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俗眼白
 
两眼青
 
日向幽人青
 
生眼白
  
眼常白
 
眼生白
   
阮籍青眼
    
青眼士
  
青眼高歌

相关人物
阮籍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列传〉~36~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谚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时人叹为两得。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简释

青眼:喻对人看重或喜爱,亦指知己。唐王维《过卢四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三贤异七圣,青眼慕青莲。”

青眼客:指知心朋友。唐王维《赠韦穆十八》:“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


例句

青眼能留客,疏钟逼夜归。 刘商 题禅居废寺

旅途谁见客青眼,故国几多人白头。 刘沧 秋日寓怀

愿盛黄金膏,寄与青眼郎。 刘轲 赋得花藤药合寄颍阴故人

敢同俗态期青眼,似有微词动绛唇。 唐彦谦 绯桃

辄有时人至,窗前白眼看。 严维 赠万经

相逢青眼日,相叹白头时。 张祜 喜王子载话旧

青云宾从纷交驰,白眼向人多意气。 戴叔伦 行路难

西伯纵逢头已白,步兵如在眼应青。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四座眼全青,一麾头半白。 李绅 移九江

又恐无人肯青眼,事须凭仗小还丹。 李群玉 将游荆州投魏中丞

尝闻郭邑山多秀,更说官僚眼尽青。 李郢 秦处士移家富春发樟亭怀寄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赤眉犹世乱,青眼只途穷。 杜甫 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别之澧朗

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杜甫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别来头并白,相见眼终青。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杜甫 饮中八仙歌

蜀乡异青眼,蓬户高朱戟。 杨衡 送公孙器自桂林归蜀

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

不啻回青眼,应疑似碧云。 无可 大理正任二十和江淹拟古诗二十章寄示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王维 与卢员外像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 王维 赠韦穆十八

