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冥界
馋獠
五恶趣
焰口经
放焰口
设焰口
《漢語大詞典》:冥界
(1).佛教语。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总称。 苏曼殊 《遁迹记》:“摄化顽愚,尽超冥界。”
(2).指阴间。 王以仁 《流浪》:“我冷清清的靠在铁门的外面,心疑我自己已经被鬼魂钩捉到冥界中去了。”
《國語辭典》:馋獠(饞獠)  拼音:chán liáo
贪食的人。《宣和画谱。卷九。龙鱼》:「袁义,河南登封人,为侍卫亲军,善画鱼,穷其变态,得噞喁游泳之状,非若世俗所画,作庖中物,特使馋獠生涎耳。」
《漢語大詞典》:五恶趣(五惡趣)
佛教谓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种轮迴处所。相对于西方极乐世界而言,均为不良之趋所。《无量寿经》卷下:“往生 安养国 ,横截五恶趣。”亦省作“ 五趣 ”。《俱舍论》卷八:“谓前所説地狱、傍生、鬼及人、天,是名五趣。”按,傍生,即畜生。
《漢語大詞典》:焰口经(焰口經)
泛指向饿鬼施食时所诵的经文。有《焰口饿鬼经》《焰口仪轨经》《焰口施食仪》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僧所诵《焰口经》,词颇俚。然闻其召魂施食诸梵咒则实佛所传。” 清 袁枚 新齐谐·曹阿狗:“其邻 曹 姓,大族也,於前夕果延僧人诵《焰口经》。”参见“ 焰口 ”。
《國語辭典》:焰口  拼音:yàn kǒu
一种佛教修行仪式。焰口本是一饿鬼名,源于唐代翻译的密教典籍。据说一次夜里,阿难正在修行时看到口吐火焰的饿鬼焰口,为免自己堕入饿鬼道,及使诸饿鬼解除痛苦,向佛陀请示。佛陀说出此种施食的方法。后人称向饿鬼施食的仪式为「焰口」。有关焰口的仪式,由于传承不一,相互径庭。也称为「放焰口」、「施食」。
分類:饿鬼佛事
《國語辭典》:放焰口  拼音:fàng yàn kou
僧众夜间诵经度亡魂,施食饿鬼,称为「放焰口」。《儒林外史》第四回:「拜『梁皇忏』,放焰口,追荐老太太生天。」《红楼梦》第一四回:「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禅僧们行香,放焰口,拜水忏。」也称为「施食」、「焰口」。
《漢語大詞典》:设焰口(設焰口)
即放焰口。佛教谓和尚作佛事向地狱中的饿鬼施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设焰口,结高坛介]” 王季思 等注:“焰口,本是佛教传説里饿鬼的名字,后来称和尚作法为饿鬼施食作设焰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