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顺手(順手)  拼音:shùn shǒu
1.随手。《红楼梦》第五一回:「把这件顺手拿出来,叫人给邢大姑娘送去。」
2.办事顺利。《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只因他办学堂办得不大顺手,尤注意这个差使。」
3.合用。如:「这把刀用起来很顺手。」
《国语辞典》:不顺手(不顺手)  拼音:bù shùn shǒu
不听使唤、不合用。《红楼梦》第五八回:「这赖大手下常用的几个人已去,虽另委人,都是些生的,只觉不顺手。」也作「不伏手」。
《國語辭典》:顺手牵羊(順手牽羊)  拼音:shùn shǒu qiān yáng
趁便顺势,取走他人的财物。《黄绣球》第三回:「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比喻趁机行事,容易而不费力。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是我把右手带住马,左手揪著他眼扎毛,顺手牵羊一般牵他回来了。」
分類:顺便东西
《國語辭典》:随手(隨手)  拼音:suí shǒu
1.立刻。《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文明小史》第四七回:「他此番在香港接到安徽电报,原是叮嘱他一到上海,随手过船,径赴安庆。」
2.顺手处理。唐。杜甫〈北征〉诗:「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红楼梦》第五七回:「我见你令弟媳的丫头篆儿悄悄的递与莺儿,莺儿便随手夹在书里,只当我没看见。」
《國語辭典》:应手(應手)  拼音:yìng shǒu
1.随手、顺手。《南齐书。卷三五。高祖十二王传。长沙威王晃传》:「乃令晃复驰马拔之,应手便去。」
2.便利、方便,应合当下所需。《儒林外史》第五二回:「这里胭脂巷有一位中书秦老爹要上北京补官,攒凑盘程,一时不得应手,情愿七扣的短票,借一千两银子。」
《國語辭典》:趁手  拼音:chèn shǒu
1.顺手、随手。如:「趁手把灯熄了。」
2.趁便、顺便。宋。韦骧 减字木兰花。金貂贳酒词:「乐事可为须趁手,且醉青春。」
《國語辭典》:凑手(湊手)  拼音:còu shǒu
手头方便。元。郑廷玉《金凤钗》第四折:「邦云:『就与了我罢。』银匠云:『钞不凑手。』」《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陈四老爷一时银子不凑手,就托他情愿对扣借一百两银子还他。」
《國語辭典》:一就手儿(一就手兒)  拼音:yī jiù shǒu ér
顺便。《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索性劳你的驾,连灰带麻刀,一就手儿给买了来。」
分類:顺手
《國語辭典》:衬手(襯手)  拼音:chèn shǒu
1.手碰到东西。《水浒传》第七八回:「顺手提起钢鞭来,只一下,打个衬手,正著荆忠脑袋。」
2.顺手。《警世通言。卷二。计押番金鳗产祸》:「周三让他过一步,劈脑后便剁。觉得衬手,劈然倒地,命归泉世。」也作「趁手」。
分類:顺手
《漢語大詞典》:从容(從容)
怂恿;劝诱。从,通“ 怂 ”。史记·吴王濞列传:“ 鼂错 为太子家令,得幸太子,数从容,言 吴 过可削。”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衡山王 以此恚,与 奚慈 、 张广昌 谋,求能为兵法候星气者,日夜从容王密谋反事。” 清 王念孙 《广雅疏证·释训》“从容,举动也”:“自动谓之从容,动人谓之怂慂,声义竝相近,故怂慂或作从容。”
《漢語大詞典》:缘手(緣手)
犹随手,顺手。 明 文徵明 《祭陈以可文》:“数致千金,缘手散去,曾无吝情。”
分類:随手顺手
《漢語大詞典》:摩捋
顺手抚摩。尔雅·释虫“强丑捋” 晋 郭璞 注:“以脚自摩捋。” 郝懿行 义疏:“捋者,摩捋也。米中小黑甲虫,好以脚自摩挲。”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语》卷三:“説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鬚。” 清 黄遵宪 《为小子履端寄翁翁》诗:“摩捋太翁鬚,太翁笑不止。”
《漢語大詞典》:称手(稱手)
谓使用起来顺手。 宋 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早来得笔絶佳……然久无称手者,乍得,甚快意。”《西游记》第二九回:“我这里有的是鞭、简、瓜、锤、刀、枪、鉞、斧、剑、戟、矛、镰,随你选称手的拿一件去。”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一:“有称手的家伙,给我找一件,跟你们一道干。”
分類:称手顺手
《漢語大詞典》:撚抹
弹拨弦乐器的指法。捻,揉弦。抹,顺手下拨。 宋 葛长庚 《琴乐序》:“忽忽捻抹,其韵虚豁,如在池亭莲花灿发。”
《國語辭典》:伏手  拼音:fú shǒu
顺手。《红楼梦》第四○回:「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分類:称手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