三贤异七贤,青眼慕青莲。 王维 过卢四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

朱门陪宴多投辖,青眼留欢任吐茵。 白居易 和刘汝州酬侍中见寄长句因书集贤坊胜事戏而问之

黄公酒炉处,青眼竹林前。 卢照邻 哭明堂裴主簿

信陵名重怜高才,见我长吹青眼开。 秦韬玉 吹笙歌

不是主人多野兴,肯开青眼重渔师。 秦韬玉 题刑部李郎中山亭

若不他时更青眼,未知谁肯荐临邛。 罗隐 抚州别阮兵曹

青眼真知我,玄谈愧起予。 羊士谔 郡中端居有怀袁州王员外使君

昔年顾我长青眼,今日逢君尽白头。 许浑 赠河东虞押衙二首

白楼陪写望,青眼感遭逢。 郑谷 叙事感恩上狄右丞

景深青眼下,兴绝彩毫端。 钱起 中书王舍人辋川旧居

向人方白眼,违俗有青岩。 陈翊 寄邵校书楚苌

要路眼青知己在,不应穷巷久低眉。 韩翃 送郑员外

《漢語大詞典》:青白
(1).白色。史记·天官书:“﹝岁星﹞色青白而赤灰,所居野有忧。”《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回路归家,正行间,只见一个汉子,头上带个竹丝笠儿,穿着一领白段子两上领布衫,青白行缠扎着裤子口,着一双多耳麻鞋。” 艾芜 《暮夜行》:“缕缕青白的炊烟,伸向明净微蓝的天际。”
(2).灰白。 鲁迅 《呐喊·孔乙己》:“﹝ 孔乙己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茅盾 《子夜》十五:“女工们青白的脸偶然在暝色中一闪。” 孙犁 《白洋淀纪事·麦收》:“枪声响的越来越密…… 二梅 的脸有些青白。”
(3).青色和白色之物。指道教炼丹用的铅、汞等物。 唐 罗隐 《寄第五尊师》诗:“朱黄拣日囚尸鬼,青白临时注脑神。”
(4).指青眼和白眼。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 杨诚斋 ﹞尝自赞云……青白不形眼底,雌黄不出口中,只有一罪不赦,唐突明月清风。” 明 徐渭 《鹦鹉眼》诗:“认客休青白,韜光混瑾瑕。”参见“ 青白眼 ”。
(5).黑与白。 清 阮元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此篇奇偶相生,音韵相合,如青白之成文,如《咸》《韶》之合节。”
(6).比喻是非、曲直。《封神演义》第十六回:“若放了女子,妖精一去,青白难分。”
(7).清白。明明白白。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金满 ﹞越想越恼。着甚来由,用了这主屈财,却不是青白晦气。” 张天翼 《万仞约》五:“今天我们大家都跟你有话讲,要跟你问个青白。”
《國語辭典》:青白眼  拼音:qīng bái yǎn
表示重视或轻视的眼色。《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國語辭典》:青白眼  拼音:qīng bái yǎn
表示重视或轻视的眼色。《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国语辞典》:青白晦气(青白晦气)  拼音:qīng bái huì qì
青白,清白、平白。青白晦气指没有原因或理由的碰到倒楣、不吉利的事。《警世通言。卷十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著甚来由,用了这主屈财,却不是青白晦气。」
《漢語大詞典》:不分青白
见“ 不分皂白 ”。
《國語辭典》:不分皂白(不分皁白)  拼音:bù fēn zào bái
不分黑白。比喻人不能辨别是非情由,只凭一时冲动鲁莽做事。「皂」文献异文作「皂」。《诗经。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忘」句下汉。郑玄。笺:「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西游记》第一四回:「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也作「不分青红皂白」、「不顾青红皂白」、「不管青红皂白」、「不管皂白」、「不知皂白」、「不问青红白皂」、「不问青红皂白」、「皂白不分」。
《漢語大詞典》:青白夫
青夫和白夫。指身穿青色或白色号衣的轿夫。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轿槓青白夫若干名,青无经制。”
《分类字锦》:江浙青白(江浙青白)
见上注
分类:
《國語辭典》:青莲(青蓮)  拼音:qīng lián
一种睡莲。叶子宽而长,青白分明。印度人认为具有伟人眼睛的特徵,所以用来形容佛的眼睛。《维摩诘所说经。卷上》:「目净脩广如青莲,心净已度诸禅定。」
《國語辭典》:青莲居士(青蓮居士)  拼音:qīng lián jū shì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别号。参见「李白」条。
分類:诗人李白
《國語辭典》:骢马(驄馬)  拼音:cōng mǎ
青白色的马。泛指健壮的骏马。唐。王维〈洛阳女儿行〉:「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
《漢語大詞典》:骢马使(驄馬使)
后汉书·桓典传:“﹝ 桓典 ﹞辟司徒 袁隗 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 典 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驄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驄马御史。’……在御史七年不调,后出为郎。”后以“驄马使”指御史。 唐 张南史 《送李侍御入茅山采药》诗:“聊听驄马使,却就紫阳仙。” 明 何景明 《九日同陈侍御凤谷登宴》诗:“柏臺驄马使,兰谷凤仙家。”红楼梦第一○五回回目:“锦衣军查抄 寧国府 ,驄马使弹劾 平安州 。”
《漢語大詞典》:青骢(青驄)
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躑躅青驄马,流苏金鏤鞍。”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诗:“ 安西 都护胡青驄,声价歘然来向东。”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趁斜阳南山雨收,控青驄烟驛水邮。”
《漢語大詞典》:青霜
(1).青白色的霜;秋霜。一说司霜之神为青女,故名。 宋 曾巩 《地动》诗:“据经若此非臆测,皎如秋日浮青霜。”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四部分三:“屋瓦上微微有点青霜,北风停止了。”
(2).袍名。其色青白,故称。汉武帝内传:“夫人年可二十餘,天姿精耀,灵眸絶朗,服青霜之袍,云彩乱色,非锦非绣,不可名字。”
