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和合二仙  拼音:hé hé èr xiān
唐代的高僧寒山与拾得二人。见《通俗编。神鬼》。也称为「和合二圣」。
分类:高僧拾得
《国语辞典》:济公活佛(济公活佛)  拼音:jì gōng huó fó
宋代高僧济颠的别称。参见「济颠」条。
分类:高僧
《国语辞典》: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拼音:shēng gōng shuō fǎ,wán shí diǎn tóu
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相传曾在苏州虎丘山聚石为徒,解说佛法,石皆点头。见《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后以比喻言辞精妙,感人至深。如:「他的著作虽不见华丽辞藻,但行文却似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一般,深深感动了许多读者。」
《国语辞典》:西天取经(西天取经)  拼音:xī tiān qǔ jīng
中国高僧到印度求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和尚今往何处,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经否?」
《国语辞典》:印光大师(印光大师)  拼音:yìn guāng dà shī
人名。(西元1861~1940)近代佛教高僧,陕西合阳人,俗姓赵,二十一岁出家。历任终南、红螺、普陀诸山,嗣在苏州创建灵岩净宗道场。教人以伦常为基础,念佛生西为归宿,崇仰而皈依者,数十万人。后人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
《国语辞典》:智旭  拼音:zhì xù
明朝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钟,字澫益,自号八不道人。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早年反佛老,后读莲池书改信佛教。二十四岁剃度出家,学唯识、禅、律、华严、天台各宗教义。尤重天台。主张佛、道、儒三教一致。与憨山德清、紫柏真可、云栖袾宏并称明末四大高僧。著有《阅藏知津》四十四卷、《灵峰宗论》十卷等。
《国语辞典》:义玄(义玄)  拼音:yì xuán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西元?~867)俗姓邢。曹州南华(今山东省东明县东南)人。出家受戒后,至江西参谒希运,后参大愚、灵祐禅师,并得到希运的印可。开悟后北归河北镇州,并在城东南的滹陀河畔建临济院弘扬禅法。遂成临济宗。著有《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一卷。得法弟子有存奖等二十二人。
《国语辞典》:八指头陀(八指头陀)  拼音:bā zhǐ tóu tuó
清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黄。湖南湘潭人,名读山。六岁出家,初名敬安,字寄禅。至明州阿玉王寺后,因燃左手二指供佛,遂自号「八指头陀」。在湖南六度出掌名寺,曾创中华佛教总会于上海。为佛教事至北京请愿,圆寂于北京法源寺。
《国语辞典》:精抄本  拼音:jīng chāo běn
抄写字体精致工整的典籍。如钱塘陈起编增广圣宋高僧诗选等。
《国语辞典》:金刚智(金刚智)  拼音:jīn gāng zhì
唐代高僧的法号。南印度人,十岁出家,精通显、密教典,专修密法,因应南天竺国王之请,到中国传法。是中国密宗的创始人之一,与善无畏、不空并称为「开元三大士」。译有《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等。
《国语辞典》:善无畏(善无畏)  拼音:shàn wú wèi
人名。(西元637~735)唐代高僧。中印度摩伽陀国人。甘露王的后裔,十三岁继承焉荼国王位,后出家,向达磨掬多学习密法。玄宗开元四年到长安。先住兴福寺,后住西明寺。为唐代密宗胎藏界的传入者,与金刚智、不空合称开元三大士。译有《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七卷、《苏悉地羯经》三卷等重要密续典籍。也称为「输波迦罗」。
《国语辞典》:摄摩腾(摄摩腾)  拼音:shè mó téng
人名。生卒年不详。中天竺高僧,汉明帝时迎入中国,翻译《四十二章经》,为佛教入中国之始。但其人其事俱不见早期的佛教文献,近世学者多持疑不予采信。
《漢語大詞典》:丰干饶舌(豐干饒舌)
唐 台州 牧 闾丘胤 受高僧 丰干 之嘱,抵任后,拜谒 寒山 、 拾得 二僧。二僧笑曰:“ 丰干 饶舌。”后指多嘴多舌。 宋 楼钥 《国清寺》诗:“ 丰干 饶舌留公案, 隋帝 遗书暗古煤。” 明 唐顺之 《与洪方洲郎中书》之二:“但使吾兄为人所目摄,此亦 丰干 饶舌之过也。” 清 阎尔梅 《游五台山》诗:“师利开山犹是色, 丰干 饶舌却成空。”参阅 唐 闾丘胤 《〈寒山子诗集〉序》
分類:高僧
《漢語大詞典》:过海和尚(過海和尚)
指 唐 高僧 鉴真 。因其东渡至 日本 传播佛教教义,故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天寳 末, 扬州 僧 鉴真 ,始往 倭国 ,大演释教,经 黑海 蛇山 ,其徒号 过海和尚 。” 唐 崔恭 《〈唐右补阙梁肃文集〉序》:“作 过海和尚 塔铭、 幽公 碑铭,释氏制作,无以抗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