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03
词典
2
分类词汇
200
其它
1
共200,分14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幽禽
鹤唳
燕语
莺语
寒声
雍雍
故故
呢喃
锵锵
鸣禽
哑哑
快活
啁啾
繁弦
蛩声
《漢語大詞典》:
幽禽
鸣声幽雅的禽鸟。 唐
贾岛
《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
诗:“极浦清相似,幽禽到不虚。” 宋
陆游
《西村》
诗:“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明
高启
《天平山》
诗:“高鶻有危栖,幽禽无俗哢。”
分類:
鸣声
幽雅
禽鸟
《國語辭典》:
鹤唳(鶴唳)
拼音:
hè lì
鹤鸣。形容惊恐不安的情况。《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闻风声鹤唳,皆谓晋师之至。」
分類:
鹤鸣
惊恐
疑虑
自相惊扰
鸣声
《國語辭典》:
鹤唳风声(鶴唳風聲)
拼音:
hè lì fēng shēng
形容极度的惊恐疑惧。参见「风声鹤唳」条。明。张景《飞丸记》第七出:「还是你鹤唳风声自惊慌。」
分類:
凄凉
景象
惊慌
疑惧
自相惊扰
《國語辭典》:
燕语(燕語)
拼音:
yàn yǔ
1.燕子的鸣叫声。唐。
姚合
〈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
〉诗:「树暗蝉吟咽,巢倾燕语愁。」宋。无名氏
西江月。梁上喃喃燕语
词:「梁上喃喃燕语,纸间戢戢蚕生。」
2.聊天、閒谈。《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汉书。卷八一。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
分類:
闲谈
宴饮
燕子
叙谈
鸣声
亲切
鸣叫
交谈
《漢語大詞典》:
莺语(鶯語)
(1).莺的啼鸣声。 晋
孙绰
《兰亭》
诗之二:“鶯语吟脩竹,游鳞戏澜涛。” 唐
白居易
《琵琶引》
:“间关鶯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
陈三立
《园夜听骤雨》
诗:“賸得放晴浇茗椀,隔枝鶯语可分明。”
(2).形容悦耳的语音或歌声。 宋
张先
《醉桃源》
词:“歌停鶯语舞停鸞, 高阳 人更闲。” 徐迟
《牡丹》
三:“她经常穿蜜黄色的袍子,著淡青色的坎肩……莺语沥沥,粉香四溢。”
分類:
啼鸣
悦耳
鸣声
语音
歌声
《漢語大詞典》:
寒声(寒聲)
(1).寒冬的声响,如风声、雨声、鸟鸣声等。 唐
朱邺
《扶桑赋》
:“巨影倒空而漠漠,寒声吹夜以颾颾。” 宋
杨万里
《霰》
诗:“寒声带雨山难白,冷气侵人火失红。” 清
袁枚
《赤壁》
诗:“我来不共吹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2).凄凉的声音。 唐
皎然
《陇头水》
诗之一:“ 陇头 水欲絶, 陇 水不堪闻。碎影摇枪垒,寒声咽幔军。” 唐
高适
《燕歌行》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分類:
凄凉
寒冬
声音
声响
风声
雨声
鸟鸣
鸣声
《國語辭典》:
雍雍
拼音:
yōng yōng
和谐的样子。《礼记。少仪》:「鸾和之美,肃肃雍雍。」唐。孔颖达。正义:「雍雍是和貌。」《文选。潘岳。笙赋》:「雍雍喈喈,若群雏之从母也。」也作「邕邕」、「雍雍」、「廱廱」。
分類:
声音
和洽
鸟和鸣声
音和
雍容
和鸣
鸣声
和谐
从容
和乐
和乐貌
大方
《國語辭典》:
故故
拼音:
gù gù
1.屡屡。唐。
杜甫
月
诗三首之三:「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2.蒙古贵族妇女特有的礼冠。以铁丝结成,约长三尺,头冠高耸,并饰以红青锦绣或珠玉,华丽繁复,能增添雍容华贵的气势。也作「罟罟」、「固姑」。
分類:
象声词
故意
屡屡
常常
特意
鸟鸣
鸣声
《漢語大詞典》:
故姑
蒙古 贵族妇女所戴冠名。 宋
彭大雅
《黑鞑事略》
:“其冠,被髮而椎髻,冬帽而夏笠,妇顶故姑。” 徐霆 疏证:“故姑之製,用画木为骨,包以红绢金帛。顶之上,用四五尺长柳枝,或银打成枝,包以青毡,其向上人,则用我朝翠花或五采帛饰之,令其飞动;以下人,则用野鸡毛。”参见“ 固姑 ”。
