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风云(風雲)  拼音:fēng yún
1.语本《易经。乾卦》:「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比喻同类事物相感而际遇得时。《文选。吴质。答魏太子笺》:「臣幸得下愚之才,值风云之会。」《文选。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风云玄感,蔚为帝师。」
2.比喻变化莫测。唐。李白〈猛虎行〉:「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3.比喻高远接天。《文选。左思。吴都赋》:「径路绝,风云通。」《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接衡巫,风云之路千里。」
4.比喻高位。《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奋跃渊涂,跨腾风云。」
5.比喻豪迈壮烈。如:「义烈风云」、「叱吒风云」。
6.风与雨。比喻天气。唐。杜甫〉诗:「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漢語大詞典》:风云会(風雲會)
(1).风云聚合。形容事物繁多。《文选·陆机〈日出东南隅行〉》:“蔼蔼风云会,佳人一何繁。” 刘良 注:“蔼蔼盛貌,佳人繁多,若风云之会。”
(2).指君臣际会。亦泛指际遇。 汉 王粲 《杂诗》之四:“遭遇风云会,託身鸞凤间。” 唐 杜甫 《洗兵马》诗:“徵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清 李渔 《怜香伴·谄笑》:“河润莫教迟,枯鱼待水。倘若是雨露微沾,得赴风云会,那时节烧尾难忘此日雷。”
《漢語大詞典》:风云气(風雲氣)
(1).指变易无常的局势。 唐 杜甫 《中夜》诗:“故国风云气,高堂战伐尘。”
(2).犹言英雄气。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士人·沈祖量:“余谓柔情亦吾辈佳事,何至卑下委媟乃尔。此君虽有才名,其如风云气短何! 沉 未几以贫鬱早世。” 梁启超 《雷庵行》:“蛰龙起蛰万灵从,神州十载风云气。”
《分类字锦》:瞻睇风云(瞻睇风云)
宋书孝武帝纪大明七年二月甲寅车驾巡南豫南兖二州诏曰江汉楚望咸秩周禋礼九疑于盛唐祀蓬莱于渤海皆前载流训列圣遗式霍山是曰南岳寔惟国镇韫灵呈瑞肇光宋道朕驻跸于野有事岐阳瞻睇风云徘徊以想可遣使奠祭
分类:省方
《分类字锦》:吐纳风云(吐纳风云)
高允祭岱宗文吐纳风云育成万品
分类:泰山
《國語辭典》:天有不测风云(天有不測風雲)  拼音: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
(谚语)比喻世事吉凶难以预料。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小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孔明笑曰:『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
《分类字锦》:天地风云(天地风云)
风后握奇经八阵四为正四为奇注后人说天地风云为四正龙虎鸟蛇为四奇
分类:偶字
《漢語大詞典》:啸吒风云(嘯吒風雲)
同“叱吒风云”。 南史·陈纪上·武帝:“公龙驤虎步,啸吒风云,山靡坚城,野无强阵,清祆氛於 灨石 ,灭沴气於 雩都 。”
《漢語大詞典》:啸咤风云(嘯咤風雲,嘯吒風雲)
同“叱吒风云”。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公亦观时佇圣,啸咤风云,跪开 黄石 之书,高咏 玄池 之野。”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抑扬英武,啸咤风云。”
啸吒风云:同“叱吒风云”。 南史·陈纪上·武帝:“公龙驤虎步,啸吒风云,山靡坚城,野无强阵,清祆氛於 灨石 ,灭沴气於 雩都 。”
《国语辞典》:风云气候(风云气候)  拼音:fēng yún qì hòu
有关风水的事。《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数中有掌印柴夫人,理会得些个风云气候。」
分类:风水
《国语辞典》:风云开阖(风云开阖)  拼音:fēng yún kāi hé
本指风云或散或聚,变幻不定。后比喻局势动荡变化。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国语辞典》:风云感会(风云感会)  拼音:fēng yún gǎn huì
感知时势变动,奋起而有作为。如:「每当社会动荡之时,各能人志士皆能风云感会,有所作为。」
《国语辞典》:风云不测(风云不测)  拼音:fēng yún bù cè
比喻事物变化如风云般不可预测。《初刻拍案惊奇》卷九:「谁知好事多磨,风云不测。」
《国语辞典》:风云叱吒(风云叱吒)  拼音:fēng yún chì zhà
形容声势盛大,威风凛凛的样子。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二一出:「我军威宣播,风云叱吒呼。」也作「叱嗟风云」、「叱吒风云」。
《国语辞典》:感会风云(感会风云)  拼音:gǎn huì fēng yún
能感应时势变化并起而响应。《文选。范晔。后汉书二十八将传论》:「然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