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2,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寒难
艰涩
畏难
四难
受困
遭难
绝难
乾燥
炊桂
茨棘
诉苦
屯如
困急
烦难
逃兵
《漢語大詞典》:寒难(寒難)
贫寒困难。《三侠五义》第三二回:“屡欲赴京考试,无奈家道寒难,不能如愿。”
分類:贫寒困难
《國語辭典》:艰涩(艱澀)  拼音:jiān sè
1.艰深。《宋史。卷三八○。勾龙如渊传》:「文章平易者多浅近,渊深者多艰涩。」
2.阻滞难行。《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时道路艰涩,兵寇纵横。」《西游记》第二○回:「经非难取,只是道中艰涩难行。」
3.味涩难入口。元。郝经〈橄榄〉诗:「齿牙喷艰涩,苦硬不可持。」
4.文思迟钝。《宋史。卷二九六。韩丕传》:「丕属思艰涩,及典书命,伤于稽缓。」
《國語辭典》:畏难(畏難)  拼音:wèi nán
害怕困难。《汉书。卷七五。李寻传》:「法为牵于女谒,有所畏难。」
《國語辭典》:四难(四難)  拼音:sì nán
1.四件困难的事。三国魏。阮瑀 文质论:「故言多方者,中难处也;术饶津者,要难求也;意弘博者,情难足也;性明察者,下难事也。通士以四奇高人,必有四难之忌。」《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苏杜郑仓传。杜畿》:「然孤论难持,犯欲难成,众怨难积,疑似难分……若使善策必出于亲贵,亲贵固不犯四难以求忠爱,此古今之所常患也。」
2.语本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因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于并得,故称为「四难」。宋。秦观 寄题赵侯澄碧轩诗:「风流公子四难并,更引清漪作小亭。」
《國語辭典》:四美  拼音:sì měi
1.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唐。王勃〈滕王阁序〉:「四美具,二难井。」
2.仁、义、忠、信。唐。柳宗元 天爵论:「仁义忠信,犹春秋冬夏也。举明离之用,运恒久之道,所以成四时而行阴阳也。宣无隐之明,著不息之志,所以备四美而富道德也。」
3.治、安、显、荣。汉。贾谊《新书。卷九。脩政语上》:「故人主有欲治安之心,而无治安之政者,虽欲治显荣也弗得矣。故治安不可以虚成也,显荣不可以虚得也。故明君、敬士、察吏、爱民以参其极,非此者则四美不附矣。」
4.音乐、珍味、文章、言谈。《文选。刘琨。答卢谌诗》:「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国语辞典》:受困  拼音:shòu kùn
遇到困难。如:「山洪暴发,溪流钓客受困,等待救援。」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夫以回天倒日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内;济世夷难之智,而受困魏阙之下。」
《國語辭典》:遭难(遭難)  拼音:zāo nàn
遭遇灾难。《淮南子。人间》:「凡有道者,应卒而不乏,遭难而能免。」《薛仁贵征辽事略》:「勿为私隙,陛下起兵征辽,军民遭难。」
《国语辞典》:绝难(绝难)  拼音:jué nán
1.极度困难、机会很小。如:「此事绝难,无法轻允。」
2.丝毫不可。如:「绝难宽恕」。
《漢語大詞典》:乾燥
1.犹干旱。管子·度地:“春三月,天地乾燥,水纠列之时也。”《汉书·沟洫志》:“春夏乾燥少水时也,故使 河 流迟,贮淤而稍浅。”
2.失去水分;缺少水分。 汉 王充 论衡·商虫:“穀乾燥者,虫不生。”法苑珠林卷一一四:“脣舌乾燥,耳鼻焦闭,五臟内煎,津液外竭。”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遇夫:“丫头又忙掇过一碗汤来,説:‘饭乾燥,吃些汤罢!’”
3.枯燥,没有趣味。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八:“算学书上的文字,虽说干燥无味,但正确细密,实为他科书籍所不及。” 茅盾 《夜读偶记·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大雅》《颂》的文学语言那就是庙堂中的语言,即后世所谓‘雅言’,装模作样,官气十足,干燥无味。”
4.干涩,不甜润。 巴金 《家》九:“祖父的声音又干燥,又严厉。” 徐迟 《财神和观音》:“那一笑干燥得象荒漠上的鹰叫。”
5.喻困难;拮据。朱子语类卷七二:“是尽乾燥处困之极,事无可为者。”《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看看家中金银搬完,屯盐卖完,手中乾燥,央人四处借债。”
6.干净。 明 沈鲸《双珠记·纩衣寄诗》:“东宫的尿瓶倾洗得乾浄,公主的夜桶收拾得乾燥。”
《國語辭典》:炊桂  拼音:chuī guì
柴少而难得,其贵重如桂。比喻物价昂贵,生活困难。《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今令臣食玉炊桂。」
《國語辭典》:米珠薪桂  拼音:mǐ zhū xīn guì
米如珍珠,柴如桂木。语本《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比喻物价昂贵。《喻世明言。卷五。穷马周遭际卖䭔媪》:「但长安乃米珠薪桂之地也,先生资釜既空,将何存立?」也作「薪桂米珠」。
《漢語大詞典》:茨棘
(1).蒺藜与荆棘。泛指杂草。语出诗·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言抽其棘。” 郑玄 笺:“茨,蒺藜。伐除蒺藜与棘。”《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盛林莽之秽,丰鹿兔之藪,伤害农功,地繁茨棘。” 宋 苏轼 《东坡八首》诗序:“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二:“主人既不视,一任茨棘遮。”
(2).喻困难的处境。后汉书·仲长统传:“清絜之士,徒自苦於茨棘之閒,无所益损於风俗也。”
《國語辭典》:诉苦(訴苦)  拼音:sù kǔ
向他人诉说自己的困难、苦衷。如:「稍受点委屈就不停诉苦,很难培养充分的抗压力。」
《漢語大詞典》:屯如
困难貌。易·屯:“六二,屯如邅如。” 孔颖达 疏:“屯是屯难,如是语辞也。”陈书·高祖纪上:“ 太清 否亢, 桥山 之痛以深; 大宝 屯如, 平阳 之祸相继。”
分類:困难
《漢語大詞典》:困急
困难危急。史记·留侯世家:“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 宋 苏轼 《上知府王龙图书》:“方其困急时,簞瓢之馈,愈於千金。”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 秦 时徭役繁兴,商贾乘被征发人困急,重利盘剥。”
《國語辭典》:烦难(煩難)  拼音:fán nán
事情烦杂,不容易处理。《淮南子。脩务》:「不避烦难,不违危殆。」《红楼梦》第四五回:「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
《國語辭典》:逃兵  拼音:táo bīng
1.私自脱离军伍部队的士兵。如:「他在服役期间逃跑,成了逃兵,被捉回之后,受到军法审判。」
2.比喻离开工作岗位的人。如:「他自从开餐厅作生意之后,就成了新闻界的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