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笙歌  拼音:shēng gē
合笙歌唱。亦泛指奏乐唱歌。《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在宫中赏月,笙歌进酒,凭倚白玉栏杆,仰面看著,浩然长想。」《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前去饮酒作乐,真正是笙歌彻夜,灯火通宵。」
《國語辭典》:一气(一氣)  拼音:yī qì
1.太一混然之气。《庄子。知北游》:「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晋书。卷八七。列传。凉武昭王李玄盛》:「王者受图,咸资世德,犹混成之先大帝,若一气之生两仪。」
2.一口气、不间断。如:「一气呵成」。《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取了一管败笔,蘸饱了墨,把纸相了一会,一气就写了一行。」《红楼梦》第五四回:「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边,宝玉一气饮乾。」也作「一气子」、「一气儿」。
3.声气相通。《清史稿。卷四二三。列传。王拯》:「信宜陈金缸尤为巨憝,群贼相为一气,滋蔓难图。」《红楼梦》第二一回:「黛玉道:『我不依,你们是一气的。』」也作「一气儿」。
4.一阵。如:「骂了一气」、「打了一气」。《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吃了早饭,摇个串铃上街去了,大街小巷乱走一气。」《文明小史》第四九回:「正在藤椅子上睡著,眼面前觉得有样物件在床底下放光出来,白铄铄的,仔细一望,原来是他早晨闹了一气,要店主人赔的那个表。」也作「一气子」。
5.生气。如:「他一气之下将花瓶摔碎!」《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今日穷了,休说是外人,嫡亲儿媳也受他这般冷淡,回头自思,怎得不恼?一气气得头昏眼花,饮食多绝了。」
《國語辭典》:鼓吹  拼音:gǔ chuì
1.汉代列于殿庭的乐队,宴群臣及君上餐食时所用。大驾出游,有黄门前后部鼓吹,则用于仪仗之间;又赏赐有功之臣时,如班超拜长史,假鼓吹麾幢,即是臣下受特赐之例。
2.一般的仪仗乐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出入陈旌旗,鸣鼓吹,宛然像个小国诸侯。」
3.音乐。清。谭献桂枝香。瑶流自碧〉词:「䌽旗船舫,华灯鼓吹,无复消息。」
《漢語大詞典》:歌管
谓唱歌奏乐。 南朝 宋 鲍照 《送别王宣城》诗:“举爵自惆悵,歌管为谁清?” 唐 李白 《自代内赠》诗:“犹有旧歌管,凄清闻四邻。” 宋 苏轼 《春夜》诗:“歌管楼臺声细细,鞦韆院落夜沉沉。”
分類:唱歌奏乐
《國語辭典》:一成  拼音:yī chéng
1.一心一意。宋。晁端礼 临江仙。火冷灯词:「阿谁教你惜人深。一成迷后,不望有如今。」宋。周紫芝 清平乐。芦洲晚净词:「梦回满眼凄凉,一成无奈思量。」
2.渐渐。宋。周紫芝 清平乐。青春欲暮词:「人归不掩朱门。一成过了黄昏。只有琐窗红蜡,照人犹自销魂。」宋。吕渭老 扑蝴蝶近。风畦嘄竹词:「夜长旅枕先知,秋杪黄花渐近。一成为伊销损。」
3.十分之一。如:「帐单加了一成服务费,所以总价多了百分之十。」
《國語辭典》:一成一旅  拼音:yī chéng yī lǚ
一成,十平方里。一旅,五百人。一成一旅本指地狭人稀,势力单薄。语本《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后引申为以微薄的力量克敌制胜。清。钱谦益〈棋谱新局序〉:「幼清善用败局,以一成一旅为能事。」
分類:十里五百
《國語辭典》:一成不变(一成不變)  拼音:yī chéng bù biàn
刑罚一经执行,犯人或死或伤的事实,绝不可改变。语本《礼记。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引申为事物一经形成,即不易改变。唐。白居易 太湖石记:「然而自一成不变以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后多用来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作「一成不易」。
《漢語大詞典》:九奏
指古代行礼奏乐九曲。书·益稷《簫韶》九成,凤凰来仪” 孔 传:“备乐九奏而致凤凰” 孔颖达 疏:“成,谓乐曲成也。 郑 云:‘成,犹终也。每曲一终,必变更奏。’故经言九成,传言九奏,《周礼》谓之九变,其实一也。”《史记·赵世家》:“ 简子 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於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序》:“ 微之 梦得 尝云:‘此乃九奏中新声,八珍中异味也。’”参见“ 九成 ”。
《國語辭典》:九成  拼音:jiǔ chéng
1.成,乐曲终止。「九成」指乐声九变。《书经。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若五音之变化,济九成之妙曲。」
2.九层。比喻极高。南朝齐。谢朓〈观朝雨诗〉:「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
3.百分之九十。如:「这事的成功率高达九成。」
《漢語大詞典》:乐生(樂生)
谓以生为乐。列子·杨朱:“可在乐生,可在逸身,故善乐生者不窶。”《汉书·董仲舒传》:“穷急愁苦而上不救,则民不乐生;民不乐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 宋 曾巩 《叙盗》:“方且结草苇以自託於坏隄毁垾之上,士有飢饿之迫,无乐生之情,其屡发而为盗,亦情状之可哀者也。” 巴金 《生》:“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的,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分類:乐生为乐
