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奸伏(姦伏)  拼音:jiān fú
隐伏未揭发的邪恶事。《后汉书。卷三八。法雄传》:「善政事,好发擿奸伏,盗贼稀发,吏人畏爱之。」《周书。卷三五。裴侠传》:「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言隐费钱五百万。侠之肃遏奸伏,皆此类也。」
《漢語大詞典》:穴藏
(1).在洞中隐伏。《淮南子·泰族训》:“故高山深林,非为虎豹也;大木茂枝,非为飞鸟也;流源千里、渊深百仞,非为蛟龙也。致其高崇,成其广大,山居木栖,巢枝穴藏,冰潜陆行,各得其所寧焉。”
(2).窖藏。
《漢語大詞典》:潜然(潛然)
(1).隐伏貌。管子·侈靡:“餘气之潜然而动,爱气之潜然而哀。”太平广记卷四九○引 唐 王洙 《东阳夜怪录》:“ 中正 将谓有讥,潜然遁去。”
(2).暗中燃火。然,通“ 燃 ”。文选·木华〈海赋〉:“阳冰不冶,阴火潜然。” 李善 注:“言其阳则有不冶之冰,其阴则有潜然之火也。”
(3).黯然貌。 唐 窦弘余 《广谪仙怨》词序:“因上马索长笛吹,笛成,潜然流涕,佇立久之。”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施还 答言:‘先人薄业已罄,老母甘旨尚缺,何暇及此!’ 支翁 潜然泪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民族精神论》:“呜呼!故乡万里,回首云山,睠念同胞,潜然涕下。”
《漢語大詞典》:飞伏(飛伏)
(1). 汉 代易学术语。以卦见者为飞,不见者为伏;以飞为未来,伏为既往。 汉 儒用以占验吉凶。详见京氏易传、 清 惠栋 易汉学
(2).流动隐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占者,覘也。星辰飞伏,伺候乃见。精观书云,故曰占也。”
(3).指社会地位的高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
《漢語大詞典》:晦显(晦顯)
谓隐伏与显达。 宋 欧阳修 《观文殿大学士晏公神道碑铭序》:“其世次晦显,徙迁不常。”
分類:隐伏显达
《漢語大詞典》:邪遁
孟子·公孙丑上:“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后以“邪遁”谓言词不合正道而隐伏诡谲。 明 归有光 《六言六蔽》:“卒以自陷于偏詖邪遁之归,而不适乎大中至正之矩。”
《漢語大詞典》:遁栖(遁棲)
亦作“ 遁栖 ”。亦作“遯栖”。 隐伏;隐居。宋书·前废帝纪:“其有孝性忠节,幽居遯栖,信诚义行,廉正表俗……务加旌举,随才引擢。”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司空图》:“匪 夷 匪 惠 ,特忘反正之朝;载省载思,当徇遯栖之志。” 明 宋濂 《官岩院碑》:“若龙若象,遯栖无踪。” 孙枝蔚 《览古》诗 清 王西樵 评语:“《梁史》旧文不足据, 王禹偁 辨之详矣。此作足表遁栖之志。”
分類:隐伏隐居
《漢語大詞典》:伏兔
(1).亦作“ 伏菟 ”。隐伏或蹲伏着的兔子。《文选·邹阳〈上书吴王〉》:“今 胡 数涉北河之外,上覆飞鸟,下不见伏兔。” 李善 注引 苏林 曰:“言 胡 上射飞鸟,下尽地之伏兔。”汉书·邹阳传作“伏菟”。 唐 沈佺期 《七夕曝衣篇》:“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
(2).古代车上的部件,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以其形如蹲伏之兔,故名。周礼·考工记·辀人:“良輈环灂,自伏兔不至轨七寸。” 贾公彦 疏:“伏兔衔车轴,在舆下,短不至轨。”
(3).指织机上的部件。 南朝 梁 刘孝威 《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机顶挂流苏,机旁垂结珠。青丝引伏兔,黄金绕鹿卢。”
(4).经穴名。别名外勾。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髌底外侧端上六寸处。灵枢经·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髕中。”针灸甲乙经卷三:“伏兔在膝上六寸,起肉间,足阳明脉气所发。”
(5).亦作“ 伏菟 ”。草药飞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飞廉﹝释名﹞。
《漢語大詞典》:沈伏
亦作“沉伏”。
(1).滞郁。国语·周语下:“为之六閒,以扬沉伏,而黜散越也。” 韦昭 注:“沉,滞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所谓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此六者为阴月之管,谓之吕。吕者,助也,言阴气沉伏,各有助也。”
(2).官职不显,不受重用;埋没。晋书·段灼传:“臣受恩三世,剖符守境,试用无绩,沉伏数年,犬马之力,无所復堪。” 唐 刘禹锡 《祭柳员外文》:“自君失意,沉伏远郡。” 严复 《原强》:“夫人才者,民力、民智、民德三者之徵验也。求之有位之中,既如此矣。意或者沉伏摧废,高举远行而不可接歟?”
(3).指隐藏。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三:“一切一切都沉伏在灯影里。”
(4).中医谓脉搏隐伏,须重按始得。《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肾气独沉” 唐 王冰 注:“沉,谓沉伏也。”
《漢語大詞典》:幽愿(幽願)
隐伏在心中的愿望。 宋 叶适 《题〈陈寿老文集〉后》:“若是,则荐之庙郊而王度善,藏之林藪而幽愿愜矣。”
《国语辞典》:沉伏  拼音:chén fú
1.滞郁。《国语。周语下》:「为之六閒,以扬沉伏,而黜散越也。」
2.官职不显赫,未受重用。《晋书。卷四八。段灼传》:「臣受恩三世,剖符守境,试用无绩,沉伏数年,犬马之力,无所复堪。」
3.中医上指隐伏的脉搏,须力按始得。
《漢語大詞典》:龙蛇蟠(龍蛇蟠)
喻豪杰之士隐伏待时。 清 方文 《白下移居》诗:“风云苟未会,且作龙蛇蟠。”
《漢語大詞典》:栖伏(棲伏)
栖身隐伏。晋书·慕容垂载记:“大王以命世之姿,遭无妄之运,迍邅栖伏,艰亦至矣。”
分類:栖身隐伏
《漢語大詞典》:沈微
隐蔽,隐伏。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利害:“其功足以运筹通变,其退也藏於隐微,其为业也奇而希用,故或沉微而不章。”
分類:隐蔽隐伏
《漢語大詞典》:伏蛰(伏蟄)
隐伏,潜藏。 闻一多 《〈西南采风录〉序》:“让我们在那人性的幽暗角落里伏蛰了数千年的兽性跳出来反噬他一口。”
分類:隐伏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