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韬韫(韜韞)
怀藏;蕴含。《三国志·魏志·管宁传》:“韜韞儒墨,潜化傍流,畅于殊俗。”
分類:怀藏蕴含
《漢語大詞典》:韫奇(韞奇)
藏起奇谋。周书·皇后传论:“于时 高祖 虽受制於人,未亲庶政,而谋士韞奇,直臣钳口。”
分類:奇谋
《漢語大詞典》:椟韫(櫝韞)
犹櫝藏。 宋 叶适 《孙祖佑解元世友堂》诗:“最怜 常熟 令,櫝韞不尽施。”参见“ 櫝藏 ”。
《漢語大詞典》:椟藏(櫝藏)
(1).论语·子罕:“ 子贡 曰:‘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匵同“ 櫝 ”。后因以“櫝藏”比喻怀才。 宋 苏轼 《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但信櫝藏终自售,岂知盌脱本无橅。” 宋 黄庭坚 《被褐怀珠玉》诗:“櫝藏心有待,褐短义难降。”
(2).缄藏。 宋 叶适 《太府少卿福建运判直宝谟阁李公墓志铭》:“公文出新意……读者虽贵珍,莫能定其价。而公亦深自櫝藏,虽子弟不覿也。”
(3).指缄藏之物。 清 魏源 《〈圣武记〉叙》:“晚侨 江 淮 ,海警沓至,愾然触其中之所积,乃尽发其櫝藏,排比经纬,驰骋往復。”
分類:藏之怀才
《漢語大詞典》:韫藉(韞藉)
含蓄而不显露。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二:“韞藉乃涵养重厚,不露圭角之意。故前史谓有局量,不令人窥见浅深,而风流闲雅者为韞藉。” 明 王九思 《醉花阴·寿康太史尊人长洲公》套曲:“风流韞藉,举瑶觴趋走迭。”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如曰省躬罪己,原属隐情,难使他人共睹,若是则有包含韞藉之法。”
《漢語大詞典》:韫蓄(韞蓄)
含蕴;蓄积。 唐 黄滔 《汉宫人诵〈洞箫赋〉赋》:“ 般 斤遽取於贞劲, 夔 律乃知其韞蓄。” 前蜀 杜光庭 《醮阆州天目山词》:“伏以山镇地心,洞开天目,含藏烟雨,韞蓄风雷。”
分類:蓄积
《國語辭典》:谢道韫(謝道韞)  拼音:xiè dào yùn
人名。生卒年不详。东晋谢安侄女,王凝之的妻子,聪颖有才辩,以诗著称。
《漢語大詞典》:韫袭(韞襲)
犹珍藏。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文圭:“负鱼目唐突之惭,窃碔砆韞袭之滥,所谓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分類:珍藏
《漢語大詞典》:怀韫(懷韞)
怀藏,指胸中的抱负。 明张景《飞丸记·园中落阱》:“轻朝槿,为不向东风,未开怀韞。”
《漢語大詞典》:韫蠢(韞蠢)
懵懂愚昧。《晋书·文苑传·王沈》:“韞蠢者以色厚为篤诚。”
分類:懵懂愚昧
《漢語大詞典》:韫望(韞望)
久负声望。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甲乙昇第,巖廊韞望。”
分類:声望
《漢語大詞典》:韫箓(韞籙)
谓承受天命。宋书·礼志三:“圣上韞籙蕃河,竚翔衡汉。”
分類:承受天命
《漢語大詞典》:韫价(韞價)
论语·子罕:“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后因以“韞价”谓韫椟而藏,待价而沽。比喻怀才待用。晋书·郤詵阮种等传论:“ 郤詵 等并韞价州里,褏然应召,对扬天问,高步云衢。” 唐 骆宾王 《对策文三道》:“然则 颜駟 韞价,殆乎白首; 和尊 播美,始自齠年。”参见“ 韞匵 ”。
《國語辭典》:韫椟(韞櫝)  拼音:yùn dú
韫,收藏。椟,匣子。韫椟比喻怀才不用。语出《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漢語大詞典》:韫晦(韞晦)
犹韬晦。 清 陆祁孙 《掌广西道监察御史管君墓表》:“盖 文成 期君大用,不欲君以击姦获谴,其用意至深。君亦感悟,稍自韞晦,而讽諭之意一以寓之於诗。”
分類:韬晦
《漢語大詞典》:韫韣(韞韣)
藏;怀藏。 汉 扬雄 《剧秦美新》:“俾前圣之绪,布濩流衍而不韞韣,郁郁乎焕哉!”晋书·李重传:“絶跡穷山,韞韣道艺。”
分類:怀藏
《漢語大詞典》:韫玉砚(韞玉硯)
亦称“ 韞玉 ”。 即 淄 砚。 山东 淄川 所产的砚台。 宋 苏轼 《评淄端砚》:“ 淄 石号韞玉砚,发墨而损笔。” 宋 陆游 《秋晴》诗:“韞玉砚凹宜墨色,冷金牋滑助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