(3).喻指斑白的头发。 明王錂《春芜记·访友》:“愁覩青霜点鬢毛,蒯緱长夜气萧萧。” 杨朔 《红花草》:“会见了不少亲身参加过 井冈山 斗争的旧人,都老了,当年的少先队员也已是满头青霜了。”
(4).指剑。剑光青凛若霜色,故称。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腾蛟起凤, 孟学士 之词宗;紫电青霜, 王将军 之武库。”
《國語辭典》:斑骓(斑騅)  拼音:bān zhuī
身上有花斑的马。《乐府诗集。卷四七。清商曲辞四。明下童曲》:「陈孔骄赭白,陆郎乘斑骓。」唐。李商隐 无题诗:「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漢語大詞典》:青骢马
青白杂色的马。例如:踯躅青骢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分類:青白杂色
《漢語大詞典》:青凫
亦作“ 青鳧 ”。
(1).即野鸭。状似鸭而小,杂青白色,尤以绿头者为上品。太平御览卷九四八引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羽人﹞语毕,化为青鳧入天际。”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黄甲紫鳞,出没於繁藻;青鳬白雁,浮沉於緑水。” 唐 卢照邻 《和夏日幽庄》:“钓渚青鳧没,村田白鷺翔。”
(2).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四:“帝昇 望月臺 ,时暝望南端,有三青鸭羣飞,俄而止於臺……青鸭化为三小童,皆著青綺文繻,各握鲸文大钱五枚,置帝几前。身止影动,因名轻影钱。”后因以“青鳧”指钱。 南朝 梁元帝 《与诸藩令》:“即日青鳧朽贯,红粟盈仓。” 北周 庾信 《谢明皇帝赐丝布等启》:“况復全抽素茧,雪板疑倾;併落青鳧,银山或动。” 元 王伯成 《贬夜郎》第一折:“倘或间少下青鳧,也强如凤城春色典琴沽。”
《國語辭典》:綦巾  拼音:qí jīn
青黑色的佩巾,古时未出嫁女子的服饰。《诗经。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國語辭典》:白眼  拼音:bái yǎn
1.眼睛白色部分较多,瞳子较小。《新唐书。卷二一二。藩镇卢龙列传。张允伸》:「诏张公素为节度使,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性暴厉,眸子多白,燕人号『白眼相公』。」
2.怒目斜视,眼睛露出较多的白色部分,表示轻视鄙恶。如:「彬彬有礼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惹人白眼。」唐。戴叔伦〈行路难〉:「白眼向人多意气,宰牛烹羊如折葵。」《晋书。卷四九。列传。阮籍》:「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漢語大詞典》:眼青
(1).犹青眼。谓以正眼相看表示重视。 唐 王勃 《送白七序》:“同人者,少方见 阮籍 之眼青;知我者,希不学 冯唐 之首白。” 宋 苏轼 《陈季常见过》诗之一:“但得君眼青,不辞奴饭白。”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他那里呼 刘 讯 阮 不絶声,要故意在人前示眼青,全不怕招疑衅。”
(2).眼睛睁着。形容精神兴奋。 明 李贽 《三叛记》:“ 杨胖 平日好瞌睡,不知此夜何忽眼青,乃无上事,忻然而笑。”
《漢語大詞典》:碧眼
(1).绿色的眼睛。 唐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诗:“ 麻姑山 下逢真士,玄肤碧眼方瞳子。” 宋 苏轼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诗之二:“何处霜眉碧眼客,结为三友冷相看。” 朱锡梁 《白门咏史》之二:“虽然陵墓残薪采,碧眼 孙郎 是可儿。”
(2).旧指胡人,后指白种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 明 徐渭 《沉叔子解番刀为赠》诗:“鏤金小字半欲灭,付与碧眼译不出。” 清 黄遵宪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祇增人愁。”
《漢語大詞典》:青盼
亦作“ 青盻 ”。 犹青眼。谓重视。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音问难屡通,何由覿青盼。”《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诒书》:“更喜得遇故知 胡八判官 ,引至 元丞相 门下,颇蒙青盻扶持,一官 幽 蓟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余试鸿词报罢,蒙 归安 吴小眉 少司马,最为青盻。”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如今既承大人青盼,多也不过三五年,晚生定要把这位公子送入 清祕堂 中,成就他一番事业。”参见“ 青眼 ”。
分類:青眼重视
《國語辭典》:青眼  拼音:qīng yǎn
青,黑色。青眼语出《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籍大悦,乃见青眼。」人正视时黑色的眼珠在中间。后以青眼表示喜爱或看重。也作「青目」、「青睐」。
《國語辭典》:青眼  拼音:qīng yǎn
青,黑色。青眼语出《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籍大悦,乃见青眼。」人正视时黑色的眼珠在中间。后以青眼表示喜爱或看重。也作「青目」、「青睐」。
《國語辭典》:青白眼  拼音:qīng bái yǎn
表示重视或轻视的眼色。《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國語辭典》:柳眼  拼音:liǔ yǎn
1.形容初生的柳叶细长柔嫩,如人睡眼初展。唐。元稹 生春诗二○首之九:「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诗:「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2.形容美人的眼睛。如:「柳眼桃腮」。
《漢語大詞典》:青眼客
喻指意气相投的好友。 唐 王维 《赠韦穆十八》诗:“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 清 吴伟业 《赠总宪龚公芝麓》诗:“谈笑 阮生 青眼客,文章 王掾 黑头公。”参见“ 青白眼 ”。
《國語辭典》:青白眼  拼音:qīng bái yǎn
表示重视或轻视的眼色。《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