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饿损
饿坏
《漢語大詞典》:饿眼(餓眼)
指贪色的目光。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饿眼甫亲眉黛色,馋喉更嚥口脂香。”
分類:贪色目光
《漢語大詞典》:羸饿(羸餓)
瘦瘠饥饿。亦指瘦瘠饥饿的人。 唐 陈子昂 《谏灵驾入京书》:“去岁薄稔,前秋稍登,使羸饿之餘,得保沉命。” 唐 白居易 《羸骏诗》:“驊騮失其主,羸饿无人牧。” 宋 苏轼 《祭佛陀波利文》:“大拯羸饿,以发信根。”
分類:瘦瘠饥饿
《骈字类编》:久饿(久饿)
后汉书赵孝传。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闻之。即自缚诣贼曰: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贼大惊。并放之。
《漢語大詞典》:槁饿(槁餓)
谓穷困饥饿。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彼此相较,贫富相形,而欲边境之民尽甘槁饿而不为敌人用也,其可得哉?” 景耀月 《读史感言》诗:“槁饿直至今,遑云千载后。”
分類:穷困饥饿
《漢語大詞典》:饿踣(餓踣)
饿死。 金 何宏中 《述怀》诗:“马革盛尸每恨迟, 西山 饿踣更何辞。”
分類:饿死
《漢語大詞典》:饿羸(餓羸)
因飢饿而困乏衰弱。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餘,虽欲去,必不达。”
《漢語大詞典》:贫饿(貧餓)
(1).贫穷而饥饿。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府库空虚於上,百姓贫饿於下,然而姦吏富矣。” 唐 张读 宣室志卷六:“自是 季贞 不食酒肉,衣短粗衣,行乞 陈 、 蔡 、 汝 、 郑 间,緡帛随以修佛像,施贫饿者。” 明 焦竑 玉堂丛语·恬适:“其所获赐,餘则岁分十之三四,以颁诸流离贫饿者。”
(2).指贫穷而饥饿的人。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亡身·释法进:“ 进 屡从求乞,以賑贫饿,国蓄稍竭, 进 不復求。”
《漢語大詞典》:饿显(餓顯)
因饿死而扬名。引申为隐居不仕,过贫困生活,而名扬于世。语本论语·季氏:“ 伯夷 、 叔齐 饿于 首阳 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或问:‘ 柳下惠 非隐者与?’曰:‘君子谓之不恭。古者高饿显,下禄隐。’” 宋 王安石 《送郊社朱兄徐郎东归》诗:“宦游虽晚何妨久,饿显从来不必高。”
《漢語大詞典》:殍饿(殍餓)
(1).饥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女曰:‘但请下帷读,勿问盈歉,或当不殍饿死。’”
(2).指饿死的人。 宋 梅尧臣 《永济仓书事》诗:“中州无殍饿,南土竭脂膏。”
《漢語大詞典》:喂饿
饥饿。
分類:饥饿
《漢語大詞典》:喂饿(餧餓)
飢饿。《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丁壮者得尽地力,则无饥饉之民;穷老者得仰食仓廩,则无餧饿之殍。”
分類:饥饿
《漢語大詞典》:饿乡(餓鄉)
(1).缺乏食物的贫困去处。 清 管同 《饿乡记》:“饿乡,天下之穷处也,其去 中国 不知几何里。” 瞿秋白 《饿乡纪程》绪言:“红艳艳光明鲜丽的所在--是你们罚疯子住的地方,这就当然是冰天雪窖飢寒交迫的去处(却还不十分酷虐),我且叫他‘饿乡’。”
(2).飢火中烧的境地。 清 蓝鼎元 《饿乡记》:“醉乡睡乡之境,稍进焉则有饿乡, 王 苏 二子之所未曾游也。”
《漢語大詞典》:饿喙(餓喙)
飢饿之口。新唐书·陈子昂传:“ 吐蕃 爱 蜀 富,思盗之矣,徒以障隧隘絶,顿饿喙不得噬。” 宋 戴复古 《天竺访明上座》诗:“苍颜抗尘土,饿喙説兴亡。”
分類:饥饿
《漢語大詞典》:饿病(餓病)
因飢饿而衰病。诗·大雅·云汉“ 周 餘黎民,靡有孑遗” 汉 郑玄 笺:“ 周 之众民多有死亡者矣,今其餘无有孑遗者,言又饿病也。”
分類:饥饿衰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