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柳琴  拼音:liǔ qín
乐器名,弹拨乐器。形似琵琶而略小,通体长约六十五公分。早期为二弦、三弦,今有四轸,四弦,一般为二十四品位,亦有增加到廿八品位,按半音排列。流行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是柳琴戏、泗州戏和乱弹的主要伴奏乐器,亦用于常州丝弦。近年成为民族乐团的高音乐器,开始出现独奏曲和协奏曲。也称为「柳叶琴」、「土琵琶」、「小琵琶」、「金刚腿」。
《漢語大詞典》:热瓦甫(熱瓦甫)
拨弦乐器。琴身为木制,共鸣箱呈半球形,以皮蒙面。琴颈细长,顶部弯曲。有三弦、五弦、六弦、七弦、八弦、九弦等不同形制。为 维吾尔 、 塔吉克 和 乌孜别克族 重要的独奏、伴奏和合奏乐器。《人民日报》1970.9.29:“千万支热瓦甫一起弹奏,千万张达甫鼓一起敲响。”
《國語辭典》:箜篌  拼音:kōng hóu
乐器名,弹拨乐器。也称为「空侯」、「坎侯」。汉武帝令乐人侯调始造空侯。《风俗通》、《通典》则说是侯调所作。因为制器的人姓侯,故名空侯。而其声坎坎,亦有叫坎侯。形状似瑟而较小,弦数不一,少至五根,多至二十五根。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等三种形制。现在新制的箜篌仿竖琴而制,有音箱,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
《國語辭典》:胡琴  拼音:hú qín
乐器名,擦弦乐器:(1)古代汉人称域外民族为「胡」,因而泛指从域外传过来的琴称之为胡琴。以木、竹、椰壳等为筒,筒上蒙蛇皮或木板,筒设杆柄,柄端穿一横孔,再以二轴贯穿,由轴至筒,主要为两弦,另用竹弓张马尾置于两弦之间,摩擦发声。音色优美,应用甚广,种类亦多。(2)现今泛指中国民族乐器中,以弓弦磨擦琴弦,使之振动以发出声音的拉弦乐器。包括传统的二胡(又称南胡)、板胡、京胡、粤胡、四胡、坠胡、椰胡等,以及近现代配合民族乐团的出现所改良发展出的高胡、中胡、革胡等。也称为「提琴」。
《國語辭典》:大阮  拼音:dà ruǎn
1.三国魏阮籍的美称。参见「阮籍」条。
2.阮咸的别名。参见「阮咸」条。
《漢語大詞典》:大小阮
指 三国 魏 后期诗人 阮籍 与其兄子 阮咸 。二人同为“竹林七贤”中人。世称 阮籍 为 大阮 。 阮咸 为 小阮 。后用以称美叔侄。 宋 吕本中 紫微诗话:“ 刘师川 , 莘老丞相 幼子,力学有文,尝赠舍弟诗云:‘ 大阮 平生余所爱, 小阮 相逢亦倾盖。’” 宋 杨万里 《和文明主簿叔见寄之韵》之二:“从来大小 阮 ,一笑更谁知?”
《國語辭典》:阮咸  拼音:ruǎn xián
1.人名。字仲容,生卒年不详,三国时魏国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东南)人,阮籍之侄。性任达不拘,长于音律。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相传为他的作品。擅长弹奏直项琵琶。为竹林七贤之一。
2.乐器名,弹拨乐器。古称秦琵琶或月琴。圆形音箱,直柄,四弦,原为十二品位。晋人阮咸善于弹奏此种乐器,故称为「阮咸」。唐代武则天时发展为十三品位,今增为二十四品位,有低音阮、大阮、中阮、小阮之分。可做为独奏、合奏之用。
《漢語大詞典》:铁拨(鐵撥)
弹拨弦乐器的工具。铁制而成,故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 开元 中有 贺怀智 ,其乐器以石为槽,鵾鸡筋作絃,用铁拨弹之。” 宋 苏轼 《杜介熙熙堂》诗:“遥想闭门投辖饮,鵾絃铁拨响如雷。” 元 张宪 《良宵》诗:“铁拨顿敲壶口破,金刀频剪烛心齐。”
《漢語大詞典》:擘阮
谓弹琴。阮,阮咸,拨弦乐器,形似月琴,竖抱怀中,用两手齐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德行文章没包弹,绰有赋名诗价。选甚嘲风咏月,擘阮分茶。” 清 顾景星 《〈楝亭集〉序》:“弧骑、剑槊、弹碁、擘阮悉造精诣。”
《漢語大詞典》:筝阮
秦筝与阮咸。古代的两种拨弦乐器。 陈洵 海绡说词·通论:“昔 朱復古 善弹琴,言琴须带拙声,若太巧,即与筝阮何异。”
《漢語大詞典》:撚抹
弹拨弦乐器的指法。捻,揉弦。抹,顺手下拨。 宋 葛长庚 《琴乐序》:“忽忽捻抹,其韵虚豁,如在池亭莲花灿发。”
《漢語大詞典》:锡锡(錫錫)
象声词。形容金属碰撞或拨弦乐器演奏时的声响。翻译名义集·犍椎道具:“隙弃罗:此云锡杖,由振时作锡锡声,故《十诵》名声杖。”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珊瑚席,一声一声鸣锡锡。”
《漢語大詞典》:崩崩
象声词。弹拨弦乐器所发出的声响。 明 袁于令 《双莺传》:“毕崩崩拊瑟弹筝,廝琅琅吹箎击磬。” 茅盾 《官舱里》:“古书上称赞七弦琴的话太多了,实在琴的声音不好听,崩崩!洞洞!象弹棉花。”
《國語辭典》:洋琴  拼音:yáng qín
乐器名。参见「扬琴」条。
《國語辭典》:扬琴(揚琴)  拼音:yáng qín
乐器名,击弦乐器。明末由中东、波斯(伊朗)一带传入中国。以木为盒,如扇面状,上张铜丝或钢丝为弦,以琴竹敲击发声。亦称为洋琴、打琴、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等,现代几乎统一称作「扬琴」,一般多为四桥半,四个八度,普遍使用于民族器乐合奏。
《漢語大詞典》:冬不拉
哈萨克语dombra译音。哈萨克族拨弦乐器。琴腹呈梨形,正面平,背面有平、凸两种,颈细而长,颈上缠丝弦以分隔音位,一般有两根弦。
《漢語大詞典》:龙阮(龍阮)
柄上刻饰龙形的拨弦乐器阮咸。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诸库迎煮:“﹝妓女﹞次择秀丽有名者,带珠翠朵玉冠儿,销金衫儿裙儿,各执花斗鼓儿,或捧龙阮琴瑟。”参见“ 阮咸 ”。
《國語辭典》:阮咸  拼音:ruǎn xián
1.人名。字仲容,生卒年不详,三国时魏国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东南)人,阮籍之侄。性任达不拘,长于音律。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相传为他的作品。擅长弹奏直项琵琶。为竹林七贤之一。
2.乐器名,弹拨乐器。古称秦琵琶或月琴。圆形音箱,直柄,四弦,原为十二品位。晋人阮咸善于弹奏此种乐器,故称为「阮咸」。唐代武则天时发展为十三品位,今增为二十四品位,有低音阮、大阮、中阮、小阮之分。可做为独奏、合奏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