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颍川(潁川)  拼音:yǐng chuān
郡名。秦朝设置,汉、晋均沿置,辖境约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汉治阳翟,即今河南省禹县治;晋移治许昌,为今河南省许昌县东北。唐废郡,改曰许州。
《国语辞典》:颍水(颍水)  拼音:yǐng shuǐ
河川名。源出河南省登封县西境的颍谷,东南流经河南、安徽,至西正阳关入淮河。
《國語辭典》:箕颍(箕潁)  拼音:jī yǐng
箕山与颍水。相传是许由避居之处。后用以比喻隐居或隐者的居所。《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徐干诗》:「少无宦情,有箕颍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辞。」《梁书。卷一五。谢胐传》:「遂敛迹康衢,拂衣林沚,抱箕颍之馀芳,甘憔悴而无闷。」
《骈字类编》:颍州(颍州)
周书文帝纪魏废帝三年改淮州为纯州扬州为颍州 明一统志颍州在凤阳府西四百四十里禹贡豫州之域春秋为胡子国战国属楚秦为颍川郡地汉为汝阴县属汝南郡魏置汝阴郡后魏置颍州取颍水为名齐罢州置郡隋初废大业初复置唐初置信州寻改颍州天宝初改汝阴郡乾元初复为颍州五代因之宋置顺昌军政和中改顺昌府治汝阴县金复为颍州
《骈字类编》:汝颍(汝颍)
史记礼书汝颍以为险江汉以为池阻之以邓林缘之以方城然而秦师至鄢郢举若振槁是岂无固塞险阻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民汉书李寻传今汝颍畎浍皆川水漂踊与雨水并为 害此诗所谓晔晔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者也器魏志郭嘉传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 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人吴志陆瑁传时尚书暨艳盛明臧否差断三署颇扬 闇昧之失以显其谪瑁与书曰夫圣人嘉善矜愚忘过记功以成美化加今王业始建将一大统此乃汉高弃瑕录用之时也若令善恶异流贵汝颍月旦之评诚可以厉俗明教然恐未易行也属晋书陈頵传会解结代杨准为刺史韬因河间王颙 结结曰张彦真以为汝颍巧辩恐不及青徐儒雅也頵曰彦真与元礼不协故设过言老子庄周生陈梁伏羲傅说师旷大项出阳夏汉魏二祖起于沛谯准之众州莫之与比结甚异之 魏武帝褒泰山太守吕虔令卿在郡以来禽奸讨暴百姓获安躬蹈矢石所征辄克昔寇恂立名于汝颍耿弇建策于青兖古今一也 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见江淮下汉又郑伟墓志铭扬旌汝颍威震三川拥旄江 席捲楼船
《骈字类编》:颍上(颍上)
唐 岑参 送杨子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家圆。
《漢語大詞典》:颍滨(潁濱)
见“ 潁滨翁 ”。
《漢語大詞典》:颍滨翁(潁濱翁)
指 宋 苏辙 。 辙 晚年居 许州 ,地临 颍河 ,因自号 颍滨遗老 。后亦借指隐逸者。 宋 杨万里 《读渊明诗》诗:“寄谢 潁滨翁 ,何谓淡且槁。”亦省称“ 潁滨 ”。 宋 杨万里 《书孙公谈圃》诗:“ 潁滨 莫笑貍奴着,却恐貍奴笑 潁滨 。”
《骈字类编》:清颍(清颍)
宋 苏轼 新渡寺送任仲微 我游清颍尾,想见翠被君。
《國語辭典》:颍阳(潁陽)  拼音:yǐng yáng
颍川之阳,相传唐尧时代的高士许由曾在此隐居。《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二》:「翘迹企颍阳,临河思洗耳。」
《漢語大詞典》:坡颍
苏轼 ,号 东坡居士 ; 苏辙 ,号 颍滨遗老 。故以“坡潁”为他们兄弟俩的并称。 清 赵翼 《题杨斐园研堂长卷》诗:“会与纱縠卷中鱼肤碧, 坡 潁 二老名同高。”
《韵府拾遗 梗韵》:在颍(在颍)
见上
《韵府拾遗 梗韵》:思颍(思颍)
苏辙诗十年思颍今在颍不饮耐此游人何
《骈字类编》:颍阴(颍阴)
唐 张易之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六龙骧首晓骎骎,七圣陪轩集颍阴。
《漢語大詞典》:颍谷(潁谷)
(1).地名。本为 春秋 郑 边邑。在今 河南省 登封县 西南。左传·隐公元年:“ 潁考叔 为 潁谷 封人,闻之,有献於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今 潁水 有三源奇发:右水出 阳乾山 之 潁谷 。 春秋 潁考叔 为其封人,其水东北流。” 唐 刘长卿 《送袁明府之任》诗:“雪覆 淮 南道,春生 潁谷 烟。”
(2).借指 春秋 郑 颍考叔 。 颍考叔 曾为 颍谷 封人。左传·隐公元载:“﹝ 潁考叔 ﹞有献於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后因以为典。 宋 杨万里 《四十二叔祖母刘氏太孺人挽词》诗:“到得君羹美,翻令 潁谷 悲。”亦作“ 潁谷封 ”。 宋 苏轼 《新茶送答判程朝奉以馈其母有诗相谢次韵答之》:“缝衣付与 溧阳 尉,舍肉怀归 潁谷 封。”
《骈字类编》:淮颍(淮颍)
宋 苏轼 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 远来无物可相赠,一味丰年说淮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