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烫手(燙手)  拼音:tàng shǒu
1.物体表面热度高,使手有灼热疼痛的感觉。如:「面包刚出炉,小心烫手。」《红楼梦》第五二回:「只见晴雯独卧于炕上,脸上烧的飞红,又摸了一摸,只觉烫手。」
2.比喻难于接受。如:「她的热情真叫人烫手。」「钱不是坏东西,给多少也不烫手。」
《國語辭典》:圮地  拼音:pǐ dì
险阻难行的地方。《孙子。九变》:「圮地无舍,衢地合交。」
《漢語大詞典》:稷狐
犹社鼠。谓栖于稷庙中的狐。比喻仗势作恶而又难于除掉的坏人。 汉 刘向 说苑·善说:“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燻也;臣未尝见稷狐见攻,社鼠见燻也。何则,所託者然也。”
《漢語大詞典》:鱼与熊掌(魚與熊掌)
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九》:“那两个‘鱼与熊掌’,虽并为足下所喜,但我以为用之于论文,却不相宜。”
分類:难于取舍
《漢語大詞典》:枉物难消(枉物難消)
谓不义之财难于消受,反而招灾惹祸。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二折:“原来是父亲过了孩儿又要,你怎么不寻思枉物难消。”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取不义财呵,枉物难消。”
《國語辭典》:驷马难追(駟馬難追)  拼音:sì mǎ nán zhuī
话一说出去,就是用四匹马拉的车子也追不回来。比喻言之既出,不可挽回。《新五代史。卷一七。晋家人传。高祖皇后李氏传》:「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明。龙子犹《杀狗记》第二出:「今日一语轻交,他时驷马难追。」
《漢語大詞典》: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本谓一手独拍,虽然迅猛但发不出声音或难于受到响应。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后亦以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不能成事。成语“孤掌难鸣”本此。
《國語辭典》:一鳞一爪(一鱗一爪)  拼音:yī lín yī zhuǎ
原指龙身上的鳞片和爪子。《海上花列传》第四○回:「那龙也居中不动,自首至尾,彻里通明。一鳞一爪,历历可数。」后以龙在云中,时露一鳞一爪,难以窥其全貌。用以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清史稿。卷四八四。文苑列传一。赵执信列传》:「又以士祯论诗,比之神龙不见首尾,云中所露一鳞一爪而已。」
《国语辞典》:吃生米儿的(吃生米儿的)  拼音:chī shēng mǐ ér de
北平方言:(1)指难于应付、不讲情理的人。如流氓、混混之类。(2)指敢在街上插手管閒事的人。
《国语辞典》:有口难辨(有口难辨)  拼音:yǒu kǒu nán biàn
有嘴却难于分辩。形容蒙受冤屈而无从申辩。《石点头。卷八。贪婪汉六院卖风流》:「王大郎这两句话,众耳共闻,却赖不得,虽然有口难辨。」《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孟夫人有口难辨,倒被他缠住身子,不好动身。」也作「有口莫辩」、「有口难辩」、「有口难分」。
《國語辭典》:搞乱(搞亂)  拼音:gǎo luàn
把事物弄乱。如:「桌上的东西你不要搞乱了。」
《漢語大詞典》:坏脾气
以粗暴和易怒为标志的难于相处的情绪状态;难相处
易怒,好使性子的性质或状态。例如:以孩子般的坏脾气嘟囔着。
《漢語大詞典》:锢陋(錮陋)
难于更改的陋规。錮,通“ 固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首改前弊》:“併访本地积习錮陋诸弊,逐款开列。”
《漢語大詞典》:懘钥
不和谐的音乐。比喻难于流行的文章。
《漢語大詞典》:懘籥
不和谐的音乐。比喻难于流行的文章。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故《史》《汉》之文,当乎尚书春秋之世也,则其言浅俗,涉乎委巷,垂翅不举,懘籥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