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重力地貌
地表风化的碎屑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块状运动形成的各种地貌。山坡上物质被迁移而使山坡后退,山麓接受风化碎屑物而形成岩堆、滑坡体等。
《漢語大詞典》:土壤母质
又称“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其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及机械组成(颗粒大小),影响了土壤的形成和性质。
《國語辭典》:塌方  拼音:tā fāng
因地层结构不良、雨水冲刷或修筑上的缺陷,使道路、堤坝等旁边的陡坡或坑道、隧道的顶部突然坍塌。也称为「坍方」。
《国语辞典》:侵蚀作用(侵蚀作用)  拼音:qīn shí zuò yòng
河水、波浪、冰川、风等自然力,将地壳的岩石与土壤风化、溶解、磨蚀而使之疏松碎裂,并搬离原地的作用。它属一部分的「剥蚀作用」。
《国语辞典》:下坡运动(下坡运动)  拼音:xià pō yùn dòng
地表岩层经风化成岩屑、土壤后,受重力吸引而沿地表斜坡前行的运动。
《国语辞典》:原生矿物(原生矿物)  拼音:yuán shēng kuàng wù
狭义指由岩浆结晶而成、未受风化而改变的矿物;广义指与岩石同时形成的矿物。
《国语辞典》:褐铁矿(褐铁矿)  拼音:hé tiě kuàng
矿物名,成分为含水氧化铁。是含铁矿物风化后形成的次生铁矿,呈结核状、乳状、土块状出现。颜色为褐或黑色,是产量最丰富的铁矿之一。
《漢語大詞典》:紫色土
亚热带、热带湿润地区由紫色砂页岩风化物发育形成的土壤。呈紫色或紫红色。土壤矿物成分和酸碱度与母岩相近。肥力较高。土质疏松,易遭水土流失。中国在四川盆地分布最广。
《国语辞典》:漂金  拼音:piāo jīn
含金的岩石,经侵蚀风化后,自然金成为细粒,随水流搬运而沉积在砂砾中。也称为「砂金」。
《国语辞典》:次生矿物(次生矿物)  拼音:cì shēng kuàng wù
原生矿物经风化、变质和熔解等作用,产生变化,而转变成另一种矿物者。
《國語辭典》:残渣(殘渣)  拼音:cán zhā
剩馀不要的渣滓。如:「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将经由大肠、肛门排泄而出。」
《國語辭典》:搬运作用(搬運作用)  拼音:bān yùn zuò yòng
岩石经风化后的岩屑、泥土,因风力、水力和重力等的影响,自某地方移至另一地方,称为「搬运作用」。
《漢語大詞典》:泊船瓜洲
诗篇名。北宋王安石作。全文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國語辭典》:穆如清风(穆如清風)  拼音:mù rú qīng fēng
和美如清风化养万物。《诗经。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晋书。卷五九。列传。郑方》:「大王檄命,当使天下穆如清风,宗室骨肉永无纤介,今则不然,其失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