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政权(政權)  拼音:zhèng quán
人民管理政府的权力,相对于治权而言。「政」为众人之事,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称为「政权」。
《國語辭典》:内阁(內閣)  拼音:nèi gé
1.古代中央官署,大学士治事之处,下设学士、中书等职。宋。苏轼 赐新除宝文阁直学士李之纯辞恩命不允诏:「故内阁之命,非独以宠卿,抑将使蜀人知朕用卿,盖以德选也。」
2.明清两代的政务机关。乃设置多位大学士共同行使宰相权,为按照皇帝的意旨,批办各项事件。《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过了三日,待侍郎将内阁抄出圣旨送来。」
3.由内阁总理及内阁阁员组成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国家政策的拟订及推展。参见「内阁制」条。
4.妇女的居室。《北史。卷四三。邢峦传》:「与妇甚疏,未尝内宿。自云:『尝昼入内阁,为狗所吠。』」唐。刘长卿〈观李凑画美人〉诗:「华唐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
《國語辭典》:枢衡(樞衡)  拼音:shū héng
主要的行政机关。《北史。卷一○○。序传》:「仆射执我枢衡,总釐朝务,使我无后顾之忧。」唐。张九龄〈酬宋使君见赠之作〉诗:「时来不自意,宿昔谬枢衡。」
《國語辭典》:行省  拼音:xíng shěng
中国古代的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可简称为「省」。
《國語辭典》:行台(行臺)  拼音:xíng tái
1.大吏出巡时所驻的地方。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只因省亲心急,不得到行台亲谢。」《官场现形记》第一八回:「其时城内早经预备,把个总督行台,做了钦差行辕。」也作「行辕」。
2.临时搭建的戏台。《红楼梦》第八五回:「就在贾母正厅前,搭起行台。」
3.职官名。指置于外州的尚书省。本专主军事,后始兼理民事,唐废。元有行御史台,监临诸省。也称为「行治」。
《國語辭典》:省垣  拼音:shěng yuán
省政府所在地。也称为「省会」、「省城」。
《國語辭典》:省城  拼音:shěng chéng
省政府所在地。《儒林外史》第二回:「我如今同了几个大本钱的人到省城去买货,差一个记帐的人。」《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区奉仁是久在外任,省城里这些同寅,素来隔膜。」也称为「省会」、「省垣」。
《國語辭典》:省会(省會)  拼音:xǐng huì
1.知道、明白。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敢把你拖到官司便下牢,我先教你,省会了你和那打家贼并排压定脚。」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刷卷才回,从头省会,来家内。」
2.吩咐、通知。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奉相公省会,教老身直到那书房内在左右看详细。」也作「省谕」。
3.会晤、相见。元。汤式〈望远行。雪花风飘飘冷透屏帏〉曲:「那一场省会。玉纤手忙将这俏冤家耳腮上锤。」
《国语辞典》:县府(县府)  拼音:xiàn fǔ
一县的最高行政机关。如:「县府将于近日内拨款救助此次受灾的县民。」也称为「县政府」。
《國語辭典》:省治  拼音:shěng zhì
1.省政府的所在地。
2.处理公务。《新唐书。卷一二八。李杰传》:「虽行来食饮,省治不少废,繇是府无淹事,人吏爱之。」
《漢語大詞典》:县亭(縣亭)
泛称一般地方行政机关。亭为 秦 汉 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潍水:“ 潍水 东北逕 逢萌 墓。 萌 ,县人也。少有大节,耻给事县亭,遂浮海至 辽东 。”按, 逢萌 曾为亭长。
分類:行政机关
《国语辞典》:特考  拼音:tè kǎo
行政机关因用人需求,透过行政院向考选部建议后所举办的特种考试。参见「特种考试」条。
《國語辭典》:组阁(組閣)  拼音:zǔ gé
1.国家领袖或行政首长甄选人才担任中央政府的部会首长。如:「义大利总统选举后,新闻焦点马上转移到新总统组阁了。」
2.大陆地区泛指组织各种班子。如:「这厂的重要干部由厂长自行组阁。」
《國語辭典》:驻地(駐地)  拼音:zhù dì
部队驻扎或外交官员留住外地办公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政务院(政務院)
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在1954年9月以前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用此名称,后改称国务院。
《國語辭典》:行政处分(行政處分)  拼音:xíng zhèng chǔ fèn
中央或地方行政机关基于职权,就特定的具体事件所作单方面的意思表示,而产生具有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