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谀诞(諛誕)
阿谀夸诞。 清 方苞 《读史记八书》:“ 武帝 所作十九章,文虽尔雅,然自《青阳》《朱明》《西皡》《玄冥》而外,多諛诞,且非雅声。”
分類:阿谀夸诞
《漢語大詞典》:优佞(優佞)
善作巧言谑语,阿谀取媚的人。 清 唐甄 潜书·尚治:“捐珠玉,焚貂锦,寡嬪御,远优佞,卑宫室,废苑囿。”
《国语辞典》:摇尾求食(摇尾求食)  拼音:yáo wěi qiú shí
1.动物摇著尾巴,向人乞讨食物。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2.比喻人阿谀谄媚,巴结人以谋利。如:「看他整天跟在老闆的后面拍马屁,摇尾求食的丑态,真令人恶心!」
《漢語大詞典》:谐谀(諧諛)
逢迎阿谀。明史·汪应轸传:“夫 谷永 ,谐諛之臣; 成帝 ,庸闇之主。”
《国语辞典》:舐痈吮痔(舐痈吮痔)  拼音:shì yōng shǔn zhì
比喻阿谀谄媚之徒的无耻行为。《聊斋志异。卷一。劳山道士》:「今有伧父,喜疢毒而畏药食,遂有舐痈吮痔者,进宣威逞暴之术,以迎其旨。」
《国语辞典》:顺水行船(顺水行船)  拼音:shùn shuǐ xíng chuán
比喻阿谀趋附。如:「他最擅长顺水行船,逢迎拍马。」
分类:阿谀趋附
《国语辞典》:笑脸攻势(笑脸攻势)  拼音:xiào liǎn gōng shì
以和善或阿谀的态度奉承别人,以达到目的。如:「他发动笑脸攻势解决棘手的问题。」
《国语辞典》:依阿两可(依阿两可)  拼音:yī ē liǎng kě
附和阿谀他人的话而不加可否。
《国语辞典》:臭恭维(臭恭维)  拼音:chòu gōng wéi
讥称奉承阿谀,说好听的话。《文明小史》第一三回:「自己不能亲到,那四六信总是一派的臭恭维。」
《国语辞典》:谄谀取容(谄谀取容)  拼音:chǎn yú qǔ róng
阿谀献媚以讨好别人。《史记。卷三○。平准书》:「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比),而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
《国语辞典》:承颜候色(承颜候色)  拼音:chéng yán hòu sè
依承他人脸色行事,亦有阿谀谄媚的意思。《魏书。卷四二。寇赞传》:「畏避势家,承颜候色,不能有所执据。」《陈书。卷六。后主本纪。史臣魏徵曰》:「佞谄之伦,承颜候色,因其所好,以悦导之。」
《漢語大詞典》:讳谀(諱諛)
隐讳不言和阿谀谄媚。史记·秦始皇本纪:“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諛,不敢端言其过。”
《漢語大詞典》:讥谀(譏諛)
非议和阿谀。三国志·魏志·程昱刘放孙资等传论:“ 刘放 文翰, 孙资 勤慎,并管喉舌,权闻当时,雅亮非体,是故讥諛之声,每过其实矣。”
《漢語大詞典》:谄诡(諂詭)
阿谀和诡诈。杂宝藏经卷三:“鸛雀语言:何为作此语?来共作亲善。白鹅答言:我知汝諂诡,终不亲善。”
分類:阿谀诡诈
《漢語大詞典》:谄谩(諂謾)
阿谀欺诈。 清 彭士望 《九牛坝观觝戏记》:“ 吕惠卿 辈之諂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
分類:阿谀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