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5,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鹿梦
鹿头
鹿野
麋鹿性
山鹿
失鹿
鹿场
覆鹿
鹿胎
鹿过
鹿眠
鹿台
鹿马
如鹿
骑白鹿
《漢語大詞典》:鹿梦(鹿夢)
列子·周穆王载, 春秋 时, 郑国 樵夫打死一只鹿,怕被别人看见,就把它藏在坑中,盖上蕉叶,后来他去取鹿时,忘了所藏的地方,于是就以为是一场梦。后以“鹿梦”比喻得失荣辱如梦幻。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下:“﹝ 李遇滨 ﹞北上考得教习,行将就选,一旦中寒卒死於道,向日夫荣妻贵之冀,竟同鹿梦。” 蔡寅 《瞻园次渐庵韵》:“一代园林归鹿梦,百年风月付鹃魂。”
《漢語大詞典》:鹿头(鹿頭)
(1).鹿的头。后汉书·董卓传“钟虡” 唐 李贤 注:“故 贾山 上书云‘悬石铸钟虡’。《前书音义》曰:‘虡,鹿头龙身,神兽也。’”
(2).山名。在 四川省 德阳市 。 唐 杜甫 《鹿头山》诗:“ 鹿头 何亭亭,是日慰飢渴。” 仇兆鳌 注引《全蜀总志》:“ 鹿头山 ,在 德阳县 治北三十餘里。” 宋 苏轼 《送贾讷倅眉》诗之一:“ 鹿头 北望应逢雁,人日东郊尚有梅。”
(3).见“ 鹿头关 ”。
(4).鲟鳇鱼的两颊之肉。 明 黄省曾 《养鱼经》:“江海之产,有鱘鰉之鱼,其长丈餘,鼻端有肉骨,四分身之一,两颊之肉,谓之鹿头。”
《漢語大詞典》:鹿头关(鹿頭關)
古关名。 唐 置,在 四川省 德阳市 鹿头山 上,为 西川 防守要地。旧唐书·宪宗纪上:“丁酉, 高崇文 破贼万人於 鹿头关 。” 宋 赵抃 《过左緜偶成》诗:“入覲已违龙尾道,出麾还过 鹿头关 。” 清 王士禛 《秦蜀驿程记》:“有碑题 汉 龙凤 二公祠,东 鹿头关 ,即 士元 墓。”亦省称“ 鹿头 ”。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 闢 党聚谋, 鹿头 是守。”
分類:四川
《漢語大詞典》:鹿野
(1).古种族名。吕氏春秋·恃君:“ 大解 、 陵鱼 、 其 、 鹿野 、 摇山 、 扬岛 、 大人 之居,多无君。” 陈奇猷 校释:“ 鹿野 ……当为种族名。”
(2).即 鹿野苑 。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钦 鹿野 之华苑,羡 灵鷲 之名山。”自注:“ 鹿苑 ,説《四真諦》处。” 北魏 高允 《鹿苑赋》:“追 鹿野 之在昔,兴三转之高义。” 五代 齐己 《谢高辇先辈寄新唱和集》诗:“敢谓神仙手,多怀老比丘。编联来 鹿野 ,酬唱在龙楼。”参见“ 鹿野苑 ”。
《漢語大詞典》:鹿野苑
佛教地名。在 中天竺 波罗奈国 。 释迦 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谛之法,度 憍陈如 等五比丘,故名 仙人论处 。杂阿含经卷二三:“此处仙人园 鹿野苑 ,如来於中为五比丘三转十二行法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上:“西方圣人以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自从 鹿野苑 中,直至於 跋提河 ,演説苦空无我无量妙义。”
《漢語大詞典》:麋鹿性
比喻草野优游之性。 宋 曾巩 《初发襄阳携家夜登岘山置酒》诗:“颇适麋鹿性,顿惊清兴长。”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我本麋鹿性,谅非伏辕姿。”
分類:草野优游
《骈字类编》:山鹿
明 张宪 寄天香师 海龙邀早饭,山鹿进秋花。
《國語辭典》:失鹿  拼音:shī lù
比喻天下无主。语本《汉书。卷四五。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國語辭典》:鹿场(鹿場)  拼音:lù chǎng
