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4,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宾馆
馆舍
仙馆
行馆
琳馆
门馆
儒馆
真馆
公馆
候馆
六馆
虚馆
馆伴
江馆
学馆
《國語辭典》:宾馆(賓館)  拼音:bīn guǎn
接待宾客住宿或休息的馆舍。《宋史。卷四八九。外国列传五。阇婆》:「室宇壮丽,饰以金碧。中国贾人至者,待以宾馆,饮食丰洁。」《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承父兄基业,广纳贤士,开宾馆于吴会,命顾雍、张纮延接四方宾客。」
《國語辭典》:馆舍(館舍)  拼音:guǎn shè
1.屋舍的通称。《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
2.招待客人居住的地方。《三国演义》第七三回:「差官起造宫庭,又置馆舍,自成都至白水,共建四百馀处馆舍亭邮。」
《國語辭典》:仙馆(仙館)  拼音:xiān guǎn
神仙修道的处所。《晋书。卷八○。王羲之传》:「放绝世务,以寻仙馆。」
《國語辭典》:行馆(行館)  拼音:xíng guǎn
临时居住的房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四出》:「(生)尊兄行馆在那里?(丑)只在前面茶坊里。」明。朱权《荆钗记》第三一出:「小人一路打听,行馆就在四牌坊。」
《漢語大詞典》:琳馆(琳館)
仙宫。宫殿、道院的美称。 宋 欧阳修 《景灵朝谒从驾还宫》诗:“琳馆清晨蔼瑞氛,玉旒朝罢奏韶钧。” 元 马祖常 《息斋风竹图道士华山隐得之命予赋之》:“琳馆瑶臺九天近,夜寒笙磬声鏘鏘。” 明 徐霖 《绣襦记·竹林祈嗣》:“琳馆白云隈,竹里门开,飞甍画栋絶尘埃。” 明 高启 《与王隐君宿宁贞道馆》诗:“玄言不知还,遂宿琳馆中。”
《國語辭典》:门馆(門館)  拼音:mén guǎn
1.门客所住的地方。《文选。沈约。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诗》:「廉公失权势,门馆有虚盈。」唐。杜荀鹤 下第投所知诗:「拟离门馆东归去,又恐重来事转疏。」
2.家塾。元。乔吉《金钱记》第二折:「小生自离了此间,又早二年,如今在一个大财主家做门馆。」
3.嫔妃的居处或内寝。《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边让传》:「旦垂精于万机兮,夕回辇于门馆。」
《漢語大詞典》:儒馆(儒館)
泛指古代的学术、文化机构。如太学、昭文馆、集贤院之类。后汉书·章帝纪赞:“儒馆献歌,戎亭虚候。” 宋 秦观 《辞史官表》:“况儒馆之中资任高於臣者不少。” 宋 陆游 《除宝谟阁待制谢表》:“岂期垂尽之时,更被非常之遇,置之儒馆,命以信书。”
《漢語大詞典》:真馆(真館)
指宫观,神祠。 宋 陆游 《贺台州曾直阁启》:“比由真馆之宴閒,起奉外臺之委寄。” 宋 陆游 《贺谢提举启》:“自去清班,久安真馆。”
分類:宫观神祠
《國語辭典》:公馆(公館)  拼音:gōng guǎn
1.古代公家所造的馆舍。《儒林外史》第五一回:「祁太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将犯人寄监,亲自坐轿上公馆辕门面禀了抚军。」
2.仕宦的寓所。《文明小史》第四九回:「先打听洋务局总办的公馆,打听著了,暂时在城里大街上一家客店住下。」
3.敬称他人的住所。《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一行人找到了华甫母舅的公馆里来,暂时住下不题。」
4.旅舍。《醒世恒言。卷五。大树坡义处送亲》:「我家不是公馆,柴火不便,别处去利市。」
《國語辭典》:候馆(候館)  拼音:hòu guǎn
1.供瞭望的小楼。《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2.供旅客临时居留、等候消息的馆舍。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词:「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漢語大詞典》:六馆(六館)
(1).国子监之别称。 唐 制,国子监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统称六馆。 宋 元 以后,渐加合并,以至仅存国子一学,但后世仍以六馆指国子监。 唐 韩愈 《太学生何蕃传》:“於是太学六馆之士百餘人,又以 蕃 之义行,言於司业 阳先生 城 ,请諭留 蕃 。” 明 宋濂 《送国子正苏君还金华山中序》:“ 平仲 将行,率六馆之士祖饯於 龙江 之上。” 清 冯桂芬 《改建正谊书院记》:“书院始於 唐明皇 建丽正书院。盖六馆之属,与今书院异。”
(2).谓 清 之实录馆、文颖馆、国史馆、四库全书馆、四库会要馆、内廷方略馆。 清 梅曾亮 《光禄大夫经筵讲官礼部尚书李公墓碑》:“輶车风驰,入我包匭,成均大师,六馆咏歌。”
《漢語大詞典》:虚馆(虚館,虚舘)
亦作“虚馆”。
(1).寂静的馆舍。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虚馆絶諍讼,空庭来鸟雀。” 南朝 梁 沈约 《直学省愁卧》诗:“虚馆清阴满,神宇曖微微。” 明 唐顺之 《天宁寺尘外楼》诗之三:“虚舘静听宵蚁战,远山时见夏云蒸。”
(2).空着馆舍等待。谓礼贤。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天下大乱,闻 公孙度 令行於海外,遂与 原 及 平原 王烈 等至于 辽东 。 度 虚馆以候之。”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四郊失壁垒,虚舘开逢迎。”
《國語辭典》:馆伴(館伴)  拼音:guǎn bàn
1.接待外宾的官员。宋。赵升《朝野类要。卷一。故事。馆伴》:「蕃使入国门,则差馆伴使、副同在驿、趋朝、见辞、游宴。」
2.在使馆接待外宾。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高丽自太宗后,久不入贡。至元丰初,始遣使来朝,神宗以张诚一馆伴。」
《漢語大詞典》:江馆(江館)
江边客舍。 唐 王昌龄 《送谭八之桂林》诗:“客心仍在 楚 ,江馆復临 湘 。”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韦宥:“ 宥 奇骇,因寘于怀。行次江馆,其家室皆已维舟入亭矣。” 清 黄景仁 《题马氏斋头〈秋鹰图〉》诗:“秋高江馆寒生稜,眼芒忽触瑶光星。”
分類:江边客舍
《國語辭典》:学馆(學館)  拼音:xué guǎn
学校、私塾。《北史。卷一七。魏景穆十二王列传上。阳平王新成》:「置学馆于私第,集群从子弟,昼夜讲读。」
《國語辭典》:学堂(學堂)  拼音:xué táng
1.古代学生受教育的场所,相当于现今的学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罗家把女儿寄在学堂中读书。」《儒林外史》第一回:「他母亲做些针指,供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
2.术数用语。命相家用来指面部近耳门的地方。《新唐书。卷二○四。方技传。袁天纲传》:「学堂莹夷,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