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50,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肃靖
恬靖
坛靖
谦靖
渊靖
底靖
南靖
靖默
靖节琴
玄靖
沈靖
靖室
清靖
平靖
密靖
《漢語大詞典》:肃靖(肅靖)
清扫;平定。 元 关汉卿 《单鞭夺槊》第一折:“凭着你文武双全将相才,则要你扫荡云霾,肃靖尘埃,将勇兵乖,那其间掛印悬牌,便将你一日转千阶,非优待。”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四折:“三兄弟今日战退 吕布 ,肃靖边关,俺保社稷之坚固,立家邦之永昌,方显大将之能也。”
分類:清扫平定
《漢語大詞典》:恬靖
犹恬静。北齐书·卢潜传:“ 怀仁 涉学有文辞,情性恬靖,常萧然有闲放之致。”宋史·葛宫传:“天性恬靖,年五十,忽上章致仕。” 明 李东阳 《锺君墓表》:“素履恬靖,年七十未尝至公府。”
分類:恬静
《漢語大詞典》:坛靖(壇靖)
道家诵经修道之处。靖,通“ 静 ”,指静室。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勿令小儿辈逼坛靖,靖中有真经。”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真君入 海昏 ,经行之处,皆留坛靖,凡有六处。” 清 黄生 义府卷下:“‘勿令小儿辈逼坛靖。’注:门是前中隔閤,静屋及坛在閤外。按靖即静,坛与靖,皆道家奉经修事之处。”
《漢語大詞典》:谦靖(謙靖)
谦虚敬慎。三国志·蜀志·吕乂传:“ 乂 歷职内外,治身俭约,谦靖少言,为政简而不烦,号为清能。”新唐书·杨涉传:“ 涉 受命,与家人泣,语其子 凝式 曰:‘世道方极,吾婴网罗不能去,将重不幸,祸且累汝。’然以谦靖,终免于祸。”
《漢語大詞典》:渊靖(淵靖)
沉静。世说新语·品藻“ 刘 问何如 方回 ” 刘孝标 注引《郗愔别传》:“ 愔 字 方回 , 高平 金乡 人,太宰 鉴 长子也。渊靖纯素,无执无竞。”
分類:沉静
《漢語大詞典》:底靖
犹底绥。 唐 元稹 《叙用勋旧武臣德音》:“外以环御四海,内以底靖中原。”参见“ 底绥 ”。
《漢語大詞典》:底绥(底綏)
安定;平定。书·盘庚上:“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復先王之大业,底绥四方。” 蔡沉 集传:“天其将永我国家之命於 殷 ,以继復先王之大业,而致安四方乎!”底,一本作“ 厎 ”。晋书·武帝纪:“底绥四国,用保天休。” 唐 独孤及 《贺袁傪破贼表》:“非陛下之齐圣格天,文思柔远,岂能底绥盗乱,如此其速。”
分類:安定平定
《骈字类编》:南靖
明一统志南靖县在漳州府城西四十里
《漢語大詞典》:靖默
沉静自守,不汲汲于名利。靖,通“ 静 ”。宋史·羊欣传:“ 欣 少靖默,无竞於人。”北齐书·文苑传·樊逊:“人有讥其靖默不能趣时者。” 王闿运 《罗熙赞传》:“少而靖默,无竞於人。”
《漢語大詞典》:靖节琴(靖節琴)
指无弦琴。典出宋书·隐逸传·陶潜:“ 潜 不解音声,而畜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輒抚弄以寄其意。” 宋 曾巩 《静化堂》诗:“客来但饮 平阳 酒,衙退常携 靖节 琴。”
《漢語大詞典》:玄靖
见“ 玄静 ”。
《漢語大詞典》:玄静
(1).亦作“ 玄靖 ”。谓清静无为的思想境界。 汉 蔡邕 《彭城姜伯淮碑》:“赫赫圣皇,仍获其聘,委策辟国,守此玄静。”《后汉书·左雄传》:“至於 文景 ,天下康乂。诚由玄靖宽柔,克慎官人故也。”晋书·裴秀传:“玄静守真,性入道奥。”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
(2).犹安定,平静。晋书·夏侯湛传:“海内无虞,万国玄静。”
《漢語大詞典》:沈靖
亦作“沉靖”。 沉静。晋书·隐逸传·宋纤:“﹝ 宋纤 ﹞少有远操,沉靖不与世交,隐居於 酒泉 南山 。”北齐书·卢潜传:“﹝ 卢昌衡 ﹞沉靖有才识,风仪藴藉,容止可观。”新唐书·杨绾传:“﹝ 杨綰 ﹞性沉靖,独处一室,左右图史,凝尘满席,澹如也。” 宋 苏辙 《燕赵论》:“劲勇而沉靖,椎钝而少文者, 燕 赵 之俗也。”
分類:沉静
《漢語大詞典》:靖室
(1).清静的房间。靖,通“ 静 ”。晋书·文苑传·王沈:“亲客阴参於靖室,疏宾徙倚於门侧。”
(2).道家修养静息的处所。靖,通“ 静 ”。云笈七籤卷五:“﹝ 昇真王先生 ﹞乃於洞西北岭上结靖室以居,研味玄秘。”云笈七籤卷四五:“若师在远处,入靖室,面向师所在方,至心再拜。”
《漢語大詞典》:清靖
清净;清静。《淮南子·精神训》:“廓惝而虚,清靖而无思虑。”《汉书·曹参传》:“ 萧何 为法,讲若画一; 曹参 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寧壹。”
分類:清净清静
《國語辭典》:平靖  拼音:píng jìng
靖,定、静。平靖指平定。《三国演义》第六四回:「就委官按治平靖,即勒兵回成都取齐。」
《漢語大詞典》:密靖
安定。史记·鲁周公世家:“其在 高宗 ,久劳于外,为与小人,作其即位,乃有亮闇,三年不言,言乃讙,不敢荒寧,密靖 殷国 ,至于小大无怨,故 高宗 饗国五十五年。”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密,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