养殖鹿只的场所。如:「现代鹿场经营者必须更注重环境卫生与疾病防治。」
分類:休息场所
《漢語大詞典》:覆鹿
见“ 覆鹿寻蕉 ”。
《國語辭典》:覆鹿寻蕉(覆鹿尋蕉)  拼音:fù lù xún jiāo
郑国有樵夫打死一只野鹿,用蕉叶把它覆盖藏起来,后却忘记所藏地方,以为是一场梦。典出《列子。周穆王》。后比喻把真实的事情看作梦幻。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三一出:「鸊鹈寒莎鸡动,乌轮兔驾迅长空,覆鹿寻蕉恍梦中。」也作「覆鹿遗蕉」、「覆蕉寻鹿」。
《漢語大詞典》:鹿胎
(1).鹿的胎。 唐 皮日休 《送润卿博士还华阳》诗:“仙市鹿胎如锦嫩,阴宫燕肉似酥肥。”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鱼喜鹿胎香:“太守询之,曰:‘鱼喜鹿胎之香,适散悬者,乃此物也。’”
(2).指鹿胎弁。 唐 杨巨源 《见薛侍御戴不损裹帽子因赠》诗:“已见笼蝉翼,无因映鹿胎。”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次韵》:“高杉自欲生龙脑,小弁谁能寄鹿胎?”参阅旧唐书·舆服志
(3).葱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葱
《骈字类编》:鹿过(鹿过)
唐 钱起 山中酬杨补阙见过 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
元 郯韶 谷口 草惊知鹿过,潭响觉龙归。
《骈字类编》:鹿眠
明 朱元璋 钟山 其一 敲竹猿长啸,临崖视鹿眠。
《國語辭典》:鹿台(鹿臺)  拼音:lù tái
商纣储聚财宝的府库。在今河南省淇县。《书经。武成》:「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管子。版法解》:「决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
《漢語大詞典》:鹿马(鹿馬)
(1).鹿和马。 汉 王充 论衡·非韩:“论有益与无益也,比之於鹿马。马之似鹿者千金。天下有千金之马,无千金之鹿。鹿无益,马有用也。” 宋 刘筠 《大酺赋》:“且观夫鱼龙曼衍,鹿马腾驤。”
(2).“指鹿为马”的略语。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独任,则悟鹿马之作威, 恭 显 之恶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甚且一臂不袒,輒迕鹿马之奸;片语方干,远窜豺狼之地。”参见“ 指鹿为马 ”。
《國語辭典》:指鹿为马(指鹿為馬)  拼音:zhǐ lù wéi mǎ
本指赵高献给秦二世一只鹿,故意指称是马,并问臣子是鹿或马,而将答鹿者暗中杀害,使群臣畏惧自己,以谋篡位。典出《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后比喻颠倒是非。《周书。卷一。文帝纪上》:「欢威福自己,生是乱阶,缉构南箕,指鹿为马。」《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东床已招佳选,何知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也作「指鹿作马」。
《韵府拾遗 屋韵》:如鹿
白居易诗吏人生梗都如鹿
《漢語大詞典》:骑白鹿(騎白鹿)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常骑白鹿或乘白鹿所驾之车。见 晋 葛洪 《神仙传·卫叔卿》《鲁女生》。后因以“骑白鹿”指仙人行空之术。 唐 韦渠弁 《步虚词》之十八:“无烦骑白鹿,不用驾青牛。” 明 吴廷翰 《南山杂诗》之四:“谷口吹紫簫,仙人骑白鹿。”亦省作“ 骑鹿 ”。 明 何景明 《三清山人歌》:“骑鹿时见南斗君,闻笙夜候 緱山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