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尼止
阻止。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王阆峰侍郎:“公欲请缨自荐,为人尼止。” 清 曾国藩 《复官秀峰书》:“接据该军禀报:‘正在拔营起程间,接尊处尼止之札,请示进止。’”
分類:阻止
《漢語大詞典》:阻沮
阻止。 唐 元稹 《贺裴相公破淮西启》:“羣下守见习闻,咸怀阻沮。”
分類:阻止
《漢語大詞典》:挠沮(撓沮)
(1).屈从退缩。旧唐书·孝友传·崔沔:“ 沔 为人舒缓,訥於造次,当官正色,未尝挠沮。”
(2).阻挠;阻止。明史·周弘祖传:“事涉内庭,輒见挠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任秀:“ 张 中夜醒,觉 秀 不在舟;闻骰声,心知之,因诣邻舟,欲挠沮之。”
《漢語大詞典》:沮尼
阻止。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以吾所闻, 浙 绅某者,窃某商之故智,而实为外人倀,约将定矣。设我 浙 人若政府,起而沮尼之,度其结果,亦若 俄 之于 金州 诸地耳。”
分類:阻止
《漢語大詞典》:滞止(滯止)
阻止。 沈西蒙 《南征北战》第二章:“我们若多滞止南路敌人一天,就给我们北上的主力大军多一天时间。”
分類:阻止
《漢語大詞典》:抑阻
阻挠;阻止。 孙中山 《与海外国民党同志书》:“当此新文化倡导正盛之时,乃受该书馆所抑阻。”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第五节:“广开言路,不论官民一律得上书言事,严禁官吏抑阻。”
分類:阻挠阻止
《漢語大詞典》:遮禁
犹阻止。 明 冯梦龙 《双雄记·偏师捣穴》:“秋霜威凛,行过几重深林,长驱自今,似从天降难遮禁。”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斯其愤时嫉俗之深心,非不知圣人之道之无存,惟恃此希疏将裂之法,聊为遮禁,而独不思变计何耶?”
分類:阻止
《漢語大詞典》:阻御(阻禦)
阻止。 明 陆采 《怀香记·鞫询香情》:“小姐是主, 春英 是下人,因此上难行阻御。”
分類:阻止
《漢語大詞典》:阻挡
1.阻止。《西游记》第三二回:“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攩。”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 徐能 却怕兄弟阻攩他这番稳善的生意,心中嘿嘿不喜。”
2.抵挡。 清 李玉 《清忠谱·书闹》:“ 孙总兵 待要阻攩,早被 兀术 劈头一斧,翻身落马。”
《漢語大詞典》:遏障
阻挡;阻止。《淮南子·缪称训》:“至德者,言同略,事同指,上下一心,无岐道旁见者,遏障之於邪,开道之於善,而民乡方矣。”
分類:阻挡阻止
《漢語大詞典》:遏閟
阻止。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十章二十:“乃其藉择执之功,己千己百而后得者,必於私欲之发,力相遏閟,使之出而无所施於外,入而无所藏於中。”
分類:阻止
《漢語大詞典》:拦禁(攔禁)
阻止。 许地山 《七宝池上底乡思》诗:“啊!你这样有情,谁能对你劝说向你拦禁?”
分類:阻止
《國語辭典》:摇手(搖手)  拼音:yáo shǒu
1.把手左右摆动,以示再见、不可或不愿。南朝梁。简文帝 春江曲:「谁知堤上人,拭泪空摇手。」《红楼梦》第四一回:「袭人恐惊动了人,被宝玉知道了,只向他摇手,不叫他说话。」
2.动弹。《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家吏不晓,今壹受诏如此,且使妾摇手不得。」
3.机械上指用手摇转,使轮子旋转的把手。
《漢語大詞典》:风止(風止)
风度举止。晋书·庾亮传:“ 亮 甚惧,及见 侃 ,引咎自责,风止可观。”南齐书·张融传:“ 融 风止诡越,坐常危膝,行则曳步。”
讽劝阻止。史记·梁孝王世家:“ 李太后 亦私与食官长及郎中 尹霸 等士通乱,而王与 任王后 以此使人风止 李太后 , 李太后 内有淫行,亦已。”
《漢語大詞典》:壅遏
亦作“ 壅蔼 ”。 阻塞;阻止。管子·立政九败解:“且姦人在上,则壅遏贤者而不进也。”《穀梁传·成公五年》:“ 梁山 崩,壅遏 河 三日不流。”隶释·汉桂阳太守周憬功勋铭:“弥陵隮阻,丘阜错连;隅陬壅蔼,末由骋焉。” 宋 范仲淹 《和谢希深学士见寄》诗:“迴头諫諍路,尚愿无壅遏。” 清 林则徐 《批上海绅民沉泰等呈请常留龙华港大坝截潮禀》:“且 蒲 、 肇 、 新 、 李 四河,互相贯注,以达 吴淞 ,即由 吴淞 注 浦 入海,西来之水不至壅遏,更可并力以助 吴淞 。”
分類:阻塞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