《漢語大詞典》:卢家(盧家)
(1).古乐府中相传有 洛阳 女子 莫愁 ,嫁于豪富的 卢 氏夫家。 南朝 梁武帝 《河中之水歌》:“ 卢 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鬱金苏合香……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 王 。”
(2).泛指富裕之家。 唐 沈佺期 《独不见》诗:“ 卢 家少妇鬱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唐 刘方平 《新春》诗:“一花开 楚国 ,双燕入 卢 家。”
指善奏乐器的女子。 清 吴伟业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碧玉班中怕点留,乐营门外卢家泣。”参见“ 卢女 ”。
《漢語大詞典》:卢女(盧女)
(1).亦称“ 卢姬 ”。相传 三国 魏武帝 时宫女,善鼓琴。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卢女曲 宋 郭茂倩 题解:“ 卢女 者, 魏武帝 时宫人也,故将军 阴升 之姊。七岁入 汉 宫,善鼓琴。至 明帝 崩后,出嫁为 尹更生 妻。 梁简文帝 《妾薄命》曰:‘ 卢姬 嫁日晚,非復少年时。’盖伤其嫁迟也。”后以“卢女”泛指善奏乐器的女子。 唐 张子容 《除夜乐城逢孟浩然》诗:“妙曲逢 卢女 ,高才得 孟嘉 。” 唐 皇甫冉 《见诸姬学玉台体》诗:“艷唱召 燕 姬,清弦待 卢女 。”
(2).指 郢州 石城 歌女 莫愁 。旧时诗文中误认为即是 洛阳 的 莫愁 (嫁为 卢 家妇),故称。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 卢女 门前乌桕树, 昭君 村畔木兰舟。”
(3).指 金陵 歌妓 莫愁 。 明 高启 《清明呈馆中诸公》诗:“ 白下 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 墓上迷芳草, 卢女 门前暎落花。”
(4).乐曲名。 唐 王维 《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对坐弹《卢女》,同看舞凤凰。” 唐 徐凝 《乐府新诗》:“一声《卢女》十三弦,早嫁城西好少年。”
《國語辭典》:空桑  拼音:kōng sāng
1.地名。在今河南省陈留县南。相传为伊尹出生的地方。
2.传说中的山名。一说在鲁,一说在楚,出琴瑟之材。
3.自空心桑树里生长出来。古代传说有一采桑女子,在空心桑树里拾得一个婴儿,长大后即是商代政治家伊尹。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此生不是空桑出,不报冤雠不姓张。」《西游记》第一二回:「萧瑀不生于空桑,乃遵无父之教,正所谓非孝者无亲。」
《國語辭典》:歌乐(歌樂)  拼音:gē yuè
凡由人声所表现的音乐,统称为「歌乐」。
《國語辭典》:金奏  拼音:jīn zòu
击钟镈作为奏乐的节拍。《周礼。春官。钟师》:「凡祭祀奏缦乐,钟师掌金奏。」汉。郑玄。注:「金奏,击金以为奏乐之节,金谓钟及镈。」《文选。颜延之。五君咏五首之四》:「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
《漢語大詞典》:离弦(離弦)
(1).离别时所奏乐曲。 唐 钱起 《送宋徵君让官还山》诗:“紫霞开别酒,黄鹤舞离弦。” 唐 卢纶 《送赵真长归夏县旧山依阳徵君读书》诗:“临杯忽泫然,非是恶离弦。”
(2).箭离弓弦。比喻迅速。如:发令枪一响,健儿们如离弦之箭,疾驰而去。
《國語辭典》:奏乐(奏樂)  拼音:zòu yuè
演奏音乐。《三国演义》第七八回:「每日设祭,必令女伎奏乐上食。」《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又有一夥仙女,也如此打扮,各执乐器一件,在那里奏乐。」
《漢語大詞典》:迭奏
(1).交替或轮流奏乐。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秦筝发徽,二八迭奏。”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 濮上 北里 ,迭奏迭起,或号或呼,俾昼作夜。” 清 戴名世 《〈成周卜诗〉序》:“当此之时,惟有幽涧之鸣,孤松之韵,迭奏於荒凉清冷之地。”
(2).屡屡取得。《新华日报》1943.7.7:“使其六年来迭奏肤功的卫国战士,能更多的发挥出他们英勇战斗的力量。”
《漢語大詞典》:铃铎(鈴鐸)
(1).金属响器名。大者为铃,小者为铎。作为警戒、教化、斋醮、奏乐之用。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犹铃鐸警耳,钟鼓骇心。”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沅州秀才》:“俄闻铃鐸音,若数壮夫负巨水,欲上復下。”
(2).挂于殿、阁、塔、观檐角的风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中门当涂,有三精舍,上置轮相,铃鐸虚悬。” 清 曹寅 《十六日登虎丘作》诗:“葳蕤寒不锁,铃鐸夜微鸣。” 清 唐孙华 《东林寺》诗:“我行山足下,了不闻铃鐸。”
(3).铃铛。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手摇铃鐸,唪诵不輟。”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山羊……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铎,作为智识阶级的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