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46,分8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中谢
补阙
记室
签书
太府
宫人
经历
军司
司法
督邮
太仆
赞书
司勋
州长
同知
《漢語大詞典》:中谢(中謝)
(1).官名。古代王侯的侍御近臣。吕氏春秋·去宥:“有中谢佐制者,为 昭釐 谓 威王 曰:‘国人皆曰,王乃 沈尹华 之弟子也。’” 高诱 注:“中谢,官名也。佐王制法制也。”史记·张仪列传:“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 司马贞 索隐:“盖谓侍御之官。”
(2).臣僚受职或受赏后入朝谢恩。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宣宗 ﹞御笔曰:‘ 醴泉 县令 李君奭 可为 怀州 刺史。人莫测也。’ 君奭 中谢,上諭其事。”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甲辰,以 悰 同平章事,兼度支、盐铁转运使。及 悰 中谢,上劳之。” 胡三省 注:“既受命入谢,谓之中谢。”
(3).古代臣子上谢表,例有“诚惶诚恐,顿首死罪”一类的套语,表示谦恭。后人编印文集往往从略,而旁注“中谢”二字。文选·羊祜〈让开府表〉:“夙夜战慄,以荣受忧。中谢。” 李善 注:“中谢,言臣诚惶诚恐,顿首死罪。”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中谢中贺:“今臣僚上表,所称诚惶诚恐及诚欢诚喜、顿首、稽首者,谓之中谢、中贺。自 唐 以来,其体如此。盖臣某以下,亦略敍数语,便入此句,然后敷陈其详。”
《國語辭典》:补阙(補闕)  拼音:bǔ quē
1.填补缺漏,匡正错失。《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华遂尽忠匡辅,弥缝补阙,虽当闇主虐后之朝,而海内晏然,华之功也。」
2.职官名。唐置,掌谏讽和举荐。其中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
《國語辭典》:记室(記室)  拼音:jì shì
职官名。掌书记。《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复遭董卓之乱,避难冀州,绍用为记室。」《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到得开年,越州太守请幼谦的父亲忠父去做记室。」
《漢語大詞典》:签书(簽書)
(1).签字署名。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书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 宋 苏辙 《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右丞 许将 既随众签书进拟,而復论奏其不便,因此进拟文字,为圣旨所却。”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往时执政签书文字,卒著帽衣盘领紫背子,至 宣和 犹不变也。”
(2).官名。 宋 代枢密使的副官,掌管办理军事文书事宜。本作“签署”, 宋 人因避 英宗 ( 赵曙 )讳,改作“签书”。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师保辅相·签枢:“又《宋朝会要》曰, 太平兴国 四年正月以 石熙载 为枢密直学士,签署枢密院事。签书之名,自此始也。 治平 中避 英宗 嫌名,改曰签书。”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军机处职官古称:“宋史枢密院又有此称,谓枢密使、知院事,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则枢密使及知院事犹今之军机大臣,而同知副使、签书犹今之军机章京也。”
《漢語大詞典》:太府
官名。周礼·天官有大府,掌府藏会计。 秦 汉 并其职于司农少府。 南朝 梁 置太府卿,专管皇室的库储出纳。 北齐 曰太府寺。 北周 有太府中大夫,掌贡赋货贿。 唐 曾改太府为外府,掌国家钱谷的保管出纳,旋复旧。 宋 以太府半属国家行政,半属宫廷事务。 辽 、 金 、 元 改 宋 以前的太府寺为太府监。 明 废。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國語辭典》:宫人(宮人)  拼音:gōng rén
1.宫女的通称。《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正遇郭汜兵到,乱箭齐发,射死宫人不计其数。」
