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沨沨
形容乐声宛转悠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魏》,曰:‘渢渢乎,大而婉,险而易行。’” 杜预 注:“渢渢,中庸之声。婉,约也;险当为俭字之误也。”汉书·地理志下:“ 吴札 闻《魏》之歌,曰:‘美哉渢渢乎!’” 清 沈钧德 《〈元诗百一钞〉序》:“读《百一钞》,渢渢乎,洋洋乎,气格声调,进乎古矣。”《文明小史》第五三回:“那两个歌妓唱将起来, 饶鸿生 听了听,虽不懂他们唱的是什么,倒也渢渢移人。” 冰心 《寄小读者》二十:“沿岸两三里的游艺场,乐声沨沨,人声嘈杂。”
《國語辭典》:音调(音調)  拼音:yīn diào
在物理学上指声音的频率。音调高者表示声音高亢;音调低者表示声音低沉。
《漢語大詞典》:哀弹(哀彈)
犹哀弦。指悲凄的弦乐声。 晋 潘岳 《笙赋》:“輟 张女 之哀弹,流 广陵 之名散。” 唐 韩愈 《龊龊》诗:“妖姬坐左右,柔指发哀弹。” 宋 秦观 《黄楼赋》:“发哀弹与豪吹兮,飞鸟起而参差。”
《漢語大詞典》:淫声(淫聲)
淫邪的乐声。古代以雅乐为正声,以俗乐为淫声。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 郑玄 注:“淫声,若 郑 卫 也。”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夫正乐者,所以屏淫声也,故乐废则淫声作。”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死忠》:“镇日价淫声美色伴红裙,酒盃儿送入迷魂阵。”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殷王 纣 ﹞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悦妇人。”
《漢語大詞典》:笛韵(笛韻)
(1).谓笛发出乐声。 北周 庾信 《对酒歌》:“筝鸣 金谷园 ,笛韵 平阳 坞。”
(2).笛发出的乐声。红楼梦第七六回:“正説间,只听笛韵悠扬起来。”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 秦淮 水了。”
分類:发出乐声
《國語辭典》:四会(四會)  拼音:sì huì
1.四方会集。唐。张九龄〈荔枝赋〉:「华轩洞开,嘉宾四会。」《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六祖隐于四会猎人中,常吃肉边菜,请问肉锅里煮的菜算荤算素?」
2.大陆地区指学习外语的会读、会写、会听、会说。
《國語辭典》:鲸音(鯨音)  拼音:jīng yīn
古代以鲸形的杵撞钟,故称钟声为「鲸音」。元。宋褧 鄱阳萧性渊能鼓琴琴号霜钟是其曾大父宋南渡时所畜者其家上世善琴云诗:「不似琵琶不似筝,鲸音历历似秋清。」明。张经烟寺晚钟诗:「鲸音送残照,敲落楚天霜。」
《國語辭典》:手语(手語)  拼音:shǒu yǔ
1.以手势示意。唐。裴铏《昆崙奴》:「知郎君颖悟,必能默识,所以手语耳。」《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徐再与手语,夜叉似微解。」
2.以手的姿势或动作示意的语言。用来教诲聋哑儿童,为聋哑与聋哑、或聋哑与谙手语的常人间沟通思想的工具。
《漢語大詞典》:悲丝(悲絲)
(1).悲哀的弦乐声。 唐 杜甫 《促织》诗:“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唐 温庭筠 《蒋侯神歌》:“巫娥传意託悲丝,鐸语琅琅理双鬢。”
(2).见“ 悲染丝 ”。
《漢語大詞典》:悲染丝(悲染絲)
墨子·所染:“ 子墨子 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后以“悲染丝”为易受习俗影响以及由此而发感叹的典故。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亦作“ 悲素丝 ”、“ 悲丝染 ”。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九:“惻惻泣路岐,哀哀悲素丝。” 清 丘逢甲 《孟徵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次韵》之二:“百年人事悲丝染,四海风尘把剑看。”亦省作“ 悲丝 ”。 唐 罗隐 谗书·屏赋:“ 阮 何情而泣路, 墨 何事而悲丝。” 清 无名氏 《万金记·顽梗》:“天末徒号鴟,可怜泣路悲丝,忠肝义胆,至今寝食常思。”
《漢語大詞典》:空音
清越的乐声。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非丹山之赫曦,闻琴瑟之空音。”
分類:清越乐声
《漢語大詞典》:人均
人为的乐声。相对于“天籁”而言。 宋 苏轼 《崔文学申携文见过赋一篇示志举》诗:“蕢桴和苇籥,天节非人均。” 王十朋 注引 赵次公 曰:“天节,自然之乐也。人均,人为之乐也。”
按人平均。《人民日报》1983.11.17:“我国人均耕地量只有世界人均量的三分之一。”
《漢語大詞典》:响合(響合)
(1).乐声谐和。比喻相处和睦。 宋 梅尧臣 《答三韩见赠述诗》:“君家好兄弟,响合如笙丛。”
(2).响应聚合。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中原响合,殆将百万。”
《漢語大詞典》:依永
谓乐声之高低抑扬依随歌咏而变化。《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孔颖达 疏:“‘声依永’者,谓五声依附长言而为之。” 孔星衍 疏:“声者, 高诱 注《淮南子·时则训》云:‘丝竹金石之声也。’”《史记·五帝本纪》:“声依永。” 裴骃 集解引 郑玄 曰:“声之曲折又依长言。” 刘师培 文说:“故和声依永,八音于焉克谐;六律五声,五言于焉出纳。”
《漢語大詞典》:瑽琤
(1).象声词。玉石等碰撞声。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剑珮瑽琤,交暎左右。” 元 乔吉 《一枝花·合筝》套曲:“迸琼珠万颗瑽琤,间驪珠一串分明。”
(2).形容乐声、水声。 清 朱彝尊 《题汪检讨楫乘风破浪图》诗:“ 中山 君长搓手迎,道旁张乐声瑽琤。”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三:“瑽琤听奔溜,巷陌成深谿。”
《國語辭典》:淫靡  拼音:yín mǐ
奢靡浮华。如:「淫靡之风不可长。」《汉书。卷六四下。王褒传》:「上令褒与张子侨等并待诏,数从褒等放猎,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议者多以为淫靡不急。」南朝梁。简文帝〈六根忏文〉:「淫靡之声,欣之者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