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36,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齿落
壮齿
齿德
德齿
挂齿
儿齿
折齿
齿长
金齿
叩齿
冰齿
序齿
嚼齿
无齿
齿录
《分类字锦》:齿落(齿落)
杜甫 齿落未是无心人,舌存听作穷途哭。
分类:齿落齿
《國語辭典》:壮齿(壯齒)  拼音:zhuàng chǐ
年龄在三十至四十岁之间,身体正强壮的时候。《文选。左思。杂诗》:「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隋书。卷五六。令狐熙传》:「昔在壮齿,犹不如人,况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
分類:壮年年齿
《漢語大詞典》:齿德(齒德)
(1).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后用“齿德”指年龄与德行。 宋 魏了翁 古今考:“满千钱者升之堂上,不则退之堂下,惟商财贿,毋问齿德。” 明许自昌《水浒记·投胶》:“一方保正,喜今日共推,齿德皆尊。”
(2).年高德劭。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锺馗图:“予视先生犹大父行,而先生不以齿德自居。” 清 方苞 《万季野墓表》:“惟余不与,而 季野 独降齿德而与余交。”
(3).指年高德劭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桓 命於邻党中,招二三齿德来。”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里门风俗尚敦庞,年少争为齿德降。”
《漢語大詞典》:德齿(德齒)
指贤德而年高的人。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宋 王巩 闻见近录:“前人每子弟及冠,必置盛饌,会乡党之德齿,使将冠者行酒。”
《國語辭典》:挂齿(挂齒)  拼音:guà chǐ
谈论、提及。引申为放在心上。宋。陆游〈送子龙赴吉州掾〉诗:「汝但问起居,馀事勿挂齿。」《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区区微劳,何足挂齿。」也作「挂口」、「挂齿」。
《國語辭典》:挂齿(掛齒)  拼音:guà chǐ
谈论、提及。引申为放在心上。《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朋友原有通财之义,何足挂齿?」也作「挂口」、「挂齿」。
分類:提及
《國語辭典》:儿齿(兒齒)  拼音:ér chǐ
1.幼年。明。杨慎〈亡妻王安人墓志铭〉:「安人许聘予,实在儿齿。未几何,丧其父,……时五岁也。」
2.老人牙齿落后再生的新齿。《诗经。鲁颂。閟宫》:「黄发儿齿。」清。赵翼〈邵松阿落一齿已而落处更生所谓儿齿也走笔奉贺〉诗:「古称儿齿信有之,新发于硎倍刚烈。」
《漢語大詞典》:折齿(折齒)
(1).折断牙齿。左传·哀公六年:“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 杜预 注:“孺子, 荼 。 景公 尝衔绳为牛,使 荼 牵之, 荼 顿地,故折其齿。”后用为为人民操劳的典实。 赵朴初 《感遇--为周总理而作》诗:“回首丘山,折齿孺子。”
(2).指备受挫辱。 汉 邹阳 《狱中上书》:“ 范雎 摺脇折齿於 魏 ,卒为 应侯 。”参见“ 折胁 ”。
(3).晋书·谢鲲传:“邻家 高氏 女有美色, 鯤 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时人为之语曰:‘任达不已, 幼舆 折齿。’”后用为调戏妇女被拒而受惩的典故。 唐 韩偓 《〈香奁集〉序》:“麄得捧心之态,幸无折齿之慙。”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琴瑟琵琶》:“踰墙已成,折齿唯命。”
《漢語大詞典》:折胁(折脅)
