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都卢(都盧)
(1).古国名。在 南海 一带。国中之人善爬竿之技。文选·张衡〈西京赋〉:“非 都卢 之轻趫,孰能超而究升。” 李善 注:“汉书曰:自 合浦 南有 都卢国 。《太康地志》曰: 都卢国 ,其人善缘高。” 晋 傅玄 《正都赋》:“ 都卢 迅足,缘脩竿而上下。”
(2).借指 都卢国 人。 唐 元稹 《再酬复言》诗:“顾我小才同培塿,知君险鬭敌 都卢 。”
(3).古代杂技名。今之爬竿戏。汉书·西域传赞:“﹝ 武帝 ﹞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 都卢 ,国名也。’ 李奇 曰:‘ 都卢 ,体轻善缘者也。’” 清 陶炜 《课业馀谈·乐》:“都卢,缘高戏也。 都卢 ,国名,其人体轻而善缘也。” 清 丘逢甲 《书事迭前韵》之四:“都卢场闢万人观,民力东南近已殫。”
(4).微笑貌。 清 钱谦益 《宋玉叔〈安雅堂集〉序》:“羣儿论雹为珠,论珠为雹,喧呶聒耳,都卢一笑而已。” 清 钱谦益 《尹孔昭墓志铭》:“间有妨难,都卢一笑而已。”
(5).统统。 唐 张鷟 游仙窟:“五嫂曰:‘ 张郎 太贪生,一箭射两垜。’十娘则谓曰:‘遮三不得一,觅两都卢失。’” 唐 白居易 《赠邻里往还》诗:“骨肉都卢无十口,粮储依约有三年。” 宋 贺铸 《送周开祖出守鄱阳》:“ 鄱阳 不乏江山助,高兴都卢属 谢公 。”
《漢語大詞典》:有男
古国名。后用作姓氏。有,词头。史记·夏本纪论:“ 禹 为 姒 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 夏后氏 、 有扈氏 、 有男氏 。”
《漢語大詞典》:有攸
古国名。有,词头。《书·武臣》:“ 有攸 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孟子·滕文公下引此文, 杨伯峻 注曰:“根据甲文和晚 商 金文都有 攸国 之名。”
《漢語大詞典》:有莘
亦作“ 有侁 ”。
(1).古国名。有,词头。 姒 姓, 夏禹 之后。 周文王 妃 太姒 为 有莘 之女。故址在今 陕西省 合阳县 东南。史记·夏本纪“ 禹 之父曰 鮌 ” 司马贞 索隐引世本:“ 鯀 取 有莘氏 女,谓之 女志 ,是生 高密 。” 高密 , 禹 所封国。
(2). 商汤 娶 有莘氏 之女,即其国。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旧 陈留县 东。一说,在今 山东省 曹县 北。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登 有莘 之虚以观师。” 杨伯峻 注:“ 莘 ,旧国名……据《春秋舆图》, 有莘氏 之虚在今 山东省 曹县 西北。”吕氏春秋·本味:“ 有侁氏 女子採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 伊水 之上孕……故命之曰 伊尹 。” 高诱 注:“侁,读曰莘。”史记·殷本纪:“ 伊尹 名 阿衡 。 阿衡 欲奸 汤 而无由,乃为 有莘氏 媵臣。”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古 莘国 在 汴州 陈留县 东五里,故 莘城 是也。”
《國語辭典》:西王母  拼音:xī wáng mǔ
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传西王母住在昆崙山的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也称为「金母」、「瑶池金母」、「王母」、「王母娘娘」。
《國語辭典》:百济(百濟)  拼音:bǎi jì
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西南部。相传是东汉末年扶馀王尉仇台的后代,因以百家济海立国,故称为「百济」。晋时尽据马韩地,吞并诸国,屡与高丽、新罗作战。隋末唐初频频遣使来华。后因频侵新罗欲断其通华之路,而为唐高宗所灭。见《旧唐书。卷一九九。东夷传。百济传》。
《漢語大詞典》:有苏(有蘇)
古国名。故址在今 河北省 沙河县 西北。有,词头。国语·晋语一:“ 殷辛 伐 有苏 , 有苏氏 以 妲己 女焉。” 韦昭 注:“ 有苏 , 己 姓之国, 妲己 其女也。”
《漢語大詞典》:颛臾(顓臾)
古国名。故址在今 山东省 费县 西北。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任 、 宿 、 须句 、 顓臾 、 风 姓也,实司 大皥 与 有济 之祀,以服事诸夏。” 杜预 注:“ 顓臾 在 泰山 南 武阳县 东北。” 清 曹寅 《过沂水有怀芷园弟》诗:“寒事 顓臾 早,征軺 沂水 初。” 章炳麟 《封建考》:“ 於周 亦有 任 、 宿 、 须句 、 顓臾 ,实祀 有济 ,盖佌诸侯。”
