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危言危行  拼音:wéi yán wéi xìng
言行举止均正直不阿。《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当官不挠贵势,执平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國語辭典》:握炭流汤(握炭流湯)  拼音:wò tàn liú tāng
手握炭火,足探沸水。比喻极为勇敢强悍。《文选。陆倕。石阙铭》:「于是流汤之党,握炭之徒,守似藩离,战同枯朽」句下李善注引《六韬》:「纣之卒,握炭流汤者十八人。」
《國語辭典》:缩屋称贞(縮屋稱貞)  拼音:sù wū chēng zhēn
传说古代颜叔子于风雨之夕,接纳因房屋倒塌的邻家寡妇,使妇执烛,火尽,又折取屋木以燃烧,以示光明磊落。典出《诗经。小雅。巷伯》:「哆兮哆兮,成是南箕」句下汉。毛亨。传。后用以比喻在妇女危难时不加侵犯。《北齐书。卷五。废帝帝纪》:「颜子缩屋称贞,柳下妪而不乱,未若此翁白首不娶者也。」
《国语辞典》:临危自省(临危自省)  拼音:lín wéi zì xǐng
在危难时能反省觉悟。明。无名氏《云台门》第二折:「我与你指迷途,临危自省;我教你得平安,福禄加增。」
《国语辞典》:临危自悔(临危自悔)  拼音:lín wéi zì huǐ
遇到危难时,才懊悔自己所下的决定。比喻意志不坚定。元。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三折:「您今日遭陷擒缚,方才是临危自悔。」
《国语辞典》:临难无慑(临难无慑)  拼音:lín nàn wú zhé
临到危难,无所畏惧。唐。张说〈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临难无慑,在黜无愠,危不去主,仕不违亲。」也作「临难不惧」。
《国语辞典》:临危不乱(临危不乱)  拼音:lín wéi bù luàn
面临危难时,仍然能够冷静思考,沉著应对。如:「他为人沉稳,临危不乱,颇有大将之风。」
《国语辞典》:临危效命(临危效命)  拼音:lín wéi xiào mìng
面临危难时,能英勇无私,牺牲生命。宋。欧阳修〈谢复龙图阁直学士表〉:「徒因学古之勤,粗识事君之节,苟临危效命,尚当不顾以奋身,况为善无伤,何惮竭忠而报国。」也作「临危致命」。
《国语辞典》:涉艰履危(涉艰履危)  拼音:shè jiān lǚ wéi
经历各种危难和险阻。南朝齐。虞玩之〈上表告退〉:「经昏践乱,涉艰履危,仰圣德以求全,凭贤辅以申节。」也作「涉危履险」。
《国语辞典》:涉危履险(涉危履险)  拼音:shè wéi lǚ xiǎn
经历各种危难和险阻。《后汉书。卷三八。度尚传》:「磐身婴甲冑,涉危履险,讨击凶患,斩殄渠帅。」也作「涉艰履危」。
《国语辞典》:扶危拯溺  拼音:fú wéi zhěng nì
扶助危难,拯救溺者。比喻救助别人的急难。《北史。卷一二。隋本纪。恭帝》:「相国唐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自北徂南,东征西怨。总九合于一匡,决百胜于千里。」唐。崔祐甫〈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铭〉:「常州之义,笃于朋友,用之有恒,行之可久,扶危拯溺,尔身我手。」
《国语辞典》:捐躯济难(捐躯济难)  拼音:juān qū jì nàn
济,救助。捐躯济难指舍弃生命挽救国家危难。《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国语辞典》:居高思危  拼音:jū gāo sī wéi
处于高位时,应考虑到未来可能遭遇的危难。如:「人要居高思危,不要得意忘形。」
《国语辞典》:济弱扶危(济弱扶危)  拼音:jì ruò fú wéi
救济扶助弱小或遭到危难的人或国家。《隋唐演义》第四回:「更喜新娶妻张氏,奁中颇有积蓄,得以散财结交,济弱扶危。」也作「济弱扶倾」。
《国语辞典》:见危受命(见危受命)  拼音:jiàn wéi shòu mìng
面临危难时,毅然接受托付,勇于献身。如:「在国家危难时,他能见危受命,置个人死生于度外,实在令人敬佩。」《新唐书。卷二○一。文艺列传上。袁朗》:「谊曰:『夫门户者,历世名节为天下所高,老夫是也。山东人尚婚媾,求禄利耳,至见危受命,则无人焉,何足尚邪?』沛大惭。」唐。齐论〈赵州刺史何公德政碑〉:「见危受命全其节,临难抗志忘其身。」也作「见危致命」、「见危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