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首相  拼音:shǒu xiàng
内阁制度国家的行政首长。也称为「内阁总理」。
《国语辞典》:白首相知  拼音:bái shǒu xiāng zhī
年老的知已。明。孙仁孺《东郭记》第二四出:「君家朋友何须道,翻腾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首相知,按剑同袍。」
分类:年老二四
《分类字锦》:白首相对(白首相对)
齐书高逸传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家甚贫寠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
分类:老寿
《漢語大詞典》:白首相庄(白首相莊)
谓夫妇到老犹相敬爱。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勋戚·惧内:“近年 吴中 申 王 二相公,亦与夫人白首相庄,不敢有二色。”
《漢語大詞典》:首揆
首相。揆,宰相的职位。明史·宰辅年表一:“诸辅之中,尤以首揆为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时 倭文端公 方以首揆掌院,偶有违言,遂疑 倭公 迂阔沮大计。”
《國語辭典》:内阁(內閣)  拼音:nèi gé
1.古代中央官署,大学士治事之处,下设学士、中书等职。宋。苏轼 赐新除宝文阁直学士李之纯辞恩命不允诏:「故内阁之命,非独以宠卿,抑将使蜀人知朕用卿,盖以德选也。」
2.明清两代的政务机关。乃设置多位大学士共同行使宰相权,为按照皇帝的意旨,批办各项事件。《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过了三日,待侍郎将内阁抄出圣旨送来。」
3.由内阁总理及内阁阁员组成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国家政策的拟订及推展。参见「内阁制」条。
4.妇女的居室。《北史。卷四三。邢峦传》:「与妇甚疏,未尝内宿。自云:『尝昼入内阁,为狗所吠。』」唐。刘长卿〈观李凑画美人〉诗:「华唐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
《漢語大詞典》:首台(首臺)
亦作“ 首台 ”。 指首相。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休 曰:此乃首台谬选,非 休 力也。” 周勋初 校证:“新唐书本传作‘ 令狐 丞相’,指 令狐綯 。” 宋 洪迈 容斋五笔·祖宗命相:“ 崇寧 以后, 蔡京 凡四入,輒为首臺。”
见“ 首臺 ”。
《漢語大詞典》:首乡(首鄉)
以首相向。犹归向。荀子·王霸:“主之所极然帅羣臣而首乡之者,则举义志也。” 杨倞 注:“志,意也。主所极信率羣臣归向之者,则皆义之志。谓不怀不义之意也。”
《國語辭典》:组阁(組閣)  拼音:zǔ gé
1.国家领袖或行政首长甄选人才担任中央政府的部会首长。如:「义大利总统选举后,新闻焦点马上转移到新总统组阁了。」
2.大陆地区泛指组织各种班子。如:「这厂的重要干部由厂长自行组阁。」
《國語辭典》:阁揆(閣揆)  拼音:gé kuí
实行内阁制度国家的行政首长。也称为「内阁总理」。
《漢語大詞典》:伊藤氏
伊藤博文。曾任日本首相,执政期间曾发动侵华战争。戊戌政变时正在华访问,以探明中国政局。例如: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梁启超《谭嗣同传》
《國語辭典》:伊藤博文  拼音:yī téng bó wén
人名。(西元1841~1900)日本政治家。明治维新时,任第一次内阁总理,手定日本宪法,三次组阁,先后与我国缔结天津条约、马关条约。后任朝鲜总监,赴哈尔滨,被韩人安重根刺杀而死。
《国语辞典》:卡港会议(卡港会议)  拼音:kǎ gǎng huì yì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邱吉尔于西元一九四三年一月在北非的港市卡萨布兰加举行会议,议定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
《国语辞典》:铁血主义(铁血主义)  拼音:tiě xuè zhǔ yì
俾斯麦担任普鲁士首相时,向反对增加军费开支的议会疾呼:「决定普鲁士在德意志地位的,不是自由主义而是实力。……当前重大问题不能通过演讲与多数决来改变,唯有铁与血。」意谓非武力手段不可,世称「铁血主义」。
《国语辞典》:俾斯麦(俾斯麦)  拼音:bì sī mài
Karl Otto E. L. Von Bismarck
人名。(西元1815~1898)德国政治家,西元一八七一年任首相,后召集柏林会议,自任议长。曾破法帝拿破崙第三之军,统一日耳曼诸邦,建德意志帝国。厉行军国主义,手腕强硬,有铁血宰相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