《漢語大詞典》:黑齿(黑齒)
(1).古国名。古籍所说不一,已难确指。山海经·大荒东经:“有 黑齿 之国。” 郭璞 注:“黑齿,齿如漆也。”《淮南子·修务训》:“西教沃民,东至 黑齿 。”新唐书·南蛮传下:“羣蛮种类,多不可记,有 黑齿 、 金齿 、 银齿 三种。” 清 黄遵宪 《和锺西耘庶常德祥津门感怀诗》之六:“ 黑齿 雕题 徵鬼籙,赤文緑字詡天书。”
(2).染黑牙齿。古代妇女的一种妆饰。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八章:“女子既为男子私有之物,但供男子玩弄,故穿耳、裹足、细腰、黑齿、剃眉、敷黛、施脂、抹粉、诡髻、步摇,不惜损坏身体以供男子一日之娱。”
(3).复姓。 唐 有 黑齿常之 。
《漢語大詞典》:有果
古国名。有,词头。逸周书·史记:“昔 有果氏 好以新易故。故者,疾怨,新故不和。内争朋党,阴事外权, 有果氏 以亡。” 孔晁 注:“ 有果 ,亦国名也。”
《漢語大詞典》:有扈
古国名。 夏启 立, 有扈 不服,灭之,其子孙以国为姓。故址在今 陕西省 户县 北。有,词头。书·甘誓:“ 启 与 有扈 ,战于 甘 之野。” 孔 传:“ 有扈 与 夏 同姓,恃亲而不恭。”《淮南子·齐俗训》:“昔 有扈氏 为义而亡。” 高诱 注:“ 有扈 , 夏启 之庶兄也。以 尧 舜 举贤, 禹 独与子,故伐 启 。 启 亡之。”
《漢語大詞典》:巴子国(巴子國)
古国名。 清 陈维嵩 《潇湘逢故人慢》词:“ 女娥祠 , 巴子国 ,看歷歷晴川,萋萋芳树。”详“ 巴 ”。
《漢語大詞典》:离枝(離枝)
古国名。管子·轻重甲:“天下之国,莫强於 越 ,今寡人欲北举事 孤竹 、 离枝 ,恐 越 人之至,为此有道乎?” 何如璋 注:“ 离枝 ,即 令支 ,有 孤竹 城。”史记·齐太公世家:“北伐 山戎 、 离枝 、 孤竹 。” 司马贞 索隐:“ 离枝 、 孤竹 ,皆古国名。 秦 以 离枝 为县。”
见“ 离支 ”。
《漢語大詞典》:离支(離支)
亦作“ 离枝 ”。 即荔枝。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隐夫薁棣,答遝离支。” 李善 注引 晋灼 曰:“离支,大如鸡子,皮麄,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蟆即吐一物,举蟠承之,状如生离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荔枝﹝释名﹞:“离枝,丹荔…… 司马相如 《上林赋》作‘离支’。按 白居易 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 清 洪升 《长生殿·进果》:“一身万里跨征鞍,为进离支受艰难。” 徐朔方 校注:“离支,荔枝。”
分類:荔枝释名
《漢語大詞典》:车渠(車渠)
(1).车轮;车辙。尚书大传卷二:“﹝ 散宜生 ﹞之 江 淮 之浦,取大贝,如车渠。” 前蜀 贯休 《梦游仙诗》之三:“车渠地无尘,行至 瑶池 滨。”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车渠:“车者,车也;渠者,辙迹也。 孟子 谓城门之轨者是也。”
(2).一种海中生物。壳甚厚,略呈三角形,表面有渠垄如车轮之渠,故名。肉可食,壳可入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车渠:“车渠,大蛤也。大者长二三尺,阔尺许,厚二三寸。壳外沟垄如蚶壳而深大,皆纵文如瓦沟,无横文也。壳内白皙如玉。”
(3).玉石之类。 西域 七宝之一。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 仇兆鳌 注:“广雅:车渠,石之次玉。《广志》:车渠,出 大秦 及 西域 诸国。”
(4).酒杯名。 汉 王粲 《车渠椀赋》:“待君子之宴坐,览车渠之妙珍。”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张缵谢示集书》:“车渠屡酌,鸚鵡骤倾。”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琐语六:“车渠、鸚鵡皆指酒杯。俗传:车渠为杯,注酒满过一分,不溢。尝试之,信然。”
(5).古国名。在今 柬埔寨 南部或 越南 东南部。北史·真腊国传:“南接 车渠国 ,西有 朱江国 。”
《漢語大詞典》:有吕
古国名。 姜 姓。传为四岳之后。其国故址在今 河南 南阳 西。 春秋 初年为 楚国 所灭。有,词头。国语·周语下:“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 姜 、氏曰 有吕 。” 韦昭 注:“以国为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