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干 → 乾干”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皲裂(皸裂)  拼音:jūn liè
皮肤表面角质层裂开的现象,多因寒冷、乾燥、刺激而形成。
《國語辭典》:红茶(紅茶)  拼音:hóng chá
一种发酵过的茶,沏出的茶色红艳,具有特别的香气和滋味。台湾及大陆地区华中、华南等地都有生产。因其制造过程费时繁复,故有些地区称为「工夫茶」。
《漢語大詞典》:焦乾
1.极其干燥。 汉 焦赣 《易林·泰之困》:“振急絶理,常阳不雨。物病焦乾,华实无有。” 向春 《煤城怒火》第三三章:“晒得焦干的玉米棒、高粱穗捆得好好的。”
2.喻拮据。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我这几日不曾见他,就弄我手里都焦乾了。”
分類:拮据干燥
《漢語大詞典》:焦燥
(1).干枯,干燥。南史·齐东昏侯纪:“剗取细草,来植阶庭,烈日之中,至使焦燥。”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栗:“日出晒,令栗肉焦燥。”
(2).同“ 焦躁 ”。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出:“几番焦燥,命直不好,埋寃知是几宵。”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姑娘也焦燥起来,教庄家往东村寻取儿子,并无踪跡。”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她懊恼着,并且焦燥地眯起眼睛向四外眺望。”
《漢語大詞典》:燥气(燥氣)
干燥之气。管子·幼官:“八举时节,君服青色,味酸味,听角声,治燥气用八数。” 尹知章 注:“春多风而旱,故治燥气。”《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
分類:干燥
《漢語大詞典》:干柴
用作燃料的干燥的树枝和木块。例如:能找到足够的干柴来点燃营火。
《國語辭典》:乾冷  拼音:gān lěng
乾燥而寒冷。如:「冬天乾冷的空气,最容易使人皮肤受伤。」
分類:干燥寒冷
《漢語大詞典》:乾裂
干旱而裂开;干燥而破裂。 何其芳 《画梦录·雨前》:“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一脸黑茬茬的络腮胡子,围着一张干裂的嘴。”
《漢語大詞典》:枯吻
干燥的嘴唇。 元 顾瑛 《夜宿三塔次陈元朗韵》:“坐来诗句生枯吻,指点银瓶索煮茶。”
分類:干燥嘴唇
《漢語大詞典》:干松
〈方〉干燥松散:躺在~的草堆上晒太阳。
《漢語大詞典》:乾焦
干燥枯焦。法苑珠林卷九:“头髮蓬乱,脣口乾焦。”《西游记》第七五回:“人筋缠在树上,乾焦晃亮如银。”
分類:干燥枯焦
《漢語大詞典》:白背
(1).表面干燥后呈白色的土壤。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小麦:“到榆荚时,注雨止,候土白背復锄。如此,则收必倍。”
(2).药草名。味苦无毒,根似紫葳,叶如燕庐。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白背:“白背,《别録》曰:‘味苦平无毒,主寒热,洗恶疮疥。生山陵,根似紫葳,叶如燕庐,采无时。’”
《漢語大詞典》:乾渴
干燥,需要水分。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走得一身大汗,口中乾渴。” 叶圣陶 《涿鹿的劈山大渠》:“那些地一向干渴,一旦喝够了水,会发挥巨大的潜在力量。”
《國語辭典》:乾热(乾熱)  拼音:gān rè
1.乾燥炎热。如:「仙人掌能够适应乾热的气候。」
2.只能心中渴望,却无法得到。《水浒传》第二一回:「外人见押司在这里,多少乾热的不怯气,胡言乱语,放屁辣臊,押司都不要听。」《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却是船家虽在岸上,回转头来就看得船上见的,只好话说往来,做不得手脚,乾热罢了!」
《漢語大詞典》:塽垲(塽塏)
高朗干燥。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漕矩吒国:“山川嶾嶙,畴垄塽塏。”
分類:高朗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