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针水(針水)
亦作“鍼水”。 谓稻种发芽后其尖如针,露出水面。 宋 苏轼 《东坡》诗之六:“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自注:“ 蜀 人以细雨为雨毛,稻初生时,农夫相语稻针出矣。” 清 郑珍 《闲眺》诗:“欢声同好语,鍼水晒秧天。”
《漢語大詞典》:脱囊
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明 何景明 《送韩大之赴新都》诗:“藏器久知盘错志,脱囊今见古人才。”参见“ 脱颖 ”。
《國語辭典》:脱颖(脫穎)  拼音:tuō yǐng
显露才能。参见「颖脱」条。
分類:才能显示
《漢語大詞典》:浮根
(1).露出土面的树根。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斫去浮根,以蚕矢粪之。”
(2).佛教语。佛教以五官为“浮根”。亦泛指躯壳。《楞严经》卷一:“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我今观此浮根四尘祗在我面。” 宋 苏辙 《初成遗老斋》诗之一:“久将生事累诸子,顿歛浮根付一真。”
《國語辭典》:出丑(出醜)  拼音:chū chǒu
丢脸、失体面。《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事已如此,刘皇叔乃汉室宗亲,不如真个招他为婿,免得出丑。」《红楼梦》第三七回:「就拿韵来,我虽不能,只得勉强出丑。」
《國語辭典》:斑点(斑點)  拼音:bān diǎn
在物体表面上显露出的不同颜色的点子。如:「这么好看的缎子上,竟然有油污斑点!」
《國語辭典》:露面  拼音:lòu miàn
出面、出现。《红楼梦》第六八回:「如今你们只别露面,我只领了你妹妹去与老太太、太太们磕头。」《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只是事虽平静,京里却去不得,恐怕露了面,叫人家说出前事,有些不便。」
《漢語大詞典》:耸神(聳神)
谓露出惊异的神情。耸,通“ 悚 ”。 唐 刘禹锡 《观柘枝舞》诗:“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曲尽回身处,层波犹注人。”
《漢語大詞典》:袒右
(1).脱去右袖,露出右臂。古代罪人受刑的标志。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遂” 唐 贾公彦 疏:“凡事无问吉凶,皆袒左……惟有受刑袒右。”参见“ 袒左 ”。
(2).脱去右袖,露出右臂。古时表示参加起事的标志。战国策·齐策六:“ 王孙贾 乃入市中曰:‘ 淖齿 乱 齐国 ,杀 閔王 ,欲与我诛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之诛 淖齿 ,刺而杀之。”汉书·陈胜传:“乃诈称公子 扶苏 、 项燕 ,从民望也。袒右,称 大楚 。” 颜师古 注:“袒右者,脱右肩之衣。当时取异於凡众也。”
(3). 汉 吕后 死,太尉 周勃 入北军,“行令军中曰:‘为 吕氏 右袒,为 刘氏 左袒。’军皆左袒。” 周勃 遂率兵尽杀 吕 党。事见史记·吕太后本纪。后遂以“袒右”表示对旧势力的拥护。 李大钊 《新旧思潮之激战》:“若是公众袒右你们,那个能够推倒你们。”
《漢語大詞典》:袒左
古行礼时,袒出上衣之左袖,以左袖插入前襟之右,而露出裼衣;或袒所有衣服之左袖,而露出左臂。古代凡礼事皆左袒。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遂” 唐 贾公彦 疏:“凡事无问吉凶,皆袒左,是以《士丧》主人左袒,此及《大射》亦皆袒左,不以凶吉相反,惟有受刑袒右。”
《國語辭典》:河滩(河灘)  拼音:hé tān
河边的沙泥地。《儒林外史》第七回:「见两扇门开著,临了水次,那对过河滩塌了几尺,这边长出些来。」《红楼梦》第四九回:「原来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
《國語辭典》:揭开(揭開)  拼音:jiē kāi
1.掀开、打开。《红楼梦》第六二回:「只见柳家的果遣了人送了一个盒子来。小燕接著,揭开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
2.显露事实。如:「揭开事情的内幕。」
《國語辭典》:迹象(跡象)  拼音:jī xiàng
可供追寻查探的线索、现象。如:「根据种种迹象显示,他有重大涉案嫌疑。」《孽海花》第三五回:「袁尚秋的〈安舫簃〉,自我作古,戛戛独造,也有求生求新的迹象。」
《國語辭典》:摩牙  拼音:mó yá
比喻人话多,喜欢争辩或啰嗦。《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凿齿之徒与摩牙而争之,豪俊麋沸云扰,群黎为之不康。」也作「磨牙」。
《漢語大詞典》:露索
(1).露出身体被人搜查。汉书·萧望之传:“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两吏挟持。” 颜师古 注:“索,搜也。露形体而搜也。”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玢:“ 玢 亦颇疑诸弟图己,敕宦官守宫门,入者皆露索。”
(2).井绳。 唐 李商隐 《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翫月因戏赠》诗:“露索 秦 宫井,风絃 汉 殿筝。” 朱鹤龄 笺注:“古乐府:‘桃生露井上。’” 姚培谦 笺注:“身居西掖,地位清高,碧瓦金茎,攀躋无路。念露索犹供井栏之角,风絃犹和殿角之筝,乃 扬雄 词赋,独不能邀故人一荐耶?”
《漢語大詞典》:漏底
(1).谓露出真相。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七:“州郡恃以借兑,先人任信幕,后守不偿前欠。一旦漏底,官吏并送邻州勘鞠,先人亦坐失於催促拨还。”
(2).告罄。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二》:“自大军钱屡减旧额,总司按籍尽取,积以岁月,坐致漏底。”
《漢語大詞典》:倒拔
谓树木、立石等根部露出地面而倒仆。南史·何胤传:“山发洪水,树、石皆倒拔。”
谓背转着身子借助腰部的力量拔取东西。《水浒传》第七回回目有“花和尚倒拔垂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