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9,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饰情
褒饰
饰治
饰智
涂饰
饰喜
祓饰
脩饰
饰文
巧饰
伪饰
宝饰
饰容
设饰
饰言
《分类字锦》:饰情(饰情)
唐无名氏开元字舞赋歌者所以导志舞者所以饰情
分类:
《漢語大詞典》:褒饰(襃飾)
亦作“褒饰”。 犹夸美。《魏书·宗钦传》:“吾少乏寻常之操,长无老成之致,凭赖贤胜,以自克勉,而来喻褒饰,有过其分。”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刘叉死后文》:“设如 子仪 、 光弼 辈,后世皆知其大功,然当时史词褒饰甚多,盖世之情如斯也。”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五:“古者凡定諡,则考功上行状,太常博士作諡议……虽有讳恶之义,然必求其实。如 李文达 贤 、 钱文通 溥 、 刘文和 珝 、 汪荣和 鋐 ,皆彷彿其素,不过於褒饰。”
《漢語大詞典》:饰治(飾治)
(1).犹精制。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勾践 遣使者取於南社,徙种六山,饰治为马箠,献之 吴 。”
(2).粉饰太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故吾以为乐者,饰治之具,而非致治之本也。”
分類:精制
《國語辭典》:饰智(飾智)  拼音:shì zhì
弄巧、耍小聪明。《淮南子。本经》:「及伪之生也,饰智以惊愚,设诈以巧上。」《史记。卷一二○。汲黯传》:「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
《國語辭典》:涂饰(塗飾)  拼音:tú shì
粉刷美化。如:「这块老旧的天花板,在我们一番涂饰以后,焕然一新。」
《分类字锦》:饰喜(饰喜)
礼记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沈郎霓裳羽衣曲赋岂惟象德以饰喜将以变风而易俗
分类:作乐
《國語辭典》:祓饰(祓飾)  拼音:fú shì
除旧更新。《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犹兼正列其义,祓饰厥文,作春秋一艺。」
《國語辭典》:脩饰(脩飾)  拼音:xiū shì
1.脩改润饰。《论语。宪问》:「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脩饰之。」
2.整治装饰使华美。《楚辞。宋玉。九辩》:「今脩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窜藏。」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汝水注》:「黄巾之乱,残毁颓阙,魏太和景初中,令长脩饰旧宇。」
《韵府拾遗 文韵》:饰文(饰文)
齐书乐志六典饰文九司炤序
分类:饰文
《漢語大詞典》:巧饰(巧飾)
(1).工巧装饰。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
(2).诈伪粉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赞:“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晋 杜预 《上黜陟课法略》:“法令滋章,巧饰弥多。”
《漢語大詞典》:伪饰(僞飾)
虚假矫饰。周礼·地官·司市:“凡市伪饰之禁,在民者十有二,在商者十有二,在贾者十有二,在工者十有二。” 汉 王充 论衡·超奇:“﹝ 桓君山 ﹞又作新论,论世间事,辩照然否,虚妄之言,伪饰之辞,莫不证定。”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日本和亲:“至於公主下降,则纳币赐敕,宴使定期,古来一有故事。军中安能伪饰以欺外夷?” 鲁迅 《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带住”》:“ 中国 的青年不要高帽皮袍,装腔作势的导师;要并无伪饰,--倘没有,也得少有伪饰的导师。”
《漢語大詞典》:宝饰(寶飾)
镶嵌珠玉的妆饰。 南朝 梁 沈约 《弥陀佛铭》:“物爱雕彩,人荣宝饰。”新唐书·车服志:“三品以上亦加宝饰;五品以上双玉导,金饰;六品以下无饰。”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皇都品汇》:“金银宝饰,开 敦华 、 元吉 之楼;綵缎綾罗,置 广信 、 恒丰 之号。”
《漢語大詞典》:饰容(飾容)
整饬容貌、仪表。饰,通“ 飭 ”。 宋 曾巩 《上齐工部书》:“执事为部使者於 江西 , 巩 也幸齿於执事之所部,其饰容而进謁也,敢质其为士之事也。”
《漢語大詞典》:设饰(設飾)
(1).谓入殓前为死者穿衣化妆。礼记·檀弓上:“ 曾子 曰:‘尸未设饰,故帷堂。小敛而彻帷。’” 孙希旦 集解:“设饰,谓袭、敛也。”
(2).虚饰,粉饰。 宋 陈亮 《祭彭子复父文》:“呜呼!生称善人,死表於墓曰‘处士之墓’,古人务实而不务设饰,所以貽范於其乡也。”
《漢語大詞典》:饰言(飾言)
谓花言巧语。韩非子·南面:“羣臣莫敢饰言以惛主。” 唐 元结 《外规》:“吾厌世人饰言以由道,藏智以全璞。”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 唐君 忠诚无饰言,貌恂恂若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