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闹剧(鬧劇)  拼音:nào jù
1.一种喜剧。源出于古希腊的羊人剧。十五世纪开始流行于欧洲,特别是法国。其特点是运用滑稽和誇张的手法表现戏剧、反映生活。对后世喜剧创作有明显的影响。
2.比喻滑稽誇张的事情。如:「这次演讲竟然开了天窗,演了一场闹剧。」
《國語辭典》:三部曲  拼音:sān bù qǔ
1.音乐上指由前、中、后三部成立的乐曲,是歌曲中形式最完备者。
2.比喻一件事由开始进展到最后的三个阶段。如:「恋爱三部曲」。
《國語辭典》:配乐(配樂)  拼音:pèi yuè
电影、电视、戏剧、舞台演出等,按情节需要配上音乐,称为「配乐」。如:「他正在替这部片子重新配乐。」
《漢語大詞典》:原情定过(原情定過)
根据犯罪人的动机和情节来判罪。后汉书·霍谞传:“ 諝 闻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 许止 虽弑君而不罪, 赵盾 以纵贼而见书。” 李贤 注:“ 何休 注云:‘原 止 欲愈父之病,无害父之意,故赦之。’是原情定过。”参见“ 原心定罪 ”。
《漢語大詞典》:原心定罪
根据犯罪人的动机和情节来判定其罪行。《汉书·王嘉传》:“圣王断狱,必先原心定罪,探意立情,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后汉书·应劭传》:“若乃小大以情,原心定罪,此为求生,非谓代死可以生也。”
《漢語大詞典》:原心定罪
根据犯罪人的动机和情节来判定其罪行。《汉书·王嘉传》:“圣王断狱,必先原心定罪,探意立情,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后汉书·应劭传》:“若乃小大以情,原心定罪,此为求生,非谓代死可以生也。”
《漢語大詞典》:有分交
亦作“ 有分教 ”。 旧小说段终的套语,并提示情节的发展。清平山堂话本·曹伯明错勘赃记:“有分交 伯明 惹得烦恼。正是:争似不来还不往,也无欢喜也无愁。”《水浒传》第三七回:“不是 宋江 来和这人厮见,有分教: 江州城 里,翻为虎窟狼窝;十字街头,变作尸山血海。”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只因此牌一出,有分交:絶技佳人望枰而纳款,远来游客出手以成婚。”
《國語辭典》:折子戏(折子戲)  拼音:zhé zi xì
元杂剧一本通常分四场,一场称为「一折」,因观众特别喜看戏中某「一折」,故而将此一高潮场次抽出以单独上演的演出型式,即称为「折子戏」。约始于昆曲后期。
《國語辭典》:枝枝节节(枝枝節節)  拼音:zhī zhī jié jié
形容琐碎、非主要的。如:「这事枝枝节节的问题很多,一时还无法理清楚。」
《國語辭典》:长篇小说(長篇小說)  拼音:cháng piān xiǎo shuō
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篇幅长达十馀万言或数十百万言的小说,称为「长篇小说」。如《战争与和平》、《红楼梦》等。
《漢語大詞典》:听微决疑(聽微決疑)
注意细微的情节,解决疑难的问题。形容思想缜密,善于通过听察解决疑难。鹖冠子·天则:“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能屏谗权实。”史记·循吏列传:“ 李离 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司马贞 索隐:“言能听察微理,以决疑狱。”
《国语辞典》:木偶影片  拼音:mù ǒu yǐng piàn
用木偶表现戏剧情节的美术影片。片中所用木偶的各个活动部分都装有关节,按照剧情,设计出木偶的动作,再将每个连贯的动作,分解为若干个顺序的、不同的姿态,拍摄时由人操纵,依次扳动关节,用逐格摄影方法拍摄。
《国语辞典》:美术电影(美术电影)  拼音:měi shù diàn yǐng
不用真人实景,而是运用各种美术技巧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情节的电影。如动画、木偶、剪纸等影片。
《国语辞典》:时间艺术(时间艺术)  拼音:shí jiān yì shù
基于时间感觉而成立的艺术,特徵为情节、动作的持续性。相对于空间艺术而言。如音乐、诗文等。
《国语辞典》:十八相送  拼音:shí bā xiāng sòng
原指梁祝戏曲中梁山伯送祝英台下山回家的一段情节,后为男女情侣送别的代称。如:「他俩还在那儿十八相送,依依难舍呢!」
《国语辞典》:人生如戏(人生如戏)  拼音:rén shēng rú xì
人的一生如同一出戏中情节,常有起伏变化常出人意料。如:「人生如戏,不要顾虑太多,先用心扮演好目前的角色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