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鹿冠
见“ 鹿皮冠 ”。
《骈字类编》:鹿径(鹿径)
宋 陆游 夏日杂咏四首 其一 幽寻穷鹿径,静钓杂鸥群。
《骈字类编》:麛鹿
桯史:王义丰赋馆娃曰:悉陂池于台榭,倏一变而梵宇。入笙歌于海云,令声钟而转鼓。俨麛鹿之容与,瞰僧仪而观睹。
《骈字类编》:鹿心
北梦琐言:江陵松滋枝江村射鹿者。率以淘河鸟胫骨为管。以鹿心上脂膜作簧。吹作鹿声。有大号小号呦呦之异。或作麀鹿声。则麚鹿毕集。茥为牝声所诱。人得彀矢而注之。
《骈字类编》:鹿奔
诗:鹿斯之奔。维足伎伎。皇甫松大隐赋:山鹿奔而草低,野鹤飞而桂袅。
《漢語大詞典》:分鹿
(1).《列子·周穆王》谓: 郑 人有薪于野者,毙奔鹿而藏诸隍中,覆以蕉叶。俄而忘其藏处,遂以为梦。而沿途诵其事。傍人有闻者,因其言而取之。薪者是夜真梦藏鹿之处及得鹿之人。次日晨按所梦往索,及涉讼。士师遂中分其鹿予此二人。后因以“分鹿”喻将真作梦,将梦作真,错乱颠倒。 宋 黄庭坚 《和刘景文》诗:“分鹿谁觉梦,亡羊路南北。”
(2).犹逐鹿。谓国家政权瓦解之时,群雄乘机起而争夺天下。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题蒲涧寺》词:“歷歷 汉 初 秦 季事,山下瓜犹未熟。过眼见、羣雄分鹿。”参见“ 逐鹿 ”。
(2).犹逐鹿。谓国家政权瓦解之时,群雄乘机起而争夺天下。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题蒲涧寺》词:“歷歷 汉 初 秦 季事,山下瓜犹未熟。过眼见、羣雄分鹿。”参见“ 逐鹿 ”。
《漢語大詞典》:马鹿(馬鹿)
(1).马和鹿。 汉 陆贾 《新语·辨惑》:“夫马鹿之异形,众人所知也。” 唐 古之奇 《秦人谣》:“上下一相蒙,马鹿遂颠倒。”《新唐书·元稹传》:“彼 赵高 ,刑餘之人,傅之以残忍戕贼之术,日恣睢,天下之人未尽愚,而 亥 不能分马鹿矣。”
(2).鹿的一种。体长,肩高,耳大,有如小马,故称马鹿。雄的有角,最多生八叉。毛色夏季赤褐色,冬季灰褐色,臀部灰白色。我国多产于 东北 、 内蒙 、 西藏 等地。毛皮可做褥垫或制革,肉供食用,鹿茸入葯。 沈凯 《古玛河春晓》第五章:“离他不到二十步远的水边,站着一头肥壮的马鹿,摇晃着一对美的盘杈大角。”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鹿》。
(3).梵语Mahallaka的日语译音。无知,愚蠢。日语亦用以骂人,谓笨蛋;混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教者马鹿,学者亦马鹿。” 瞿秋白 《乱弹·小白龙》:“如此之爱国主义,如此之国家主义,如此之马鹿。”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九:“‘马鹿!’留一撮撮小胡子的 森田 ,也踱出来,站在一边,瞪着眼睛,帮着 韩老六 斥骂 郭全海 。”
(2).鹿的一种。体长,肩高,耳大,有如小马,故称马鹿。雄的有角,最多生八叉。毛色夏季赤褐色,冬季灰褐色,臀部灰白色。我国多产于 东北 、 内蒙 、 西藏 等地。毛皮可做褥垫或制革,肉供食用,鹿茸入葯。 沈凯 《古玛河春晓》第五章:“离他不到二十步远的水边,站着一头肥壮的马鹿,摇晃着一对美的盘杈大角。”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鹿》。
(3).梵语Mahallaka的日语译音。无知,愚蠢。日语亦用以骂人,谓笨蛋;混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教者马鹿,学者亦马鹿。” 瞿秋白 《乱弹·小白龙》:“如此之爱国主义,如此之国家主义,如此之马鹿。”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九:“‘马鹿!’留一撮撮小胡子的 森田 ,也踱出来,站在一边,瞪着眼睛,帮着 韩老六 斥骂 郭全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