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记籍(記籍)
(1).计籍;簿书。汉书·尹翁归传:“ 翁归 治 东海 明察,郡中吏民贤不肖,及姦邪罪名尽知之。县县各有记籍。”宋史·文苑传三·姚铉:“然狡胥之辈,非其所便,俟其罢官,悉藏记籍,害公蠹政,莫甚於此。”
(2).指记于簿籍。 清 陈仪 《题朱奕韩小照》:“予识 奕韩 於 图园先生 真州 署中,温温恂恂,随诸宾友后载笔记籍而已。”
(3).典籍。六度集经·戒度无极章:“怀俗记籍万亿之卷,身处天宫极天之寿,而闇於三尊,不闻佛经,吾不愿也。” 晋 慧远 《沙门袒服论》:“虽记籍未流兹土,其始似有闻焉。” 清 魏源 《家塾示儿耆》诗之三:“日月守记籍,朝朝司湢閽。”
(4).登记在册。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太祖 ﹞察内外官,有一材一行可取者,密为记籍之,每一官缺,则披籍选用焉。” 清 唐甄 潜书·恤孤:“ 苏州 有育婴之堂,以收弃子。凡穷民之不得有其子者,则送之堂中……月给乳妇之食三百钱,乳妇之记籍者三百餘人。”
《國語辭典》:释部(釋部)  拼音:shì bù
佛经。《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谈空空于释部,覈玄玄于道流。」
分類:佛教典籍
《漢語大詞典》:上典
(1).最隆重的典礼。 晋 陆机 《豪士赋》:“礼极上典,服尽暉崇。”
(2).指上世的典籍。《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幼希 颜子 曲肱之荣,游心上典,玩礼敦经。”
《漢語大詞典》:坟策(墳策)
指典籍。后汉书·儒林传序:“先是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藪。自是莫不抱负坟策,云会京师。”
分類:典籍
《漢語大詞典》:仙典
指道教尊奉的典籍。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序》:“惜 可覲 虽老诸生,通文义,未及援据史传……又不能博徵仙典,究论还丹度世之术。”
《漢語大詞典》:篇典
犹典籍。后汉书·胡广传:“ 广 復与 敞 虔 上书駮之,曰:‘……窃惟王命之重,载在篇典,当令县於日月,固於金石,遗则百王,施之万世。’”
分類:典籍
《漢語大詞典》:遗编断简(遺編斷簡)
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 宋 吕大临 《〈考古图〉后记》:“虽遗编断简,仅存二三,然世移俗革,人亡书残,不復想见先王之绪餘。”
《漢語大詞典》:断墨残楮(斷墨殘楮)
指残缺不全的典籍。楮,纸。 明 王世贞 《俞紫芝〈急就章〉》:“ 子中 独能寻考遗则於断墨残楮,遂与 仲温 并驱。”
《國語辭典》:牒籍  拼音:dié jí
典籍。汉。王充《论衡。自纪》:「是故罕发之迹,记于牒籍,希出之物,勒于鼎铭。」
分類:典籍
《國語辭典》:内外(內外)  拼音:nèi wài
1.内部和外部。《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2.修身和行事。《韩非子。解老》:「所谓方者,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
3.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或规矩。《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我做太太的人,只该坐在房里,替你装围碟、剥果子、当家料理;那有个坐在厅上的?惹得人说你家没内外。」
4.上下、左右,表示概数。《醒世恒言。卷三八。李道人独步云门》:「唯闻得五样香气,遍满青州,约莫三百里内外,无不触鼻。」
《漢語大詞典》:旧典(舊典)
(1).旧时的制度、法则。书·君牙:“ 君牙 ,乃惟由先正旧典时式。” 孔颖达 疏:“惟当奉用先世正官之法,诸臣所行故事旧典,於是法则之。”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值饉荒,诸郡飢馁,公开仓廪以贷,救其命。主者以旧典宜先请。”清史稿·后妃传序:“ 世祖 定鼎,循前代旧典。”
(2).古代的典籍。 汉 班固 《东都赋》:“唯子颇识旧典,又徒驰骋乎末流。”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 韩子 所见,盖 周 之旧典礼经也。”
(3).老典故。红楼梦第七六回:“ 黛玉 笑道:‘我説你不曾见过书呢,“吃饼”是旧典。唐书《唐志》,你看了来再説。’”
《國語辭典》:史官  拼音:shǐ guān
古时负责整理、记载史实的专职官吏。《汉书。卷三○。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宋。钱公辅《义田记》:「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
《國語辭典》:旧闻(舊聞)  拼音:jiù wén
1.旧有的典籍。《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后汉书。卷三六。陈元传》:「今论者沉溺所习,玩守旧闻,固执虚言传受之辞,以非亲见实事之道。」
2.过去社会上所发生的事情。如:「都已是几百年的旧闻了,你现在才知道,真是后知后觉。」
《國語辭典》:兰台(蘭臺)  拼音:lán tái
1.汉代宫中藏书的地方。西汉以御史中丞掌管,东汉置兰台令史,典校图籍,治理文书。唐代为秘书省的别称,掌图书秘籍。《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上》:「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唐。白居易 秘书省中忆旧山诗:「犹喜兰台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也称为「兰省」。
2.术数用语。相术家称人的鼻翼为「兰台」。
3.地名。位于湖北省钟祥县东。
《國語辭典》:古文  拼音:gǔ wén
1.上古的文字。《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
2.汉代经学的一派,以先秦古文所书。《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歆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
3.唐宋文坛上古文运动所主张的先秦两汉的文体。相对于骈文而言。清。方苞〈古文约选。序〉:「自魏、晋以后,藻绘之文兴,至唐韩氏起八代之衰,然后学者以先秦、盛汉辩理论事质而不芜者为古文。」参见「古文运动」条。
4.泛指文言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若有诗赋古文更好了,容日细细捧读。」
《漢語大詞典》:古文经学(古文經學)
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的一个流派。 西汉 朝廷重视今文经籍,设立学官传授,而在 孔 壁和民间发现的古文经籍长期仅由民间传授。 王莽 为改制需要,重视《周官》,才列入学官, 东汉 初又被取消。 章帝 时,治古文经的 贾逵 受重视,古文经籍也随之风行,古文经学地位始提高。其后 马融 、 服虔 、 郑玄 等在讲解经义、训诂文字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古文经学兴盛,成为 魏 、 晋 、六朝、 隋 、 唐 研究经学的主流。现存《十三经》多采用古文经学的说法。它的主要特点是按字义讲解经文,训诂简明,不凭空臆说,反对谶纬,迷信成分少。 清 代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条理发明,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很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