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7,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颠眴
极颠
曾颠
颠狈
颠笔
颠闳
颠乱
颠乱
颠旭
马颠
颠波
颠到
颠顶
颠夭
杪颠
《漢語大詞典》:颠眴(顛眴)
(1).颠顿昏花。 宋 王安石 《梦黄吉甫》诗:“山林老颠眴,数日占黄壤。”
(2).即癫痫病。俗称羊痫疯。文选·扬雄〈剧秦美新〉:“臣常有颠眴病,恐一旦先犬马填沟壑。” 李善 注:“眴与眩古字通。” 张铣 注:“颠眴,谓风病也。”参见“ 颠癎 ”。
分類:癫痫昏花
《漢語大詞典》:颠痫(顛癎)
(1).癫痫。一种由脑疾患、脑部外伤等引起的病。发作时突然昏倒,口吐泡沫,全身痉挛,意识丧失。
(2).疯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里有少年,无故自掘其妻墓,几见棺矣。时耕者满野,见其且詈且掘,疑为颠癎,羣起阻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杜翁:“闻人言曰:‘小豕颠癎矣。’”
《漢語大詞典》:极颠(極顛)
极点,顶端。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知精神现象实人类生活之极颠,非发挥其辉光,於人生为无当。”
分類:极点顶端
《漢語大詞典》:曾颠(曾顛)
见“ 曾巔 ”。
《漢語大詞典》:曾巅(曾巔)
亦作“ 曾颠 ”。 高山之顶。曾,通“ 层 ”。《文选·谢灵运〈过始宁墅〉诗》:“葺宇临迴江,筑观基曾巔。” 刘良 注:“曾,高也。” 唐 杜甫 《课伐木》诗:“青冥曾巔后,十里斩阴木。” 清 魏源 《华山诗》之二:“遗众竚曾颠,骤觉此身易。”
分類:高山
《國語辭典》:颠狈(顛狽)  拼音:diān bèi
颠沛。《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
分類:颠沛
《韵府拾遗 质韵》:颠笔(颠笔)
贺铸诗酣兴走颠笔苍崖即镵刋
《分类字锦》:颠闳(颠闳)
韩维奉和象之夜饮之什诗呈材必夔稷抗议皆颠闳一
分类:偶字
《高级汉语词典》:颠乱
颠倒错乱
《漢語大詞典》:颠乱(顛亂)
(1).颠狂迷乱。 清 唐甄 潜书·格定:“妄者乃外诱於物,内徇於欲,溺於世,从於体,洄於贫富,颠乱於忧乐,此其生没与草虫何异?”
(2).不规则地颠簸。 萧红 《桥》:“她偶然看到孩子坐着的车是在水沟里颠乱着,于是她才想到她是来到桥东了。”
《漢語大詞典》:颠旭(顛旭)
唐 代书法家 张旭 嗜酒,每大醉狂走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世呼“张颠”。见新唐书·文艺传中·张旭。后因以“颠旭”称 张旭 。 明 王世贞 《祝京兆法书歌》:“人云 颠旭 亦尔尔,毋乃 大令 更其名。” 明 潘之淙 书法离钩卷七:“ 颠旭 、 狂素 有书才而无书学, 河南 北海 有书恣而无书体。”
《骈字类编》:马颠(马颠)
屈原思美人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食又本草马颠别录曰味甘有毒疗浮肿不可多
《漢語大詞典》:颠波(顛波)
汹涌的波浪。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法书要录卷三引 唐 李嗣真 《书品后》:“ 刘岷 比颠波赴壑,狂涧争流。”
分類:汹涌波浪
《漢語大詞典》:颠到(顛到)
(1).颠倒;错乱。到,通“ 倒 ”。 汉 扬雄 《太玄·上》:“升堂颠倒,失大众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刀尺颠到者,则恐人之议己也;达不由道者,则患言论之不美也。” 前蜀 韦庄 《江上村居》:“颠到梦魂愁里得,撅奇诗句望中生。”
(2).反倒。到,通“ 倒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叫你出来,分付你少则声,颠到説出一篇来,这个苦恁的好!”
《漢語大詞典》:颠顶(顛頂)
(1).指头顶。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谓之脉者,如人身之有十二脉,发於趾端,达於颠顶,藏於肌肉之中。”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争以财赂布帛贮 岳庙 复板上,板距地数十丈。其道以神像为梯,履神之身手肩臂以及头目颠顶而上。”
(2).顶端。 宋 王安石 《晨兴望南山》诗:“草树露颠顶,樛枝空復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耿十八:“登数十级,始至颠顶。”
分類:顶端头顶
《漢語大詞典》:颠夭(顛夭)
西周 初辅佐 文王 的大臣 泰颠 和 閎夭 的并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应变将略”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 《蜀记》:“昔在 颠 夭 ,有名无迹,孰若吾儕,良筹妙画?”后亦以“颠夭”借指辅国有政绩的大臣。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復闻 颠 夭 辈,峨冠进鸿畴。”
《漢語大詞典》:杪颠(杪顛)
(1).树木末梢。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天嶠枝格,偃蹇杪颠。” 李善 注:“説文:杪,末也。”
(2).泛指顶端。 唐 柳宗元 《晋问》:“万工举斧以入,必求诸巖崖之欹倾,涧壑之紆縈,凌巑岏之杪颠,漱泉源之淦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