分類:
贵族
妇女
戴冠
疏证
《國語辭典》:
呢喃
拼音:
ní nán
1.小声多言。《玉篇。口部》:「呢,呢喃,小声多言也。」
2.燕子的叫声。清。
王国维
蝶恋花。窗外绿阴添几许
词:「坐看画梁双燕乳。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
3.比喻声音婉转柔美。如:「上海话听起来软语呢喃,十分悦耳。」
分類:
呢喃
鸣声
声音
絮语
低微
微难
《國語辭典》:
锵锵(鏘鏘)
拼音:
qiāng qiāng
1.拟声词:(1)形容玉石撞击声。《三国演义》第四四回:「衣冠济济,剑佩锵锵,分班侍立。」(2)形容铃声。《诗经。大雅。韩奕》:「百两彭彭,八鸾锵锵。」汉。
秦嘉
〈
赠妇诗
〉三首之三:「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3)形容凤凰和鸣声。《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2.高耸巍峨的样子。《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命琅掌策驷兮,踰高阁之锵锵。」
3.行走的样子。《文选。左思。吴都赋》:「出车槛槛,被练锵锵。」也作「蹡蹡」。
分類:
象声词
步伐
美好貌
盛多
高貌
盛多貌
美好
好貌
整齐
乐声
鸟虫
虫鸣
诗文
金石
鸣声
石撞
音节
撞击
击发
清越
发出
响亮
洪亮
声音
《國語辭典》:
鸣禽(鳴禽)
拼音:
míng qín
泛指善鸣的鸟类。多属雀形目,特徵为身小、嘴上全包以角质,发声优美,如燕、雀等。南朝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
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分類:
鸣禽
鸣声
悦耳
鸟类
《國語辭典》:
哑哑(啞啞)
拼音:
yā yā
拟声词:(1)形容小儿学语声。唐。
于鹄
古词
三首之二:「新长青丝发,哑哑言语黠。」《聊斋志异。卷二。口技》:「小儿哑哑,猫猫唔唔。」(2)形容鸟鸣声。《淮南子。原道》:「故夫乌之哑哑,鹊之唶唶,岂尝为寒暑燥湿,变其声哉。」唐。
白居易
〈
慈乌夜啼
〉诗:「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3)形容车声。宋。
陆游
〈
沧滩
〉诗:「呕呕哑哑车转急,舟人已在沙际立。」
分類:
象声词
器物
小儿
禽鸟
鸟鸣
儿语
鸣声
响声
语声
《國語辭典》:
快活
拼音:
kuài huo
畅快、欢乐。《北史。卷九二。恩倖传。和士开传》:「陛下宜及少壮,恣意作乐,从横行之,即是一日快活敌千年。」《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
分類:
快活
鸟鸣
高兴
鸟鸣声
鸣声
快乐
《國語辭典》:
啁啾
拼音:
zhōu jiū
拟声词:(1)形容鸟叫声。唐。
王维
〈
黄雀痴
〉诗:「到大啁啾解游飏,各自东西南北飞。」(2)形容乐器齐奏的声音。唐。
杜甫
〈
渼陂行
〉:「凫鹥散乱棹讴发,丝管啁啾空翠来。」(3)形容幼儿学话的声音。《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徐辄教以人言,渐能语,啁啾之中,有人气焉。」
分類:
鸟鸣
鸟鸣声
鸣声
小儿
乐器
儿语
语声
《漢語大詞典》:
繁弦(繁絃)
亦作“ 繁弦 ”。
(1).繁杂的弦乐声。 汉
蔡邕
《琴赋》
:“于是繁絃既挹,雅韵復扬。” 唐
王维
《鱼山神女祠歌·送神曲》
:“悲急管兮思繁弦,神之驾兮儼欲旋。”
(2).比喻虫鸣声。 茅盾
《三人行》
五:“现在是人声渐寂,草虫的繁弦从各处起来,回荡于清凉的夜气中间。”
分類:
繁杂
虫鸣
鸣声
弦乐
乐声
《漢語大詞典》:
蛩声(蛩聲)
蟋蟀的鸣声。 唐
白居易
《禁中闻蛩》
诗:“西窗独闇坐,满耳新蛩声。” 宋
王安石
《五更》
诗:“只听蛩声已无梦,五更桐叶强知秋。”
《
儿女英雄传
》
第四回:“那时正是将近仲秋天气,金风颯颯,玉露泠泠,一天晓月残星,满耳蛩声雁阵。”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蛞蛞》
:“以雕作葫芦,银镶牙嵌,贮而怀之,食以嫩黄豆芽,鲜红萝卜,偶於稠人广座之中,清韵自胸前突出,非同四壁蛩声助人嘆息,而悠然自得之甚。”
分類:
蟋蟀
鸣声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