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沿袭(沿襲)  拼音:yán xí
依循旧法。《陈书。卷三三。儒林传。沈文阿传》:「若此数事,未闻于古,后相沿袭,至梁行之。」唐。韩愈〈读仪礼〉:「沿袭不同,复之无由。」
《漢語大詞典》:随班(隨班)
谓依照官位等次入朝供奉。宋史·职官志二:“初除説书二人,皆以隐逸起, 蔡崈 、 吕瓘 ,仍遂其性,詔以士服随班朝謁入侍。”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朝朝宿卫,早早随班。”红楼梦第五八回:“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薨,凡誥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
《漢語大詞典》:从实(從實)
依照实际、真实情况。汉书·匡衡传:“恐郡不肯从实,可令家丞上书。”《水浒传》第二六回:“你把我的哥哥性命,怎地谋害了,从实招了,我便饶你。”红楼梦第九四回:“还是 李紈 探春 从实的告诉了 王夫人 一遍。” 许地山 《凶手》第二幕:“你与我从实招来,若有一句谎言,难免受刑。”
《國語辭典》:循例  拼音:xún lì
依照惯例。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一:「宋牧仲尝言,文康公抚遵化日,苦旱,有司循例请禁屠沽。」
分類:循例依照
《國語辭典》:参照(參照)  拼音:cān zhào
参考仿照。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祥符间禁沈义伦本,自后沈本难得,今亦时见之,可以参照。」
《漢語大詞典》:便文
完全依照法令条文而不加更动。汉书·赵充国传:“ 充国 曰:‘诸君但欲便文自营,非为公家忠计也。’” 宋 曾巩 《越州赵公救灾》:“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六年:“便文自营以为智,模棱不决以为能。”
《漢語大詞典》:如命
谓依照命令、指示行事。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僕有幼女,最所钟爱。勉受一小口为伴,餘则不敢如命。”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五幕:“ 王差官 如命用皮鞭抽打,但 顾咸正 若无其事,仍声声呼杀。”
《漢語大詞典》:依仿(依倣)
亦作“ 依放 ”。 仿效;依照。 汉 王充 论衡·奇怪:“此或时见三家之姓,曰 姒 氏、 子 氏、 姬 氏,则因依放,空生怪説。”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凡所撰今语,皆依倣旧辞。” 宋 苏轼 《上韩太尉书》:“皆依放儒术六经之言,而取其近似者以为口实。”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然而岂惟公爱依倣 孔子 ,僕亦未尝不愿依倣之也。” 清 戴名世 《宋嵩南制义序》:“乃独取先生之文,相与依倣而驰骋。” 章炳麟 《论式》:“然则依放典礼,辨其然非,非涉猎书记所能也。”
分類:仿效依照
《國語辭典》:准式  拼音:zhǔn shì
1.标准、法则。南朝梁。萧统 文选序:「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也作「准式」、「准则」。
2.依照标准法式。唐。孙逖 立忠王为皇太子制:「可立为皇太子,仍取来月内择日册命,所司准式,主者施行。」
《國語辭典》:准式(準式)  拼音:zhǔn shì
标准、法则。如:「这是生活的准式。」也作「准式」、「准则」。
《漢語大詞典》:从绳(從繩)
(1).依照绳墨取直。书·说命上:“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諫则圣。” 孔 传:“言木以绳直,君以諫明。”
(2).比喻匡正君失。 唐 朱湾 《咏柏板》:“赴节心长在,从绳道可观。”《旧唐书·李蔚传》:“臣过忝渥恩,言亏匡諫,但举从绳之义,少裨负扆之明。”
(3).指笔直之木。比喻有用之材。 明 李贽 《八物》:“譬之於鸟则宾鸿,於兽则猎犬,於草则国老,於木则从绳。同於鸟兽草木,而又不同於鸟兽草木,则以其为鸟兽草木本类之独著耳。”
《漢語大詞典》:修法
依照法令(行事)。《商君书·定分》:“遇民不修法,则问法官,法官即以法之罪告之。”
分類:依照法令
《國語辭典》:倚声(倚聲)  拼音:yǐ shēng
填词。因为词的格律多根据前人的词谱范律而来,所以填词也称为「倚声」。
《國語辭典》:免试(免試)  拼音:miǎn shì
不用经过考试。如:「免试入学」。《金史。卷五一。选举志一》:「凡试补学生,太学则礼部主之,州府则以提举学校学官主之,曾得府荐及终场举人,皆免试。」
《國語辭典》:和韵(和韻)  拼音:hé yùn
为文作诗,讲求句中音调或句末韵脚和谐,称为「和韵」。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声律》:「是以声画妍蚩,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气力穷于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漢語大詞典》:俗谛(俗諦)
(1).佛教语。佛教依照事物的现象而阐发的浅明而易为世人所理解的道理。又称“世谛”、“世俗谛”,与“真諦”相对。 唐 李邕 《海州大云寺禅院碑》:“曾近俗諦,或乘法流。” 明 宋濂 《重塐释迦文佛卧像碑铭》:“本则真諦,迹则俗諦。真俗混融,皆不思议之事,乌可以异观哉?”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所谓二谛,一是俗谛,二是真谛。”
(2).引申指浅陋的道理。 吴骞 辑《扶风传信录》附录引 清 王士禛 居易录:“闻座客方谈, 采苹 笑曰:‘诸君所説,皆俗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