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膏物
纹理白如膏脂的植物,如杨柳之属。或谓膏为“櫜”字之误,莲芡之实其外有櫜韬。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会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二曰川泽,其动物宜鳞物,其植物宜膏物。”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膏物谓杨柳之属,理致且白如膏。’ 玄 谓膏当为櫜,字之误也。莲芡之实有櫜韜。” 明 刘基 《铅山龙泉》诗:“养德君子类,膏物农夫望。”
《漢語大詞典》:草工
古代六工之一。或谓乃染色之工。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漢語大詞典》:老举(老舉)
(1).旧时 广东 对妓之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二:“ 广东 称妓为老举,人不知其义。问土人,亦无知者。偶閲 唐 人《北里志》,方知 唐 人以老妓为都知,分管诸姬……有 郑举举 者,为都知,状元 孙偓 颇惑之。 卢嗣业 赠诗云:‘未识都知面,先输剧罚钱。’ 广东 至今有老举之名,殆从此始。”或谓“老举”即“老妓”之音讹。 清 孙橒 《馀墨偶谈·老举》:“ 粤 中呼妓为老举, 随园 以为即 举举 、 师师 之意。或以为‘举’与‘妓’ 粤 音相近,老举即老妓之讹。其説近是。”
(2).或谓“老举”即“老妓”之音讹。
分類:或谓广东
《漢語大詞典》:星回节(星回節)
古代 南诏 节日名。其说不一。或谓即“火把节”。 前蜀 无名氏 《玉溪编事·震旦》:“ 南詔 以十二月十六日谓之星回节,日游于避风臺,命清平官赋诗。 驃信 诗曰:‘……伊昔今皇运,艰难仰忠烈。不觉岁云暮,感极星回节。元昶同一心,子孙堪貽厥。’” 清 沈涛 交翠轩笔记卷四:“ 哀牢 賸有星回节,传説多因 邓睒妃 。”参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风俗·火把节
《漢語大詞典》:虾鬣(蝦鬣)
虾的触须。或谓巨大者可作柱杖。 元 陈孚 《安南即事》诗:“蚺皮为鼓击,虾鬣作笻扶。”自注:“巨鰕大如柱,鬚有长七八尺者,海滨之人,以为柱杖。”
《漢語大詞典》:椒坡
陡坡。或谓长有椒木的坡地。 唐 项斯 《赠金州姚合使君》诗:“城池连草堑,篱落带椒坡。”
《漢語大詞典》:忽儿(忽兒)
(1).犹一会儿。指很短的时间或在很短的时间内。 茅盾 《子夜》十四:“这忽儿的工人动不动就要打厂,放火!”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十章:“等忽儿,行李取下来,我跟你走。”
(2).迭用于两个以上非同义词或谓语前面,表示短时间内不同情况的交替。 管桦 《烙饼》:“瞧,它带着鲜红艳丽的色彩,在夜雾里游动;忽儿飘进了磨房,忽儿飘进了米面加工厂。”
(3).突然;忽然。 马宁 《红色故乡随笔》:“然而,我却忽儿感到茫然了。”
《漢語大詞典》:晖目(暉目)
鸩鸟的别名。《淮南子·缪称训》:“暉目知晏,阴谐知雨。” 高诱 注:“暉目,鴆鸟也。晏,无云也。天将晏静,暉目先鸣。”或谓“暉目”当作“暉日”。 庄逵吉 校:“按暉目疑当作暉日。説文解字:‘鴆,运日也。’广雅:‘雄曰运日,雌曰阴谐。’” 清 王念孙 《广雅疏证·释鸟》:“案《繆称训》云:‘鹊巢知风之所起,獭穴知水之高下,暉日知晏,阴谐知雨。’四句各举一物,四物各为一类,鹊与獭非牝牡,暉日与阴谐非雌雄也。”
分類:鸩鸟或谓
《國語辭典》:搭护(搭護)  拼音:dā hù
1.翻毛的羊皮长袄。《野叟曝言》第一一三回:「慌忙又披上一件搭护,方不觉冷。」
2.半臂衫。
《漢語大詞典》:椒岸
谓陡峭的江岸。或谓长有椒木的江岸。 唐 方干 《路入金州江中作》诗:“棹寻椒岸縈迴去,数里时逢一两家。”
《漢語大詞典》:于陵子仲(於陵子仲)
战国 时隐逸之士。或谓即 陈仲子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於陵子仲 辞三公为人灌园。” 裴駰 集解:“《列士传》曰: 楚 於陵子仲 , 楚王 欲以为相,而不许,为人灌园。” 司马贞 索隐:“孟子云 陈仲子 , 齐 陈氏 之族,兄为 齐 卿, 仲子 以为不义,乃适 楚 ,居于 於陵 ,自谓 於陵子仲 。 楚王 聘以为相, 子仲 遂夫妻相与逃,为人灌园。《列士传》云字 子终 。”
《漢語大詞典》:祝鮀之佞
《论语·雍也》:“不有 祝鮀 之佞,而有 宋朝 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祝鮀 , 春秋 卫 人,能言善辩,或谓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晋书·王沈传:“达幽隐之贤,去 祝鮀 之佞。” 明 归有光 《士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 孔子 生於 周 末,褒 史鱼 之直,恶 祝鮀 之佞,思史之闕文,而称 周公 之训,其所感者深矣。”
《国语辞典》:六六大顺(六六大顺)  拼音:liù liù dà shùn
六六所指何事,说法不一。或谓由掷骰子时的最大数双六而来。六六大顺形容事事顺利,无所阻碍。如:「此次前去,祝你六六大顺。」
《国语辞典》:单部句(单部句)  拼音:dān bù jù
句子中只有主语或谓语部分的句子叫做单部句。这种句子虽只有主语或谓语一部分,但它也能表达完整的意思。例如「下雨了」即是缺乏主词的单部句。
《漢語大詞典》:肤受之愬(膚受之愬)
指谗言。肤受,谓浮泛不实,或谓利害切身。论语·颜渊:“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邢昺 疏:“皮肤受尘,垢秽其外,不能入内也。以喻譖毁之语,但在外萋斐,构成其过恶,非其人内实有罪也。” 朱熹 集注:“肤受,谓肌肤所受,利害切身。”汉书·谷永传:“﹝将军﹞不听浸润之譖,不食肤受之愬。” 颜师古 注:“肤受,谓初入皮肤至骨髓,言其深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你想外国人又不是 包龙图 ,况且又不懂 中国 话,自然中了他的肤受之愬了。”亦作“ 肤受之诉 ”、“ 肤受之言 ”。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伏见前太尉西曹掾 蒋遵 ,清亮忠孝,学通古今,陛下纳肤受之诉,遂致禁錮,世以是为严。”后汉书·儒林传上·张法滕冯等传论:“若夫数将者,并宣力勤虑,以劳定功,而景风之赏未甄,肤受之言互及。” 唐 韩愈 《送齐皞下第序》:“肤受之诉不行於君,巧言之诬不起於人矣。”旧唐书·房玄龄传:“逆耳之諫必听,肤受之诉斯絶。”亦省作“ 肤受 ”。晋书·刘毅和峤等传论:“ 刘毅 一遇宽容, 任 和 两遭肤受。”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初, 多逊 与 赵韩王 睚眦, 太宗 践祚,每召对即倾之,上以肤受,颇惑之。”