虫入夜鸣。”
(3).虾蟆。 晋 陆机 《漏刻赋》:“伏阴虫以承波,吞恒流其如挹。”《文选·陆倕〈新漏刻铭〉》:“灵虬承注,阴虫吐噏。” 李周翰 注:“阴虫谓虾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