2.职官名。周朝时掌理君王沐浴等事的官吏。
《國語辭典》:经历(經歷)  拼音:jīng lì
1.经过。《书经。君奭》:「天命不易,天难谌,乃其坠命,弗克经历,嗣前人恭明德。」《老残游记》第一回:「经历多年,没有人能治得这病。」
2.亲身遭遇接触。《南史。卷二四。王裕之传》:「凡所经历,务存不扰。」《红楼梦》第四八回:「哥哥果然要经历正事,正是好的了。」
3.经验与阅历。如:「他幼年丧父,有一段坎坷的经历。」
4.职官名。掌出纳文移。自金代、元代至清代皆曾设置。
《漢語大詞典》:军司(軍司)
官名。职为监军。晋书·闵王承传:“ 敦 寻构难,遣参军 桓羆 説 承 ,以 刘隗 专宠,今便讨击,请 承 以为军司,以军期上道。”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检责军司军户,盐如有隐漏,并準府县例科决。”
《國語辭典》:司法  拼音:sī fǎ
1.职官名。掌理刑法。唐代于府置法曹参军,州置司法参军,县置司法,宋沿置。元代始废。
2.一般泛指检察机关或法院依照法律对民事、刑事与行政等案件之审理。
《漢語大詞典》:督邮(督郵)
官名。 汉 置,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捕亡。 唐 以后废。汉书·尹翁归传:“ 延年 大重之,自以能不及 翁归 ,徙督邮。”后汉书·何敞传:“立春日,常召督邮还府。” 唐 卢纶 《送鲍中丞赴太原》诗:“专幙临都护,分曹制督邮。”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罗邺:“既而俯就督邮,不得志。”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督邮:“ 史弼 迁 山阳 太守,其妻 鉅野 薛氏 ,以三互之禁,转拜 平原 相督邮,似督邮官卑而权重。此 渊明 所以有折腰之説。”
《國語辭典》:太仆(太僕)  拼音:tài pú
1.职官名。周代为传王命之官,秦汉时为掌管车马及牧畜的官。《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仲山甫为光禄,申伯为太仆,延陵季子为水衡。」唐。杜甫〈丹青引〉:「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2.对绿林人物的称呼。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只是老汉不认的太仆,休怪休怪。早知太仆来到,只合远接;接待不及,勿令见罪。」
《漢語大詞典》:赞书(贊書)
亦作“賛书”。
(1).帮助帝王起草诏书。周礼·春官·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凡治者受灋令焉,掌赞书,凡数从政者。” 郑玄 注:“王有命,当以书致之,则赞为辞,若今尚书作詔文。”
(2).指诏书。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褒赠伊川:“朕锡以赞书,宠以延阁,以震耀褒表之者,深明上之所予在此而不在彼也。” 元 黄溍 《董公神道碑》:“公正色立朝,始终一节,增光前烈,形于賛书。”
(3).官名。负责帮助太子习字。明史·职官志二:“又置资德院资德一人,资善二人。其属,赞读、赞书、著作郎各二人,掌典籍各一人。”
《漢語大詞典》:司勋(司勳)
(1).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主管功赏之事。 北周 因 周 制置司勋,掌六勋之事。 隋 置司勋侍郎,属吏部。 唐 宋 改为郎中, 明 清 称稽勋司, 清 末废。参阅唐六典卷二、《清通典·职官二》
(2).指 杜牧 。 牧 尝为司勋员外郎,故称。 宁调元 《柬蜕庵三什》诗之三:“多谢司勋能薄倖,几回惆悵欲归时。”
《國語辭典》:州长(州長)  拼音:zhōu zhǎng
1.统治一州或若干部族的诸侯方伯。《诗经。周南召南谱》唐。孔颖达。正义:「西伯,殷之州长,曰伯,谓为雍州伯也。」也称为「州伯」。
2.州的最高行政首长。
《國語辭典》:同知  拼音:tóng zhī
1.共知。《庄子。知北游》:「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
2.职官名。指正官之副。凡主管一事而不授以正官之名,则谓之知某事,如宋代不以枢密院使授人,则称为「知枢密院事」,副使则称为「同知」。辽、金以后,沿此习惯,如府之主官称「知府」,而以府之佐官为「同知」。《西游记》第九回:「星夜令金牌下户唤到江州同知、州判二人,丞相对他说知此事,叫他提兵相助,一同过江而去。」《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侯同知晚上回府,便会同了众捕快,次日解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