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对答(對答)  拼音:duì dá
回答。《三国演义》第三九回:「今见景升,当若何对答?」《文明小史》第四八回:「幸亏劳航芥机警过人,便栓自己晓得的事情一一对答,谈了半日,尚不致露出马脚。」
《漢語大詞典》:应谢(應謝)
应对认错。史记·酷吏列传:“奏事即谴, 汤 应谢。”
分類:应对认错
《國語辭典》:应口(應口)  拼音:yìng kǒu
1.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说来的话儿不应口,无语低头,书在手,泪凝眸。」
2.顶嘴、辩驳。《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四出》:「(末)两个不须动手,(生)各请住,休得要应口。」《水浒传》第三回:「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
3.适合口味。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敢酒食肴馔不应口么?」
《國語辭典》:后手(後手)  拼音:hòu shǒu
1.接替人、继承者。宋。王令〈赋黄任道韩干马〉诗:「生搜朔野空毛群,死断世工无后手。」
2.比喻预留以为备用的财物。《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虽然如此说,心里多想他后手的东西,不敢冲撞,只是赶上前的讨好。」
3.回扣、贿赂。指居间替人说合交易时,私自所扣下来的佣金。如:「听说他从这次工程中,得到不少后手。」也作「背工」、「夹帐」。
4.比喻回旋、转圜的馀地。如:「凡事须留后手。」
5.称棋赛中处于被动的守方。《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到胜负已分,却分说那一著是先手,所以赢;那一著是后手,所以输。」
《漢語大詞典》:答语(答語)
回答的话;应对的话。 巴金 《家》三十:“这时候 觉民 才知道 觉新 从他这里所希望得到的并不是这样的答语。”
分類:回答应对
《漢語大詞典》:口对(口對)
随口应对;口头回答。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虎圈嗇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周书·文帝纪上:“ 齐神武 问 岳 军事, 太祖 口对雄辩。”
《漢語大詞典》:辞对(辭對)
答对,应对。后汉书·陈禅传:“及至,笞掠无筭,五毒毕加, 禪 神意自若,辞对无变,事遂散释。”后汉书·董卓传:“帝见 卓 将兵卒至,恐怖涕泣。 卓 与言,不能辞对。”
分類:答对应对
《國語辭典》:许愿(許愿)  拼音:xǔ yuàn
向神明祈求帮助,并许诺愿望实现后,将以财物酬谢,称为「许愿」。《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待我先吃两日素,到庵中许愿起经罢。」也作「许愿」。
《國語辭典》:许愿(許願)  拼音:xǔ yuàn
向神明祈福,许诺于获验后,将用财物报谢,称为「许愿」。如:「他在庙里许愿,若顺利考上大学,将以牲礼拜谢。」也作「许愿」。
《漢語大詞典》:对向(對向)
(1).应对趋走。 汉 王充 论衡·程材:“深疾才能之儒……亦时或精暗不及,意疏不密,临事不识,对向谬误,拜起不便,进退失度。” 汉 王充 论衡·程材:“习对向,滑习跪拜。” 刘盼遂 集解:“下习字盖涉上习字而误衍。滑,犹习也。”
(2).配偶。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旁疑》:“女冠儿生来出家相,无对向,没生长。”
《漢語大詞典》:联辞(聯辭)
联缀辞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经,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至於诗人偶章,大夫联辞,奇偶适变,不劳经营。”此指左传国语所记列国大夫朝聘应对之辞。宋书·谢灵运传论:“自 建武 暨乎 义熙 ,歷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尔。”
《漢語大詞典》:咨对(咨對)
召问应对。 清 朱琦 《感事》诗:“机幄时咨对,震慑但诺唯。”
分類:应对
《國語辭典》:切对(切對)  拼音:qiè duì
平仄相对工整的诗句。唐。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至如曹刘,诗多直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价终存。」
《漢語大詞典》:机对(機對)
谓应对机敏。晋书·文苑传·袁宏:“ 谢安 常赏其机对辩速。”
分類:应对机敏
《漢語大詞典》:敏对(敏對)
谓应对敏捷。艺文类聚卷二二引 汉 应瑒 《文质论》:“夫諫则无义以陈,问则服汗沾濡,岂若 陈平 敏对, 叔孙 据书,言辨国典,辞定皇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梁武帝 尝问一中土人曰:‘卿北人,何故不知有族?’答云:‘骨肉易疎,不忍言族耳。’当时虽为敏对,於礼未通。”
分類:应对敏捷
《漢語大詞典》:酬奉
指旧时奉诏应对诗文。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统观一代之文,不名一体,各有专长,侍从酬奉,则 李嶠 、 宋之问 、 沈佺期 、 王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