战国 时, 魏 范雎 随 须贾 使 齐 ,因 齐王 喜 雎 有辩才,致以金、牛、酒。 雎 虽未受,但 须贾 疑其以 魏国 阴事告 齐 。 魏 相知之,大怒,使人笞击 雎 ,折胁折齿几死。后奔 秦 ,得重用。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后因以“折胁”为受诬遭辱的典实。韩非子·难言:“ 宰予 不免於 田常 , 范雎 折胁於 魏 。”陈书·蔡景历传:“昔折胁游 秦 ,忽逢盼採;檐簦入 赵 ,便致留连。” 唐 柳宗元 《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谢抚问启》:“俾折胁臏脚之伦,得自拂饰,以期效命於鞭策之下。”
分類:范雎
《漢語大詞典》:齿长(齒長)
(1).年纪大。左传·昭公二十年:“子之齿长矣,不能事人。”国语·周语中:“ 郑伯 捷 之齿长矣,王而弱之,是不长老也。”
(2).以年龄长幼所定的人伦之礼。管子·八观:“禁罚不严,则齿长辑睦,毋自生矣。” 尹知章 注:“乡里长弟当以齿也。”
《漢語大詞典》:金齿(金齒)
(1).齿之坚者。 汉 焦赣 《易林·大壮之乾》:“金齿铁牙,寿考宜家。”
(2).古族名。新唐书·南蛮传下·两爨蛮:“羣蛮种类,有 黑齿 、 金齿 、 银齿 三种,见人以漆及鏤金银饰齿,寝食则去之。”元史·地理志四:“ 中统 初 金齿 、 白夷 诸酋各遣子弟朝贡。”
(3).地名。约指今 云南 澜沧江 到 保山 腾冲 一带。元史·世祖纪三:“﹝ 至元 四年九月﹞庚戌,遣 云南王 忽哥赤 镇 大理 …… 金齿 等处。”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宝:“凡寳石皆出井中,西番诸域最盛。中国惟出 云南 金齿卫 与 丽江 两处。” 锺广言 注:“ 金齿卫 ,指 云南 澜沧江 到 保山 、 腾衝 一带地区。” 清 赵翼 《易罗池》诗:“万里吟鞭到 金齿 ,谁知山名适相似。”
《漢語大詞典》:叩齿(叩齒)
(1).牙齿上下相碰击。古代的一种养生之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吾尝患齿,摇动欲落,饮食热冷皆苦疼痛。见抱朴子有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行之数日,即便平愈。” 唐 白居易 《晚起闲行》诗:“皤然一老子,拥裘仍隐几。坐稳夜忘眠,卧安朝不起。起来无可作,闭目时叩齿。”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胎息》:“每日以子时后,披衣坐,面东或南,盘足坐,叩齿三十六通。” 清 曹寅 《惠山纳凉歌》:“临风叩齿漱寒泉,今夜移舟 太湖 尾。”
(2).道家所行的祝告仪式之一。叩左齿为鸣天鼓,叩右齿为击天磬,驱祟降妖用之。当门上下八齿相叩,为鸣法鼓,通真、朝奏用之。 宋 无名氏 《灯下闲谈·坠井得道》:“道士乃临楹秉简,叩齿焚香。”《水浒传》第七回:“众人有叩齿的,齐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韩夫人 叩齿礼拜。”
《漢語大詞典》:冰齿(冰齒)
犹皓齿。 宋 张先 《庆春泽·与善歌者》词:“银塘玉宇空旷。冰齿映轻脣,蕊红新放。”
《國語辭典》:序齿(序齒)  拼音:xù chǐ
依年龄的长幼排定先后次序。《宋史。卷三一三。文彦博传》:「用白居易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序齿不序官。」《水浒传》第二回:「叫庄客请这当村里三四百史家庄户,都到家中草堂上,序齿坐下,教庄客一面把盏劝酒。」
《國語辭典》:嚼齿(嚼齒)  拼音:jiáo chǐ
咬牙切齿。形容非常痛恨、愤慨的样子。《金史。卷一一○。雷渊传》:「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宋。苏轼〈京师哭任遵圣〉诗:「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奸将。」
分類:咬牙愤慨
《韵府拾遗 纸韵》:无齿(无齿)
白帖成帝杜皇后少有殊色长犹无齿有求婚者辄中止及帝纳采一夜齿尽生
分类:无齿
《國語辭典》:齿录(齒錄)  拼音:chǐ lù
1.列入、收录。《北史。卷六。齐世宗文襄帝本纪》:「请旧勋灼然未蒙齿录者,悉求旌赏。」
2.科举时代将同登一榜者的姓名、年龄、籍贯、三代汇刻成书,称为「齿录」。也称为「同年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