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溺心
(1).沉溺心灵。庄子·缮性:“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使文不灭质,博不溺心,正采耀乎朱蓝,间色屏於红紫。”
(2).潜沉心志。 明 唐顺之 《答俞教谕书》:“但古人於艺以为聚精会神极深研几之实,而今人於艺则以为溺心玩物争能好胜之具。” 宋 杨楫 《〈云谷杂记〉题跋》:“予既嘉其为人,且虑其溺心於是,反缓其所当行者。”
《漢語大詞典》:识神(識神)
佛教语。心识,心灵。魏书·释老志:“凡其经旨,大抵言生生之类,皆因行业而起,有过去、当今、未来,歷三世,识神常不灭。” 明 叶宪祖 《北印说法》:“几番尘世,识神一点不差移,只为那无明起妄,宿业成迷。”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甲辰科首题:“ 朱氏 子弟俟其出场暂憩,漫叩曰:‘大人遴择榜首,何以竟违初志?’ 朱 惊起取卷读之,叹曰:‘我繙閲时殊不觉也,盖识神似为鬼物所掩矣。’”
《漢語大詞典》:灵池(靈池)
(1).池的美称。 唐 宋之问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唐 白居易 《昆明春水满》诗:“往年因旱灵池竭,龟尾曳涂鱼喣沫。” 唐 王建 《温门山》诗:“灵池出山底,沸水衝地脉。”
(2).道家语。指心灵。云笈七籤卷九八:“然秽思不豁,鄙恡内固,淫念不斩,灵池未澄,将未得相与论内外之期,汎二景之交耳!”
《漢語大詞典》:九逝
几度飞逝。谓因深思而心灵不安。《楚辞·九章·抽思》:“惟 郢 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三让扬州表》:“顿然变容,一虑九逝。” 唐 陈子昂 《宿空舲峡青树邨浦》诗:“忆作千金子,寧知九逝魂。”
《漢語大詞典》:解心
(1).涤荡心灵。庄子·在宥:“解心释神,莫然无魂。”
(2).心领神会。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只要解心,心明白,书自然融会。”
《漢語大詞典》:正灵(正靈)
纯正的心灵。 汉 蔡邕 《释诲》:“练予心兮浸太清,涤秽浊兮存正灵。”
分類:纯正心灵
《漢語大詞典》:同呼吸
比喻关系密切,心灵相通。 巴金 《再谈〈望乡〉》:“她真正做到和 阿琦婆 同呼吸,真正爱上了她的主人公。”
《國語辭典》:代沟(代溝)  拼音:dài gōu
生长在不同世代的人,由于生长环境及生活经验不同,而在思想、态度,及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发生歧见或冲突,称为「代沟」。
《漢語大詞典》:衿灵(衿靈)
胸襟,心灵。 唐 韩偓 《山驿》诗:“萧洒衿灵遗世虑,驛楼红叶自纷纷。”
分類:胸襟心灵
《漢語大詞典》:鹰心雁爪(鷹心雁爪)
比喻心灵手快。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四折:“你待要使用金银,打通关节,救拔囚牢,则俺 燕青 呵!须不是鹰心雁爪,早跳出虎穴狼巢。”
分類:心灵
《國語辭典》:心电感应(心電感應)  拼音:xīn diàn gǎn yìng
彼此心中如有电流般,能相互感通。也称为「精神感应」。
《国语辞典》:精神生活  拼音:jīng shén shēng huó
物质生活以外的心灵生活。如宗教、艺术、思想等生活。
《国语辞典》:心灵音乐(心灵音乐)  拼音:xīn líng yīn yuè
1.会感动心灵的音乐。
2.比喻内心的想法。
《国语辞典》:心如木石  拼音:xīn rú mù shí
心灵像树木石头一样,毫无情感、欲念。《五灯会元。卷三。百丈怀海禅师》:「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君不以异类见薄,故为悦己者容,北室生心如木石,吾安敢近?」
《漢語大詞典》:驰魂宕魄(馳魂宕魄)
形容振撼心灵。 闻一多 《李白之死》诗:“还有吹不满旗的灵风推着云车,满载霓裳缥缈、彩佩玲珑的仙娥,给人们颂送着驰魂宕魄的天乐。”亦作“ 驰魂夺魄 ”。 徐迟 《地质之光》:“各种印象,新鲜而又庄严,使他目不暇给,驰魂夺魄。” 李瑛 《钻塔礼赞》诗:“望着驰魂夺魄的钻塔群,想起这一切,耳边卷来了无边的战鼓和汽笛。”
分類: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